加强维修费用控制 搞好成本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5084 次点击
宋瑞芳刘亚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目标是通过资本经营来取得最大效益或利润。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已由过去的强调为生产服务,追求较高的设备完好率指标转变到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上来。这就要求企业从过去侧重于设备实物形态管理转变为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管理并重上来,要求设备管理工作重视维修费用的管理与控制。
新郑卷烟厂自1999年开始对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和分析,几年来,单箱维修费用逐年降低,由2000年的36元/箱,降为2001年的32.70元/箱,2002年上半年的29.02元/箱,取得了明显效果。
目前,对维修费用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三项,即生产规模、企业经营战略和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好坏。对前两项,设备管理部门是不可控的,需要加强与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反馈,而后一项则是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做好的。
对维修费用与维修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就是要以最少的维修费用达到最高的设备可利用率,以获得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选型非常重要,若其可靠性高,可维修性良好,设备的后期维持费用就会大为减少。另外,所选机型要统一,便于备件的储备,通用互换,也便于维修的组织,节省库存费用。设备选型的好坏,决定着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多少。
二、采用适宜的维修组织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摆正生产与市场的关系、生产与维修的关系至关重要,那种不重视维修,生产上随意性大,在组织上、资金上、时间上不能给予设备管理与维修最基本条件保证的企业,必然会造成设备失修,设备完好状况下降,进而影响设备效能的发挥,造成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
新郑卷烟厂根据市场的要求、生产组织的变化,不断改进过去被长期采用的设备三级保养,大、中修等传统作法。采用两班制生产,剩余时间由专人进行保养,取消了例保与一保,变二保为每周日的六小时维修保养,既进行了保养,提高了现场质量,又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对于大、中修等计划预修制,则改用灵活的项修、轮保来替代。为此成立了两个项修组,负责处理工作量在15-45天的维修事项;成立了两个轮保组,负责日常的维修与保养。
三、努力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
设备性能不好,效率不高,以及设备拥有量过多、闲置过多,也是对设备资产的一种浪费,无形中会造成成本的增高。为此,新郑卷烟厂重视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实行了“责任机台”、“机型工程师”、“综合交叉维修制”、“维修人员年度考评制”等管理制度,加强了设备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与维修人员自我约束机制的建设。组织了设备完好治理,“五漏”整顿,消除操作与维修“七项有害行为”等多项活动。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得MK9R/6000型的设备有效作业率由1998年的85.59%提高到2000年的89.2%,2001年的91.02%。SUPER9/BE机组的设备有效作业率由1998年的77.27%提高到2000年的84.4%,2001年的85.97%。PASSIM/GD机组设备有效作业率由1998年的79.87%提高到2000年的85.8%,2001年的86.64%。综合设备有效作业率由1998年的77.57%提高到2000年的85.2%,2001年的87.25%。设备有效作业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单位维修费用。
四、精心维修与保养设备
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减缓磨损程度,延长修理间隔期,减少维修费用,否则会造成费用增加。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维修浪费:一是设备失修。这是由于设备检查漏项,预测不准确或由于经费不足,对设备不重视,拼设备而造成的设备失修现象,使本来较好的设备、较完善的功能由于某一零件或部件的失修而造成其他零件与功能的连锁性急速损坏,设备性能与状况恶化。二是过剩维修。这是由于对设备进行过多的维修安排,以及过分追求设备性能的完好,如要求修旧如新等,要求过剩的功能造成的维修浪费。
五、完善规章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规章条例是否完善,对成本具有很大影响。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为杜绝和减少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账物不符、维修保养不到位、设备带病运转、违章操作以及润滑不良等形式的浪费,提高全体职工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的自觉性,培养职工树立爱护公物、以厂为家的思想,根据近几年各机型维修费用的实际情况,新郑卷烟厂先后制订了维修费用管理规定、非正常损坏件与设备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关于旧件修复的鉴定与奖励规定等25项管理制度,编写了22项安全操作规程,修订了13项保养规范、21种岗位职责、34种点检与保养记录,提出了14项工作要求等,强化了设备管理的基础建设与制度建设。
六、制订科学、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对所订各项设备管理技术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且应合理,符合实际,要避免过高的指标要求,失去目标的作用,更应避免指标过低,失去先进性。技术指标对设备维修费用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新郑卷烟厂根据对往年各车间实际维修费用情况的分析与预测,制定了费用指标。卷包车间又根据各机型实际消耗情况,制定七种机型的费用指标。
现在,在费用的管理中,我们主要进行月统计、季分析。由于维修的不确定性,维修费用的发生是不均衡的,要优化费用支问题,依此对设备维修费用进行考核才是合理的。这一控制值应能保证在避免设备失修的前提下,维修费用相对最低。依此,我们对2000年、2001年的维修费用进行了详细统计与分析,取得了接近实际的数据与结果。为搞好成本控制与管理,对所有与费用相关的支出都制订有方案与标准,并专门成立了原辅材料优化配置小组,对设备进行调整与改造,2001年3-9月份共节约原辅材料824万元。对设备维修费用指标也下达到各机组,按其节超的2%进行奖罚,维修换件则由各机型技师鉴定把关。实行此制度后,卷包车间的单箱维修费用由2000年的24.98元降为2001年的19.27元,2002年上半年的17.35元,总费用则由2000年的10771016.41元降为2001年的8211779.81元,取得了明显效果。
七、做好技术教育工作
为提高全体职工管好、用好、维护好设备的自觉性,培养职工爱护设备、节约为本的思想,新郑卷烟厂在成本管理的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专门成立了由各机型工程师参加的维修换件把关组,并就备件领用程序、非正常损坏件的鉴定与处理制订了专门的规定。
2.为适应市场形势,维修人员积极参与并配合厂部进行原辅材料优化配置工作,在基本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设备,适应各种原辅材料,使优化工作与各种品牌的卷烟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3.大力开展成本教育活动。为搞好成本管理,技术人员就费用问题召开了数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商定各种对策,在节假日检修,平时生产会上经常进行专题说明与要求,并结合修理工考评进行了专项培训,使成本管理工作得以深入人心,人人了解。
4.做好其他管理工作。在陆续进行的设备完好整顿、“五漏”治理,以及消除操作与维修“七项有害行为”等项活动中,消除了许多由于润滑不良、维修不到位而造成的联锁损坏,保证了设备的性能与效率。
八、提倡修旧利废
为降低维修费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新郑卷烟厂就旧件的修复、零件的损坏制订了专门的鉴定程序与奖罚处理规定。对于修后零件,经设备处认可,其价值每15万元给予500至1000元的奖励,而对于人为损坏或失误事故,则给予加倍处罚或10%-100%的折价处罚。制度实行后,修旧利废工作得以稳步推进。2001年共修旧利废33种270件,零件原价值138.61万元,2002年1-6月份又修旧利废147种321件,零件原价值257.68万元。
九、加强技术改进工作
技术改进对于完善设备性能,降低维修费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年来,新郑卷烟厂围绕生产中影响设备效能、产品质量以及现场环境与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仅卷包一个车间就组织进行小改小革、技术攻关82项,消除了设备中存在的许多固有缺陷。如小车送丝系统短路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消除了原设计中存在的短路无保护现象,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效率,大大降低了检查与维修的工作量,每年可节省维修费用6.5万元以上。
十、对设备维修费用进行预测、统计与分析
过去企业开展维修费用分析,大都在期末进行,属于事后分析,这种传统的维修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当前,企业不应单纯搞事后分析,而要加强推广成本预测分析,即把计划分析、预测分析和事后的实绩分析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分析体系。为此,新郑卷烟厂成立了专门的成本费用核算中心,对全厂的维修费用进行分解、动态跟踪与分析。
十一、维修费用管理微机化
费用的分析、成本的核算,离开了现代化的统计与分析手段,往往会失去即时性、准确性、统一性、权威性。为改变传统的事后分析状况,新郑卷烟厂自2001年7月正式使用了MAXIMO设备预防性维护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它把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规范了设备管理的作业流程,实现了费用单机台考核。去年,又使用了OA自动化办公系统,新上了数据采集与机台备件查询系统,使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