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供应链管理提高装备物资保障能力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5815 次点击
吴建忠,张卫国,徐宗昌
摘要:阐述了装备物资保障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供应链管理,重点分析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优势,指出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将提升装备物资保障能力。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装备物资保障;优势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B
装备物资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物资保障包括装备物资的筹措、储备、补给、管理等,事关战争胜负。正如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时指出:“战略问题最终是个后勤问题,战略者的经验教训往往来自后勤,即取决于补给者和被补给者”。因此,做好装备物资保障工作是各国军队平时和战时的重要任务,各国军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如何提高装备物资保障能力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
一、装备物资保障面临的挑战
近二三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引发了一场世界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在新的历史时期,装备物资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
1.装备物资消耗呈增长趋势,高消耗特征更加突出。以弹药消耗为例,仅仅43天的海湾战争,投弹量为50万吨,月平均高达35.7万吨,是越南战争的4.5倍,是朝鲜战争的19倍。
2.战争需求急,装备物资保障时效性强,持续保障要求高。海湾战争中,仅作战准备阶段的6个多月中,美军就跨越1.2万多公里的空域和约2万公里的海上补给线,向战区投送各种装备物资700万吨,补给强度和时效性异常突出。
3.装备物资保障结构发生变化,保障内容日益复杂。在保障结构上,凸显出高技术装备物资保障的要求。如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海湾战争为9%,科索沃战争上升到35%,阿富汗战争为56%,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比例高达68%以上;在保障内容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中仅新型武器弹药装备美英联军就使用了24种,包括多种新型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反坦克导弹、火箭弹、钻地弹、贫铀弹、石墨炸弹等。
二、供应链管理的提出
针对装备物资保障工作的新要求,需要立足于已有的经验方法,充分考虑装备物资保障的特点,汲取中外成功战例的成果,大胆应用新的军事理论和方法,开创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加强装备物资的保障工作。应用供应链管理可以将工厂、供应、储备仓库和用户联合在一起统一协调,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一体化,全面提升装备物资保障能力。
供应链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中将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在该标准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目前国际上对供应链及其管理相当重视,体现了企业在市场国际化、用户需求多样化等背景条件下的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应用结果表明,实现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费用。
三、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分析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集多种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于一体的管理学的新概念,在装备物资保障系统中实施具有很大的优势。
1.理论指导上遵从了系统工程的思想
通过对装备物资保障的深入分析可知,只有提高整个保障系统的优化运行,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实现装备物资保障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理论的方法,从物资的全寿命周期过程和物资供应的全过程开展工作。供应链所体现的正是一种集成过程,是跨产业、跨企业、跨部门的资源整合过程,这一过程是基于成本、质量到时间因素的竞争,促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逐步形成一体化运作体系。因此,供应链管理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指导部门运作的一种思想和观念。在物资保障系统中实施供应链管理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克服了传统管理中对系统性考虑的不足,避免各个部门为片面追求自己的最佳行动计划而忽视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使整体的运行效率和实际效果受到损害。只有实现整个系统的集成,正确协调各个单元的活动,才能使总的系统性能最优化。
2.注重经济承受力,符合国防发展客观实际
装备物资保障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的今天,研制和生产装备物资更多地应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美国在1992年7月发表的《国防科学技术战略》中已将减轻费用负担问题同保持技术优势的总目标一并考虑,并将其列为科学计划管理的五大原则之一。俄罗斯与西欧一些国家也都从强调装备的先进性转向了注重经济可承受能力。对装备物资这种军事经济价值大而又对储存保管要求十分严格的一类特殊物资,过剩供应所带来的对有限资源和经费的浪费将在精兵条件下进一步恶化,未来我们不可能支付得起这种巨大的浪费,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寻找新的途径加以解决。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对各项管理对象、资源要素进行全方位、全范围和全阶段的优化,激发单项优势之间的聚变放大作用,实现军事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例如,在面对物资保障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时,在一定储备的基础上,采用供应链管理快速反应(QR,QuickResponse)方法,储备各种“生产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来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这种做法在实现军事效益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库存费用,实现经济性目标。
3.适应装备物资保障发展的时效性和动态性要求
装备物资保障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提高时效性,保障的难点是由于影响物资需求因素的复杂性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在保障时效性上,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装备物资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通过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的优势,可以将基于战场环境的物资供应的链状联动信息状况及时反馈,从而缩短供应保障的延误时间;同时,由于供应链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在与合作伙伴的交流和集成中的创新活动,注重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参与性,因此保证了装备物资研制的“优生”以及保障实施过程如运输、储存中的易保障性,从而可以实现快速保障的目标。对于适应装备物资保障的动态性要求而言,由于供应链具有复杂的动态变化性,其构建、运行和重构都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的,用户需求的拉动是供应链中各类流运作的驱动源,因此在实施中能够根据物资保障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行为,对物资保障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
参考文献:
战役装备保障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7.
张成海.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