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大修理经济性分析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960 次点击
吕茂岩,路霞
摘要:本文从设备大修理的经济效益计算出发,论述了设备经济性。
关键词:设备;大修理;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F224.5文献标识码:B
设备通过大修理可以延长使用期限,但这种延长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有限度的。为了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中的设备费用,应从经济上确定设备大修理的合理界限。
如果一次大修理的费用超过该种新设备的制造成本,尤其是超过设备原值,这种修理就是不合理的,这是确定大修理经济界限的必要前提。即
R<K
式中:R—某次设备大修理的费用;
K—设备原值。
采用这个标准,还应把设备的残值L计算在内。如果残值加上大修理费用等于或大于新设备的价值时,大修理就是不合理的。
若用大修过的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高于同类新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则这种大修理也是不合理的。在技术进步较快的情况下,以此作为经济界限则更为重要。
下面确定在新设备和大修理设备上加工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在设备第一次大修理前的整个使用期间,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为Cz1
Cz1=(Kn+CEI-O1)/Q1:(1)
式中:CE1—设备在第一个大修周期内的经营费用总额(不包括折旧费);
Kn—新设备的价值;
O1—设备到第一次修理时的残值;
Q1—设备第一次大修理前整个使用期内的产品产量。
在大修理后的设备上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可根据两次大修之间的总费用与该期间生产产品数量之比来确定。在第二个使用周期内,单位产品成本为Cz2
Cz2=(O1+R1+CE2-O2)/Q2(2)
式中:R1—第一次大修理费用;
CF2—设备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大修理之间的经营费用总和;
O2—设备在第二次大修理时的残值;
Q2-第二个使用周期内,该设备的产品产量。
如果设备经过多次大修,则任何一个使用周期内的单位产品成本为
CzK=(Ok-1+Rk-1+CEk-Ok)/Qk(3)
单位产品成本与设备修理间隔期的长度有关。因此,确定大修理经济界限的正确方法,是比较在不同修理周期内实际达到的最小单位产品成本。
要确定最小的单位产品成本,必须划出设备在每一个不同使用期中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修理间隔期变化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分析单位产品成本中各种因素与修理间隔期长度的关系。
由于不同使用周期内分摊的设备价值为
Kmk=Ok-1+Rk-1-Ok(4)
由式(3)可导出设备在任何使用期内的单位产品成本为
CzK=Kmk/Qk+CEk/Qk(5)
由式(5)可知,单位产品的成本是由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设备价值和经营费用两部分组成的。设备价值中的分子Kmk对每个使用周期来说都可视为常数,分母Qk则是一个变量。因此,随着修理间隔的延长(即产量的增大),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设备价值是按双曲线关系递减的,如图1所示。
经营费用CELIQk与修理间隔期的变化关系可分两部分来研究。
1.不随设备修理间隔期或使用期变化的经营费用,以C表示,为一常数。
2.随设备修理间隔期或使用期变化而变化的经营费用,包括因生产率变化引起加工费用的增加;设备日常维护和中、小修费用;停工损失、废品增加;原材料及能源的耗费增加等,以C′表示。修理间隔期变化时,单位产品中的C′值将随之发生变化,其值为
Ck/Qk=C′
这部分费用的变化可用图2来表示。由图2可以看出,设备使用期越长,经营费用越高,临近大修时达到最大值。大修完后,经营费用直线下降。尽管每次大修后均直线下降,但C′值总的趋势是逐渐升高的。
Kmk与C′相加表示修理周期内与设备开动有关的成本部分的大小。在计算几个周期之后,就可看出哪一个修理周期内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其所对应的大修理周期就是最后一个修理周期,此后再修理经济上将是不合算的。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