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备长周期运行为目标的高效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2057 次点击
李金枝李兆旺
摘要介绍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车间,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围绕设备长周期运行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设备长周期运行
中图分类号F406.4文献标识码B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车间负责向全公司提供生产和生活用蒸汽。供汽系统能否连续稳定长周期运行,不仅影响车间的成本,而且对全公司的稳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始,车间围绕系统长周期运行,狠抓车间关键设备管理,提出了“实现锅炉长周期运行”的攻关课题,通过分析、讨论,从强化工艺运行质量和改进设备检修质量入手,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有效措施。经过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确定攻关目标,完善管理机制
要实现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设备管理是关键。该车间有三台35t/h的中压锅炉,长期以来,锅炉运行周期短,频繁切换、停炉,不但影响车间正常生产,加大了车间生产成本,而且影响着全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技术人员对三台锅炉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针对过去锅炉运行周期为一个月左右的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攻关目标确定为:锅炉运行周期确保两个月,争取三个月。
为使攻关目标得以实现,车间一是按照机、电、仪系统的特点,创新管理机制,对各工段、班组所辖设备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三台关键锅炉实行炉长负责制,在维修一班设3个炉长,每个炉长负责一台锅炉的管理;一般设备实行片长负责制,在维修二班设三个片长,分别负责软水站、汽轮机、辅机设备的管理;电工班、焊工班协助维修一班、维修二班工作,负连带责任。设备分管到组、到人,形成了台台设备有人管,人人都有设备管的设备管理网络。二是车间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了《锅炉系统长周期运行考核细则》,考核对象包括车间设备技术员、锅炉工段长、维修工段长及全体维修人员,考核奖惩兑现。同时,车间还将考核细则进一步细化、量化。比如磨煤机、送风机、引风机、给料机等设备不得带病运行或存在设备隐患,若出现振动、漏油、漏汽、漏水、漏煤、漏风等情况,致使设备完好率达不到100%,扣除奖金基数的10%~30%;锅炉运行期间,水位计、压力表、防爆门、安全门等安全附件必须运行正常,若出现安全门动作不灵活等情况,扣奖金基数的30%;转机设备在检修后振幅不得大于0.04mm等。使设备长周期运行工作有章可依,创建了一种竞争有序、积极向上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班组、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以班组的集成效能确保锅炉系统长周期运行。
二、强化过程控制,多项措施并举
为实现锅炉系统长周期运行,车间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1.推行全员效能管理,提高操作、检修人员技能
员工是设备长周期运行的关键。为激发员工潜能,一是车间针对操作、检修新员工多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安排车间技术人员对现场实际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培训,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而使员工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由于这种学习实用性强,车间员工积极踊跃参加,从而提高了在岗员工实际工作能力或劳动技能,使之岗位成才。二是对检修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训练,要求检修人员在接到任务后,15min内人、机、物、料必须到位。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这些优秀人才的涌现,带动了车间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比学习、比技术、比贡献的“三学三比”活动,提高了全体员工应对突发性设备故障的能力,为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严格规章制度,提高设备运行效能
设备管理的重点是现场,现场管理的重点是运行人员必须按章操作并严禁“三违”,即车间领导、班组长不能违章指挥,操作者不能违章作业,不能违反劳动纪律。为此,车间首先明确操作者是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负有直接责任,必须用好、管好设备。其次,车间对锅炉的运行参数进行合理优化,如蒸汽压力3.3~3.5MPa,温度425~445℃,尤其是给煤机的操作,要求加煤要均匀、缓慢,禁止使用开、停车开关控制和操作。第三,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锅炉优化指标,设备管理人员要按时巡检,并做好“三检(点检、巡检、专检)”记录。第四,车间在运行系统坚持“小指标竞赛”活动,年初根据锅炉长周期运行目标,对竞赛指标进行细化,把蒸汽压力、温度、汽包水位等关键指标纳入竞赛范围。车间每月以运行效果作为考核依据,由车间技术员根据仪表记录,计算出各运行班组的每项参数,综合评价,进行排队和奖罚。
3.精心维护设备,延长设备运行周期
设备维护保养质量是决定能否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延长运行周期的基本条件。动力车间首先狠抓了设备使用、保养过程的“三检”工作。要求每个操作工在按时巡检,做好设备三检记录的同时,对影响生产的突发性问题要及时向值班长、车间汇报,以便及时处理。维修人员每天定时对设备进行点检及润滑,做好三检记录。设备技术员、工艺技术员利用测温仪、测振仪、电位仪等测量仪器对设备参数进行量化、细化的专检。车间每天定时召开由当班值班长、工段长、维修班长、技术人员、车间领导参加的生产会,由相关人员汇报设备运转清况、班前巡检发现的缺陷等问题,车间领导根据现场情况以及公司生产部门的安排统一组织生产。二是在员工中开展相互监督、协同工作的活动,即生产操作工监督维修人员的快速反应情况、检修速度、维修质量等;维修人员监督操作人员对设备按章操作、及时巡检和配合维修的态度等,增强了生产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参与意识,使车间全体员工为共同管好设备献计献策。三是充分发挥状态维修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特点,减少设备大中小修次数,避免了检修的盲目性,节约了维修费用。
4.科学检修设备,提高设备检修质量
要实现设备长周期运行,科学地进行检修至关重要。一是为提高检修质量,规范检修作业,车间组织编写了《锅炉辅机检修规程》,使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二是在检修作业中,优化检修模式,实行计划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等多种检修方式并存,对不同设备采用不同的检修方式。同时,实行了以炉为单位的包机检修责任制,三台锅炉分别由3个炉长负责,实现了锅炉运行、维护保养、检修一体化管理,使各炉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激发了员工管好、用好设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员工在锅炉6台送、引风机的端盖上,设计加装了润滑油(脂)的加油孔,并制作了加油枪,实现了在线加油,从而彻底告别了送、引风机加油时必须停炉停机开大盖进行加油的历史。再如,若一台锅炉停炉,机、电、炉各专业人员齐心协力对锅炉各系统进行拉网式排查,不放过任何细节。三是检修作业做到科学细致,比如,联轴器找正是检修中的一项基本功,以前检修找正用改锥或卡尺,现在要求必须用百分表,以减少误差,提高精确度。再比如,轴承在安装前加热时,不允许与容器的底部接触,测油温的温度计也只能悬在油中。四是对新领的备件、材料,坚持谁检修,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必须经过检查、验收、签字后才能使用。五是车间要求设备主任在每次维修后要进行总结,好的做法予以肯定,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使每个维修人员受到教育和启发。设备技术员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内容包括故障时间、现象、原因、解决方法、备件清单、主修人员、遗留问题等,逐渐积累经验,在以后的检修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分工明确,措施得力,从而使锅炉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最好水平,确保了设备的检修质量,实现了设备长周期运行。
5.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系统高效运行
为实现锅炉系统高效运行,车间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科学周密的调查分析,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小改小革。一是完成了3#炉大修及增设燃煤气保护装置改造,解决了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确保了特定工况(煤气与煤粉混烧)下的安全稳定生产。二是完成了0#汽轮机改造,对背压调节器进行改进,解决该调节器反应滞后、易卡涩、背压偏低等问题,使背压提高了0.1MPa,实现了汽机、减压站的稳定供汽,不仅解决了尿素系统高负荷时背压低的问题,为化肥系统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实现了每小时多发电1000kW"h以上,有效地缓解了公司电力不足的紧张局面。三是完成了真空除氧冷凝器用浅除盐水改造,解决了冷凝器下水管结垢严重等问题,小时节水15t左右,年可节水12万t以上,回收热量1.27×1010(3.05×109kcal)相当于600t煤,年总经济效益达18万元以上。四是针对系统中压蒸汽不稳定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车间利用停汽检修机会,对1.3MPa中压蒸汽调节阀增设节流装置,改变调节阀前蒸汽参数,保证减温减压站运行时满足系统需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实现了锅炉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设备长周期运行取得的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三台锅炉停炉次数大幅度下降,2003年锅炉停炉17次,平均运行周期41.8天;2004年全年锅炉停炉仅7次,平均运行周期63.6天,其中1#、3#锅炉连续运行125天,创造了公司投产以来锅炉连续运行的最高记录,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锅炉运行的最好水平,实现了锅炉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同时汽轮机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万kW"h,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也为公司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高产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