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零故障管理理念,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4015 次点击
王广连魏汝民
进入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莱钢特殊钢厂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适时的启动了提高电炉钢核心竞争力工程,随着“核竞工程”的推进,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设备随时待命,有更好的可用性、更低的故障率,设备管理组织有更快的应变能力、可以更迅速的解决现场问题。为此,我厂在设备管理上树立了零故障管理理念,以设备现场管理为重点,狠抓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并充分利用“水桶理论”加大了设备技术管理的力度,形成了“厂管理职能到位、检修车间检修到位、操作人员维护到位”的“三到位”的设备管理体制,使设备在受控状态下运行,故障停机率大幅度下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水平。统计结果表明:全厂设备定修实现率达到了98%;故障停机率为1.52‰,与以往同期相比降低2.39‰;作业率为75.84%,比以往同期相比提高8.94%。
一、建立矩阵式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实现专业化、扁平化管理。
我厂充分分析了过去传统的按直线职能制组建的“小而全”“大而全”的设备管理组织存在的问题,即:机构重叠、协调困难、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下且人力、物力浪费严重,适应生产系统灵活性要求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设备管理组织结构调整,将原分布于各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抽出组建检修车间,由厂集中统一管理,并且形成设备区域管理小组,全面负责设备管理的各种职能,这样既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配人力、物力,大大的提高了整个设备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平衡性和效率。
二、推行全员参加的点检定修制。
设备管理工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企业的许多部门和广大职工,只有建立起管理技术、专业维修和岗位操作人员都参加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实现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使“自上而下”的规范、领导同“自下而上”的主动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点检是定修的依据,是定修的基础。根据我厂设备及人员情况,确立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相结合的点检方式。为保证点检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健全点检网络和点检制度,将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身上,严格考核;其次,在深化“定机、定人、定标准、定奖惩”的“四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紧固、调整、润滑、清洁”的八字方针,特别注意抓好操作工的点检维护工作,进一步强化设备操作人员作为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第三,建立设备运行日例会制度和设备区域管理制度,以保证点检信息的迅速反馈,机动科每天收集点检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作为制订定修计划的依据。
本着“以点检的准确性保证定修的准确性”的原则,在做好点检工作的前提下,与工艺结构调整及生产流程的变化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工艺停机时间,进一步优化定修模型,使之与生产结合更为紧密。对点检过程中发现的能够现场处理的小故障及时处理,对不能及时彻底解决的问题,在采取了防范措施后,于定修时间集中解决。为了保证定修的实现率和质量,对定修的计划、组织、实施、记录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在定修实施过程中全面实行检修工作票制度,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
为了保证点检定修的顺行,在考核上,由过去考核设备的作业率、故障停机率改为考核热停工时,以分钟计算。并建立设备运行动态分析制度,每周对热停工时进行统计分析,对造成热停工的原因分门别类,严格考核,而且利用“水桶理论”找出造成热停工多的相对薄弱的环节加以重点整治,从而使设备管理水平台阶式的提高。
实行以点检保定修,以定修保生产的点检定修制,使检修真正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有效的缩短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质量,提高了设备的作业率和完好率,同时降低了维修成本和职工的劳动强度。
三、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设备创新和技术改造,以技术促管理。
我厂在总结过去和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设备创新为动力,以工艺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以现场管理为重点,全面推动设备管理上水平的长期设备管理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为:①通过采用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②通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改造和革新原有设备,延长其技术寿命,提高其性能;③有计划的进行设备更新,以更先进、更经济的设备来取代陈旧过时的老设备,使企业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物质基础之上。在此指导之下,第一,在对全厂设备进行技术评估的前提下,我们把维修费用集中在一些设备的技术进步上,挖潜增效:完成了轧材车间加热炉汽化冷却热能的联网实现了区域集中供热,既做到了能源的重复利用,又淘汰了各生产车间的燃煤锅炉,净化了环境;50t电炉干出渣工艺的改造完成,有效的解决了原水泼渣工艺所造成的设备问题和安全问题;完成了50t电炉NEC(人工智能电极调节器)系统改造项目,NEC系统的投入运行使冶炼电耗冶炼电耗降低5%,电极消耗降低0.2Kg/t钢,冶炼周期平均缩短8—10分钟/炉;通过对全厂供水管网的优化及改造,减少了跑、冒、滴、漏,工业用水复用率提高到92%以上,使新水提取量由原来的13000m3/天下降至6500m3/天,地下水位由去年的最低水平-72m上升至现在最高位-32m,基本实现了工业用水零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为实现“全精料、全精炼、全连铸、全一火成材、全精细化商品包装”的发展目标,我厂加大工艺技术改造力度,相继完成了一炼20tEBT电炉、精炼炉的改造;大型、小型成材车间半连轧的改造和新建1#150×150mm、2#260×300mm连铸机项目,并均已顺产、达产,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统计结果表明:综合能耗为310Kg/t钢,比改造前降低74Kg/t钢,冶炼电耗为364Kwh/t钢,与改造前相比降低71Kwh/t钢。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设备装备水平。
四、加强备品备件计划管理和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加大备品备件计划管理力度,在原有定额管理、微机管理和招标采购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现场负责制,由专人靠在施工现场和生产现场了解信息、掌握情况,从而保证备品备件的及时供应。同时实现了合理储备,降低库存的目的。另外,在全厂范围内大力开展备品备件修旧利废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修旧利废工作的管理实施细则,做到跟踪核查、定期考核、奖惩分明,努力减少备件消耗,降低维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