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设备管理现代化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1121 次点击
刘德峰
摘要信息技术对设备管理技术和方式都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是现代企业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在设备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建立EAM管理体系,将设备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进行管理,并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控制设备管理的各个工作流程,通过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设备资源与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个整体优化的管理之中,确保设备生产能力的最大化。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技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B
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的标志性差别。作为设备管理工作者,有必要重视和认识信息技术在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问题。
对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讲,设备资产及其技术装备水平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审视我国的设备管理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进步面前,也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1)作为世界主要的工业产品生产大国,需要不断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工业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急需通过各方努力,在政府支持和指导下,建立与工业产品生产大国相适应的设备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2)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的大量工业技术装备,目前已经进入故障高发期,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节能与环保、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推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善与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技术水平。
一、信息技术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
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使工业设备迅速向高技术及信息技术方向演变,在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的特点基础上,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成为设备制造、运行和控制的基础,并推进现代工业设备朝综合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密集化发展,这些构成了现代化工业设备的主要特点。
与此相适应,信息技术也在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深刻变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遍布全球的企业管理改革(扁平化趋势),已经使传统的设备管理面临着改革的急迫任务,并以两种形式影响和改变着设备管理的模式和内容。
1.信息技术对设备管理技术的影响
设备管理领域的一切具有高技术要素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如设备检测技术和维修技术,先进的传感器、状态监测工具、数据处理技术、状态诊断与评估方法等,均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并大量应用于工作现场,在最新发展的设备智能化自修复技术、可靠性维修技术、整机及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信息技术更成为技术推进的强大力量。这些技术领域的信息化趋势,既与设备的高技术特性相关,也正在改变着设备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使信息技术成为设备管理的主要管理技术和方法之一。
2.信息技术对设备管理方式的影响
现代工业装备的高技术特性以及企业的网络化、全球化、数字化趋势,使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管理,越来越成为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工具、管理组织、管理绩效评估以及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甚至是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新近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先进管理模式,都依赖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和联机分析能力,没有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就无法推进先进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目前,可以将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1)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设备实行状态管理;(2)应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实行预防维修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3)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如管理过程监控、流程优化、远程管理等。
二、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1)建立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体系,将企业的设备资产作为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管理,以追求资产的优化和资产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这一思想确认了设备资产是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在资本运行过程中,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标,因此,设备资产的管理就以实现设备资产投资回报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建立数字化工作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优化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和备件管理的工作流程,从而达到设备资产的维护费用最小、运行成本最低和运行效能最高的行为目标;二是通过实施EAM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资源与企业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个整体优化的管理之中,确保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图1是这一管理思想的图解。
(2)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控制设备管理的整个流程,并即时传递设备运行和维护的信息,使设备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EAM将通过对管理流程的建模和仿真,建立起设备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仿真分析、管理标准硬化、工作过程优化、管理过程控制等,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管理,从而确保企业的管理标准得到执行,并使全部的设备资产管理和工作的信息,包括与生产有关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的信息,成为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企业生产、物料采购、财务成本等信息化系统对设备资产管理的要求。
(3)实现EAM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设备资源与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个整体优化的管理中,确保设备生产能力的最大化。
资产密集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设备资源与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EAM作为技术系统,将提供这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数据基础,包括计划的形成、计划执行对资源条件的要求、资源协调依据、决策数据支持等。EAM作为管理系统,将依靠管理行为产生的信息及其信息反馈机制,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统一管理,设备维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统一组织与配置,执行统一的绩效考核与管理评价标准,从而使设备资产的管理行为和技术行为,指向提高设备可靠性这一设备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即在一个优化的管理之中,确保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设备产出最大化的经济价值。
EAM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实现,依赖于在企业良好的信息环境下,得到其他信息资源的支持,没有其他信息资源的支持,EAM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因此,EAM要求和必须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实行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自身与企业的资源计划系统(ERP)、办公自动化系统(OA)、各个单项的子系统(如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生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以及现场监测系统(如集散控制系统DCS、PLC、状态监测系统等)之间实现最大程度地应用集成,使EAM管理体系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
三、EAM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价值
作为企业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系统,EAM有着自身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当然,EAM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是脱胎于设备管理和设备工程技术的主要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只不过它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工具化的整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强大数字化和网络化能力,使理论和方法成为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并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EAM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具有鲜明的信息技术特点,并融合了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应用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如工作流程管理技术、维修软件包技术、联机事务处理技术、计划预警与报告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报表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改善了传统的管理方法,而且也拓展了设备资产管理的视野和范畴,还是更新更先进管理方法的发展基础。EAM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1.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设备资产基础管理体系
设备资产基础管理体系是设备资产管理最基础的日常性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资产台账管理、设备变动管理、设备资产报表统计等。在EAM中这些基础管理,是通过以下工作实现的:(1)建立标准的设备资产信息结构,使设备运行、维修、备件管理工作一体化;(2)以设备部位为数据对象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管理、作业标准信息库或知识库;(3)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设计以及开放的设备资产树设计;(4)建立设备管理评价与分析体系;(5)通过设备资产周期费用的采集与分析,定量地评价和分析设备资产的经济价值表现、运行性能、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设备维修、改造与更新决策提供支持;(6)自动集成一台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变动、折旧、维修、保养、润滑、报废等全程管理数据记录,形成包含动态数据在内的完整设备管理档案。
2.建立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管理替代检修,且逐步由预防维修、在线检修替代事后维修。这就要求将设备运行管理的重点放在提早发现隐患,在使用中对隐患整改,对故障进行预测分析等。所以建立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EAM可通过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验、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状态监测(振动分析、油液分析、红外分析、超声波分析等)、保养及润滑等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设备以往的状况并准确监控设备的当前运行状况,通过对MTBF(故障平均间隔时间)与MTTR(故障平均修复时间)的动态计算,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维修与维护策略,提供量化依据。
3.建立以标准化维修和预防维修为主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建立维修标准项目库与合理维修周期分析模型,实现故障维修BM、定期维修PM、状态维修CBM、可靠性维修RCM、设备大修、零部件更换和紧急抢修的一体化与优化管理;按维修项目的优先级别排列人力资源,结合企业生产进程计划,给出维修任务的时间规划,计算企业每天可提供的人力资源总量,结合人力资源分析表自动匹配维修项目,并计算分析各维修项目需要的备件及其备件储备计划和紧急采购计划、资金费用计划、维修工具计划等,实现维修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建立维修标准与维修标准项目库(维修程序包),提供维修周期分析和维修决策(策略)分析等。
4.建立实现备件合理库存与合理采购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建立库存预警、合理储备评价、供货周期、厂商信誉分析、多类型仓库统一管理模型,提供库存评价的自学习功能;根据维修任务计划和合理储备及预警,自动生成或编制采购计划,并支持对计划的合并、拆分、终止等操作,进行统一、定时、规范、合理的计划编制与平衡处理;当维修计划对库存备件有指定要求时,该库存备件只能为该维修项目领用,形成维修计划对备件的库存控制关系,并计算分析合理库存水平、在途预达备件数量、预计备件出库数量等,制定备件的补库计划与紧急采购计划,通过严格控制采购计划达到对备件库存控制的目标。
5.EAM的管理价值
帮助企业建立和推行四种管理模式: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以点检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模式,以合理库存分析为依据的备件计划控制模式,以KPI为指引的管理目标导向模式。
实现信息资源五统一:设备资产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统一,备件材料数据信息统一,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统一。
达到管理组织三统一: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统一管理,点检与检修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统一组织与配置,绩效考核与管理评价执行统一标准。
建立两个预警体系:以点检受控和故障分析为基础的设备运行预警体系,以动态合理库存评价为依据的备件库存预警体系。
保证三个受控:A类设备受控,全寿命周期费用受控,管理过程受控。
实现一个目标:使设备管理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可靠保障。
实施EAM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GartnerGroup对已经实施过EAM企业的调查,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减少设备停机时间10%~20%,提高关键设备的连续运行时间和无故障运行时间3%~5%;增加设备使用效率20%~30%,年降低设备维护成本5%~8%;延长设备生命周期超过10%;提高有效工作时间10%~20%;降低库存成本10%~25%;备件库存准确率超过95%,备件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二年内,可降低库存占用资金25%左右,年降低备件采购费用10%左右,采购业务费用可同时降低。
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对社会生活和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代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我们采取更积极的策略,推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善与提高设备工程和设备维修的技术水平,并按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数字化的工作环境,实现管理受控、人员受控和设备受控,在有效保障技术装备对企业生产运行支持的同时,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