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规范

  仪器信息网 ·  2008-03-20 21:40  ·  12565 次点击
1.使用FUTABA标准模座结构组模座。
2.使用正钢或同规格标准模具零件、配件。
3.所有导销(GUIDEPIN),衬套(BUSHING)必须在尾端有凸型。
4.所有模具设计图面纸张尺寸需统一使用全开规格尺寸,并等核准后,才开始制作。
5.模具上成品部分加工时,应以成品图中尺寸公差的半值来做为加工公差,不得使用成品图上之公差来加工。
6.所有度量单位以英制为准,长度使用毫米,重量使用公斤,温度使用摄氏(C)。
7.压力以英制PSI为单位,1PSI=1磅/平方英寸=14.2公斤/平方公分。
8.确认模厚,夹模板行程,顶出行程。
9.公母模四侧面吊模孔位置,“A”“B”板每一相邻两侧最少有一吊模孔,其他模板最少有一侧面有吊模孔。
10.四支导销中之任一支,必须做成偏心,即不与其他三支对称,以防止公、母模反向
合模。
11.打印钢材规格及硬度於模仁底面。
12.详列材料表并标示材料与表面处理规格,并标示电热器瓦数规格与电压大小。
13.打印,编号所有模具零件。
14.模具两侧面,应与装箱前以铁条固定,以免模面分开。
15.同一成品模穴超过一个穴时,应采用连续编号以便识别模穴。
16.在模座上需有一吊模孔於模具重心位置,以避免吊模时模具倾斜,并确定螺纹与深度足够负荷模重。
17.除模仁有大面积梯阶靠破外,均应装置模面锁定块(PARTINGLINELOCKS)。
18.肋片深度超过5mm时,需於肋底部加逸气销或以镶件制作,以利塑料充填。
19.以销子做平面靠破时,应将销子顶端加长伸入钢材内,避免销子顶面压损或变形。
20.成品重要处,应稍预留尺寸,避免加工尺寸过大而导致补焊。
21.模仁未经许可不准补焊。
22.在特殊情况下以补焊修补模具时,应选用模具同材料做焊条,以免材质不同影响成品之外观及留下痕迹。
23.各项装配组立均应确实控制公差,不得有敲击之痕迹留下。
24.所有的模板除分模面外,其余角落应倒角。
25.使用电热器之模具,均需附电路图以便生产单位正确接线。
26.模具需咬花处理时,拔模角度至少需要2度以上,咬花深度则每深0.001”需增加1度拔模角,例如:深度为0.003”时需有5度拔模角度,咬花前模穴表面至少要以#300砂纸打光。
27.确认模穴,模座强度足够。
28.模具设计应符合成品图面附注要求。
29.提供所有不属于标准规格零件详细图面。
30.模仁表面经电镀处理后,应加热模仁至500F以1英寸厚度加热1小时计算,以防止模仁脆化。
31.电镀件之厚度及附着强度均需特别注意,不得在使用后有剥落的现象。
32.美式塑胶机顶出杆位置图,主料头末端倒钩设计,及三片模或使用剥料板模具其拉杆设计须设计倒钩请。
B.模具组立图制作要点
母模平面视图需标示部分
1.标示母模所有基本尺寸。
2.标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3.标示固定螺丝,定位销位置。
4.标示夹模沟尺寸,位置。
5.标示逸气沟,模面实际接触面尺寸,位置。
6.标示斜销,滑块,油压缸位置。
7.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8.标示料沟,进胶口,热射嘴位置,尺寸。
9.标示模面固定块尺寸。
10.尽量使用剖面表达需要部分使其更明确清楚。
11.模具四角撬模沟尺寸为45度X6mm深。
公模平面视图需标示部分
1.标示顶出系统所有基本尺寸。
2.标示顶板长度与宽度尺寸。
3.标示固定螺丝位置。
4.标示底板上顶出孔尺寸,位置。
5.标示顶出板上螺丝,定位销位置。
6.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7.标示夹模沟尺寸,位置。
8.标示公模面顶针位置。
9.标示模板,模仁,模仁穴尺寸,位置。
10.标示斜销,滑块,油压缸尺寸,位置。
11.标示模面固定块尺寸,位置。
12.标示顶出系统尺寸,位置。
13.标示进胶口尺寸,位置。
14.标示回位销尺寸,位置。
15.顶板上吊模孔最小尺寸10mm-16X2孔。
16.尽可能使用50mm直径公模支撑柱,如模具长度超过500mm时则使用70mm直径支撑柱,为使公模板预留应力,中间位置支撑柱高度应比其他位置支撑柱高0.05mm。
剖面视图部分
1.标示模板厚度尺寸。
2.标示水管回路尺寸,位置。
3.最小使用M12内六角螺丝或更大尺寸固定模板。
4.模仁与模仁穴至少由分模面算起有12mm-20mm深度为紧配合。
5.模仁应比模板高1mm(最小)-0.5mm(最大)。
6.导销长度最少比公模面最高点长20mm。
7.视图上需标示模具总长度,总宽度。
8.图面上应标示所有模仁,顶块,斜销,滑块,油压缸尺寸,位置。
C.料头衬套(SPRUEBUSHING),定位销(LOCATINGRING)
1.使用FUTABA或同规格尺寸料头衬套,定位销。
2.标示料头开口尺寸及20R球径。
3.定位环外径为100mm直径。
4.料头衬套长度以不超过75mm为宜,如A板厚度超过75mm,则需将料头衬套陷入模板内,尽量使料头衬套长度在75mm以内。
5.使用M6-20螺丝或直径6mm定位销固定料头衬套。
D.料沟(RUNNER),进胶口(GATE)部分。
1.尽可能使用圆型料沟。
2.标示料沟,进胶口,料沟与进胶口间隙尺寸。
3.隔料板(RUNNERBARS)需热处理。
4.在料沟末端应有冷料沟(COLDSLUGS)。
5.明示成品何处进胶,以防止影响成品外观与装配困扰。
6.采用小点进胶口时,如模具结构允许应在母模使用剥料板以确保主料头脱离。
7.进胶口与料沟均需打光。
8.在料沟末端应加上逸气沟。
9.各种胶口之设计参照常规的模具设计规范。
10.模具上使用进胶口种类:
1.圆盘式(DIAPHRAGM)
2.小点式(PIN)
3.料头直灌式(SPURE)
4.扇形式(FAN)
5.凸片式(TAB)
6.薄膜式(F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