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9554 次点击
王海东
科研院所的设备管理相比制造型企业有其明显的特点,本文对此加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此提供与广大科研院所的设备管理工作者,希望能起到一点拾遗补缺的效果。
设备管理、科研院所、特点、应对
我们一谈起设备管理,多偏重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制度下的运行模式,对科研院所如何针对其特点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考虑的不多,其往往在应用中照搬生产企业的模式。本人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七一三研究所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已有10年,其间到过不少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参观学习、交流过设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看法,一个明显的感觉:科研院所因其性质所使,相比生产制造型企业,在设备管理观念、运行方式和工作方法等很多方面确有独特之处。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能起到一点拾遗补缺的作用。
本文所谈科研院所,主要是指国有或民营大中型研究机构,其有一定的规模,主要以科研试验为主,多数兼有试制生产的能力。与生产制造型企业主要不同的是,科研对象和试制产品品种复杂,造成设备仪器种类繁多,一般不进行批量生产。类似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备管理程序和机构等主要内容都少不了。
先谈谈科研院所设备管理的特点。
一、设备的特点
由于科研院所广泛地开发性研究和单件小批量试制生产的科研生产特点,其科研仪器、生产设备普遍数量多、规格型号多、试验装置品种多,同时设备仪器的技术水平反差较大,利用率低且极不均衡。这些特点造成设备仪器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等)相对比较困难。
二、各类人员的特点
1.设备管理人员:院所一级的设备管理人员数量一般较少,多为1~3人,虽然设备管理是一个技术管理的范畴,但因人员受限,不可能专设机械电气等专业人员,这就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工程技术素质都有较高要求,即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既能制订管理细则、拟订工作计划,又能解决一般技术问题。高学历的设备管理人员一般思维活跃,容易跳出传统设备管理的圈子,积极思考设备管理新思路,理论性强,从各单位设备管理经验介绍就可看出端倪,但实践经验比起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显不足。
2.科研人员:总体文化素养较高,综合素质相对也较高,只要有人指导,系统灌输有关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和宣贯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制度,多数人能够很快理解,较好配合,这是有利于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一面;但同时,科研人员以搞科研为主,对管理工作一般不太重视,只取用有关知识、利用有关设备,不愿过多涉入到设备资产管理、维护保养中去,这对单位的群众性设备管理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管理体系的特点
从形式上,科研院所也有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有设备管理各级机构、有完整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实质上,与生产制造型企业以设备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必须强调设备的管理不同,科研院所的领导者总是或多或少的忽视设备管理工作,对管理力量配置不足,对管理程序普遍不够重视。
另外,虽然科研院所都在逐渐向科技型企业转制,但根深蒂固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要向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转变不是那么容易。如现行的以原值计算设备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反映设备资产的实际价值。
针对以上特点,要做好科研院所的设备管理工作,我认为需要如下应对。
1、注重设备管理的技术进步工作,包含设备本身和管理方法与手段的进步。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顾客需求千变万化,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寿命越来越短,对企业管理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科研院所尤其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设备管理也需要重新定位,不单纯强调设备工作,而是要与经营管理融为一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机电加工能力与大中型制造企业是没法比的,工作重点不在制造产品上,而是在应用技术研发上。为研制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需要保证自身的科研试验装备水平处于同领域国内领先地位,使在有关的科研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对试制加工生产能力,应以数控化、小批量、柔性化和高精度加工能力方向发展,不求全,但求精。
在管理理念上,要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从主要关心投入、追求设备资产占用的最大化转变为更多地关心投入的回报率,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把设备管理纳入企业的资源化管理中去。
2、要提高领导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是要主动出击,大力宣传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向全员灌输设备管理的新理念,不能被动地靠关键设备发生事故来引起领导关注;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设备利用率,进一步地向设备资产运作及资本运营方向转变,进行设备的优化配置、优化资产构成、优化开发和应用,以主动发挥设备的效益。通过设备创效来吸引领导关注,使其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价值。
管理工作的关键在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制定工作程序,处理好工作效率和有效控制二者的关系。科研院所的设备管理也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同时考虑自身的特点,减少繁琐的环节,简化工作程序,在科研院所内形成一个坚强有力、高效运转的设备管理体系,要制订辅助的奖惩制度,要有鼓励,但以惩为主,知识分子多好面子,对越轨者能进行必要的惩罚,使不法者心寒、守法者心平,做到执法公平,这是有利于制度贯彻的必要补充。
3、注重提高设备利用率。
因科研院所性质使然,其设备仪器利用率低且极不均衡。提高设备利用率应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一个重点。可采取内部成立专门机构的方式,对主要科研仪器集中管理,培养专业的仪器操作和维保人员,负责仪器仪表的检定和维护,仪器在内部有偿使用;试制工厂可成立小规模的维护小组,对通用生产设备做好维护工作;特别精密或专业的设备仪器、科研办公机具等,主要依靠生产厂家、社会上的专业力量进行检定、维护保养。
4、做好全员设备管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人才的重要性勿庸赘言,设备管理也需要高级人才,尤其是管理人员不但要懂现代设备,还要懂信息技术、懂现代市场机制、懂企业管理,人不在多而在精,要把设备管理提高到综合管理的高度。设备管理人员应经常下到一线,直接接触科研生产,掌握其设备现状,了解其设备需求。
没有听说有培养专门面向科研院所的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机构,现在有不少大学设有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但其课程设置主要面向大中型制造企业,所谓机电仪一体化,其实是偏重机械,兼顾电气,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科研院所设备固定资产价值不菲,设备管理有其独特之处,研究院所可考虑与大学联合,培训适应其自身需要的设备管理人才。
5、利用社会力量开展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
科研院所设置的专业设备维护保养人员一般不多,但其设备仪器数量并不少,且型号规格复杂,单靠有限人员难以完成,这就需要广泛的利用社会上的专业化的维修力量,花费少,效果好。首先是通用设备,如空调、复印机、计算机、起重机等,可以保修的形式进行,其它如数控机床等,可采取协作的方式。总之,要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作为科研院所设备维护(保修)的主要方式。当然这需要中介市场等的大力培育,其中各地设协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上分析了科研院所设备管理的特点及应对措施,看法还较粗浅,内容需要商榷,总之设备管理工作的最终目,应落实到保障科研生产、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以此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来开拓思路,更好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