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备管理 提高设备综合效能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2163 次点击
太钢烧结厂孟步祥
摘要介绍了太钢烧结厂近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设备管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综合效能
1前言
太钢烧结厂现有四台烧结机,年产烧结矿400余万吨。一烧系统两台90m2烧结机于70年代初建成投产,属我国70年代的装备水平。二烧系统两台100m2烧结机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建成投产,属我国80年代的装备水平。目前,正在筹备三烧450m2烧结机的建设。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探索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设备管理工作从事后维修逐步走上科学管理阶段,向设备管理现代化迈进。主要设备作业率、吨矿维修费等各主要设备管理指标不断攀升(见表一),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运行的均衡稳定,为太钢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财富。我们认为,创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能,是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摆在我们广大设备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创新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是烧结设备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设备日趋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和多能化。由于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技术和资金密集,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其管理的要求,需要有更精密的科学设备管理理论作指导,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设备进行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个管理体系,
表一太钢烧结厂1998年~2002年设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设备作业率
(%)
故障停机率
(%)
吨矿维修费
(%)
工序能耗
(%)
1998
90.55
14.21
7.99
76.97
1999
88.35
9.04
10.03
70.62
2000
90.64
8.41
7.71
69.38
2001
94.54
3.16
6.53
63.69
2002
94.91
1.19
4.26
59.44
要按系统论的观念,从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并同企业各项管理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烧结行业迅猛发展,大型烧结机逐步替代或淘汰75m2以下的烧结机,特别是80年代初宝钢从日本引进450m2的烧结机之后,我国烧结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烧结生产的迅速发展,给烧结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的现代化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因此,创新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是烧结设备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3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思想
3.1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设备管理方针
创新设备管理,推行管理现代化,首先要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方针。2001年,我厂召开设备工作会议,经大家认真总结和研究近几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得失,明确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设备管理方针:①以满足生产需求为根本;②坚持设备点检与包机双轨制;③以设备综合效能最优为目标。
3.2树立生产经营观点,设备管理为生产经营服务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完成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以及达到安全无事故目标,就必须重视和强化设备管理,以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求得生产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例如,2001年,太钢公司提出了生产管理的“准时制”要求,为达到这一管理目标,我们把设备的“零故障”管理作为主要管理方法,从设备的点检、维护、设备改良等方面入手,真抓实干,以设备的“零故障”保证了产品的“零库存”,实现了准时制生产的管理要求。
3.3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80年代初,宝钢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即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简称TPM)。经过近20年的实践应用,证明这套管理体制是适合现代设备维修管理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太钢烧结厂于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设备的点检定修制,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它的认识不够深刻,全员设备管理的网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设备事故时有发生,维修费用居高不降。从1998年开始,我们重新制定和完善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制度,充实了专职点检人员,制定了点检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从厂长到每位员工的设备维修管理职责,完善了全员设备管理网络,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使得设备全员维修管理体制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各项主要设备指标逐年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树立投资效益观念,通过设备攻关改造获得效益
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设备的经济管理,还是技术管理,都可成为企业效益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而效益的核心是投入与其产出之比。近年来,我们重视技术改造投资的效益评估,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了大量技术改造,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1998年~1999年,我们对一烧两台多管除尘器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其除尘效率由68%提高至85%,每年仅节约8000m3/min风机转子的备件费用可达180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2。再如2000年~2003年,我们成功地实施了一烧和二烧小球烧结工艺技术改造以及燃料分加技术改造项目,使得一烧烧结机的料层厚度由480mm提高至580mm,二烧烧结机的料层厚度由500mm提高至700mm。改造后,不但提高了烧结矿的产量、质量,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工序能耗,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法
4.1推行设备的“零故障”管理
设备的故障管理是冶金设备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实现设备的“零故障”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管理目标之一,降低设备故障率对于保证生产均衡稳定,降低维修费用以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推行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创新设备的“零故障”管理。我厂从2000年开始推行“零故障”管理以来,设备故障停机率逐步降低,已由1998年的8.41‰降至2002年的1.19‰,管理成效十分显著。那么,如何推行设备的“零故障”管理,我们采取了如下的做法:一是要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开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使大多数员工认识开展“零故障”管理的重要性。二是要研究并分步实施有关对策。①推行岗位人员的标准化操作,进行每个员工标准化操作的认证考试。②强化设备的点检定修管理,通过培训,重点提高生产岗位人员的点检技能。③制定符合本厂实际的定修模式,变事后维修为主动维修。④选定攻关课题,对易发生故障设备进行攻关改造。⑤通过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手段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能。⑥采用备件质量验收卡和检修质量跟踪卡的形式,狠抓备件质量和检修质量。⑦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奖优罚劣,严格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三是要逐月对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成果,找出差距,持续进行改进。通过采取以上对策,我厂的设备故障率逐年降低,正在向“零故障”目标迈进。
4.2设备点检定修制与包机制相结合
设备的点检定修制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之一,设备包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80年代中期,我厂开始试行设备点检与包机双轨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起初成效不是很大,主要表现为生产方、检修方、管理方三者之间的职责不够清晰,岗位日常点检、维修人员包机点检、专职点检分工不细,责任落实不到位。针对此问题,我们于2001年修订了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凡出现设备故障(事故),均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找出责任者进行考核。对于通过设备点检查出较大的设备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奖励。近年来,由于设备点检责任清晰,设备包机落实到位,使设备故障大幅度降低,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4.3把设备维护与设备的清洁管理结合起来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同样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只是片面地注重设备是否完好,设备润滑是否良好,各种螺栓是否紧固,而忽视设备的清洁管理。2001年,我们结合公司对现场管理和厂容治理的要求,把设备维护管理的具体内容做了修订和完善,开始推行设备的清洁管理,制定了设备清洁管理标准和季度检查评比实施办法,使我厂的设备清洁管理工作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现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厂容厂貌大为改观。清洁、清洁、再清洁将成为我们工作的更高目标。
4.4创新设备的质量管理
设备的质量管理主要是设备的实物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备品、备件、材料管理和检修质量管理。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对于发挥设备良好的性能,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消除设备故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改进设备的质量管理呢?我们的做法是:采用“两卡”的形式,落实管理责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两卡”即:备件质量验收卡和检修质量跟踪卡。备件质量的把关验收由使用方(或生产方)承担,设备能源部备件管理人员存档备查。检修质量的把关验收由指定的项目负责人完成,由生产岗位人员监督检查。此项工作改进后,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维修质量,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4.5不断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经济责任制,狠抓落实
一个企业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在不断完善和修订管理制度,而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出台后,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经济责任制。随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深入,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攀升,为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把每个指标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经过纵向和横向的分解,把大指标分解成小指标,层层落实到每个车间(工段)、部门、班组,直至每个成员,全面实行包、保、核的经济责任制,以此保证各项指标的完成,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总目标的实现。以往我们有些设备管理工作推行不下去或者执行的不够好,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度或者有制度执行的不好,但归根结底是经济责任制不够完善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我厂把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做为设备管理的主要方法,并于每年年初把已被确立的主要设备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同时,修订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坚持月考核制度,每月由考核小组收集、审查和严格执行。近年来,由于经济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得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年攀升,成效十分显著。
5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手段
5.1把人员培训工作抓紧抓好
企业要创新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支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专业队伍;二要对在职设备管理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教育;三要对现有设备操作、维修工作进行技术培训,三者缺一不可。它第一次把我国设备管理的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国家正规教育。太钢烧结厂从1998年开始,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生产操作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成效显著。其主要培训方式为:①请大学教授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讲授国内外烧结设备的发展和管理方法。②到国内先进的企业实地学习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经验,并有针对性的吸收和采纳。③广泛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和设备管理研讨会,收集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推广应用。④有计划地编写培训教材,按照厂年度培训大纲,定期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⑤把培训工作放在现场,由专职点检人员对全体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点检技能的培训。⑥凡发生设备事故,都要及时召开分析会,写出事故报告,对全体员工进行设备事故的案例教育。⑦由车间(工段)自行组织采取集中培训、答题卡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培训。⑧与厂外大专院校和相关部门联合办学,进行专业知识和“一岗多能”的培训。⑨厂每年举办一次钳工、焊工和电工的技术比武,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我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5.2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
设备维修经历了事后维修和定期预防维修的发展过程,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多数冶金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确定各自的设备定修模式,定期实施设备的大中修和日常计划检修,这种维修方式在设备管理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设备的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设备的结构复杂,检查工作量大,检查质量要求高,一般来说,故障因素很难靠人的感官和经验检查出来,这就要求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即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目前,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使设备的状态维修成为可能。早在1983年,太钢公司做为试点单位,配备了仪器,开展了此项工作。我厂从2000年开始,逐步认识了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性,首先为设备专职点检站配备了一些诊断仪器,如各种测振仪、测温仪等。其次明确了进行状态监测的设备为主作业线设备,并每半月对4台主抽风机进行一次精密诊断。此项工作的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状态监测上,所具备的诊断仪器简单,更精密的仪器尚未配备,对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成为本单位近年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5.3计算机管理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设备现代化管理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能使管理工作高效化和信息化,更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太钢烧结厂从1998年开始,计算机应用于设备管理,但只是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初始阶段,即单项数据处理阶段,起初计算机主要模仿手工管理方式,用于制定统计报表之类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近两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和普及,资源逐步增多,一般管理人员计算机占有率已接近100%,计算机的应用则向多功能方面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内部局域网,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更直接和高效化,从一户一机过渡到多用户共享资源,逐步走向数据的综合处理阶段。2001年,我们与太钢计控处合作,共同开发了备件库存管理软件,使计算机不仅能够记录和统计仓库日常的收发台帐,还可动态统计流动资金的占用,为下一步制定合理的备件储备定额提供最科学的依据。我们认为,随着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为企业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5.4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综合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随着冶金装备的迅猛发展,出现设备投资费用高昂,发生故障损失大,修理费用高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性,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如何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我们采取了下列管理手段:一是抓好设备投资的决策管理,凡设备大修、设备更新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对投资回收期较短,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考虑投资。二是严格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工作循环,把维修费用分解至各个车间(工段),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核算和分析费用的使用和支出情况,对当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超支者实行月考核制度。三是不断开展设备自检和备件、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以此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四是注重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从强化备件、材料计划入手,严格逐级审批制度,既要保证合理储备,又要防止备件和材料的积压和报废。通过上述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使本单位的吨矿维修费由1998年的7.99元/吨降至2002年的4.26元/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6结束语
近年来,太钢烧结厂通过不断探索新的设备管理模式,促使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烧结生产的均衡稳定,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尤其是面临着450m2大型烧结机的建设,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设备管理工作者更新观念,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持续改进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