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五阶六维评价体系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0072 次点击
李葆文徐保强
摘要为满足企业评价设备管理水平的要求,提出建立一套五阶、六维评价体系,以推动设备管理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设备管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B
工业上有很多标准化评价体系,如ISO、OHSAS等,但却没有对设备管理水平的评价,这无疑会严重制约设备管理的进步。另一方面,上述评价一般都使用二值逻辑判断,亦即“通过”或者“不通过”,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选择。其实这并不符合企业设备管理水平评价的要求。为了对此加以改进,笔者提出建立一套新的评价体系。
一、以设备为主线管理体系评价的系统性研究
1.评价的矛盾性和解决建议
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对以设备为主线管理体系的考核、评估越来越重要。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及其对工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现行的评价指标存在明显弊端,需要进行改造、删减、组合处理,使评价趋于合理。现行指标的弊端以及改进建议如下。
(1)重实物形态,轻价值形态,重数量,轻质量的片面评价。例如设备的完好率,即完好设备与设备总量的比值。利用率低的设备完好率可能高于利用率较高的设备。一些完好设备不为企业创造效益,却占用了大量的固定资本。再如设备的利用率是指设备实际开动时间与日历开动时间的比值,但开动时间的“质”却被忽视了。如设备在开动中生产出废品,再高的利用率也失去意义。
建议:改用综合、全面性的指标来评价。例如废弃完好率指标和单纯利用率指标,改用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或者综合效率(OEE)来评价,这样的评价既包括时间利用的度量,又包含设备性能利用的评价,同时兼顾生产质量的评价。
(2)评价中出现了不少正相关、负相关的指标族群,同一指标族中相关的不同指标是从不同角度评价同样内容。应用同一指标族的大量指标进行评价,没有提高评价质量,却增加了评价成本。例如备件资金周转天数与备件资金周转率,再例如设备维修费用率为设备维修费用与总产值之比,而万元设备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率为全年设备维修费用与全年设备平均原值之比,而单位产品维修费用率为全年维修费用与产品数量之比(如钢铁行业用的吨钢维修费用),虽然不同指标的评价意义各不相同,但前面一组指标是负相关的,而后面一组指标则近似正相关的。
图1给出的设备损失时间构成图显示了在设备日历时间里,存在不同类型损失,其中OEE即为EAT与(TT-ST)的比值,而TEEP则是EAT与TF的比值,与此相关的其他很多相关评价指标均可能是图1中不同线段组合的比值,因此基本是正、负相关的,例如(TT-FTT)与TT的比值则更多侧重对故障停机损失影响的评价,而(TT-FIT-PRMT)与TT的比值则将评价的范围扩大到对所有维修停机影响。
建议:在一组指标中挑选其中最能够反映管理水平的一个指标评价即可,不必全部用来评价,这样会增加评价成本。
(3)评价中出现相互矛盾的指标。单一指标相对合理,多指标同时评价则出现矛盾,例如评价预防维修水平,期望值越高越好,但可能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反过来又评价维修成本,期望值越小越好;评价备件库存,期望值越小越好;但当备件的短缺影响了维修顺利进行,从减少维修停机时间的角度出发,似乎备件的存量越高越保险。这类评价的矛盾往往让评价者陷入两难境地。
建议:对于难以克服的矛盾,考虑到管理就是寻求最佳平衡点,可以对多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判,按照相互矛盾指标的重要度加权,评价其综合指标值。如果可以寻找能够回避或者克服原有矛盾的指标,则可以用新的指标替代原来相互矛盾的指标。例如可以设计备件储备准确率指标来考核备件管理水平,将备件多余无利用的状况和需要而无储备的状况统统纳入这个考核指标,而不去单纯评价备件费用的高低。
备件储备准确率:(本期实际领用备件数一本期即时短缺(计划外)备件数量)/本期备件平均库存数量
(4)不少指标不是简单的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可能存在着一个最优取值区间,但如何获取这个最优取值区间,依据什么,评价者往往处于迷惑之中。例如维修费用率,太低表示投入太少,将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效率发挥,进而影响企业效益;太高可能产生过维修或者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及浪费,也影响企业效益。
建议:在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例如维修费用,在保障设备无故障运行,设备综合效率不低于某一阈值的情况下,寻求最低维修费用率;或者将维修费用率与设备综合效率(OEE)等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价。
(5)流行的评价指标有的评价管理“过程”,有的评价管理“结果”,到底是应该评价过程,还是结果,还是全部。这也是困扰评价者的问题。企业对5S、预防维修水平、状态维修水平、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评价是针对管理过程的,对OEE、TEEP、维修费用率等方面的评价是针对结果的。到底是评价过程还是结果,还是二者皆评价,往往难以把握。
建议:既要评价过程,又要评价结果。用过程引导结果,过程优预示未来结果发展趋势的进步;结果优显示了已经取得的成就,这对于评价都重要。应该对过程与结果进行加权综合评价,结果的权重一般应大于过程的权重。
(6)企业内的设备管理一般分为管理层和执行层,如何在评价中反映不同层次的作用,给不同层次以正确的引导,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如TEEP中的设备利用率为设备计划利用时间(日历时间减去计划停机和非设备本身原因停机时间)与日历时时间的比值,这个指标除了考核设备本身效率发挥状况,还考核了上层管理水平,如系统有无停水、停电、停气、等待定单、等待上道程序、等待计划以及设备工作能力不平衡造成的工作量不饱满状态,这不是被评价设备本身问题引起的。而OEE则是考核设备本身的效率发挥状况。TEED更全面,涉及到管理层的考核。其他评价指标如员工培训、信息管理水平、知识资产管理也主要是考核的管理层,而非执行层。
建议:在考核评价中应该既有对管理层的评价,又有对执行层的评价,以综合评价的结果为最终结果。管理层考核应重设备前期管理、设备的利用率、备件管理水平、设备管理组织、知识资产和信息管理水平的评价,物行尽考核应重设备现场状况、故障损失、停机损失、废品损失、事故损失及行为规范表现评价。
一个TEEP反映了从管理到执行两个层面的管理水平,将TEEP分解,则可以定位管理层的问题,执行层的问题;进一步可以分解成设备故障与调整问题,小停机与空转问题,速度问题以及质量问题等。因此,TEEP就是对管理和执行两个层次的综合评价。
(7)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前期(引进)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状态与故障管理、维修管理、润滑管理、备件管理、资产台账管理、知识与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流行的指标并未形成完整体系,缺乏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要覆盖所有这些环节,这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建议:就像木桶效应,一个系统的子系统薄弱,将影响和制约着总系统的水平;各个子系统的配合与协调也将影响和制约着总系统的水平,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包含各个不同领域的内容,并注意系统综合的评价,以引导企业全面进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