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检修规程
仪器信息网 · 2008-03-20 21:40 · 14934 次点击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电缆的检查及检修周期,电缆的敷设方法、要求、各种电缆终端头、中间头的制作方法、材料选用制作工艺及质量标准。
1.2本规程适用于平顶山鸿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检查、维护、检修、敷设、各种电缆中间接头、终端头的制作。
2电缆检修
2.1电缆检修周期
2.1.1大修三年一次。
2.1.2小修每年1次~2次。
2.2电缆大修。
2.2.1清扫电缆头及引线表面。
2.2.2用0.05mm的塞尺检查电缆鼻子的接触面应塞不进去。有过热现象时,重新打磨处理,必要时重新做头。
2.2.3检查接地线,固定卡子等应紧固。
2.2.4对试验不合格的电缆,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2.3电缆小修。
2.3.1清扫电缆头及引线表面。
2.3.2测量电缆绝缘,不合格时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2.4电缆绝缘不良的处理。
2.4.1电缆头外部受潮时,可用红外线灯泡、电吹热风等方法进行干燥。
2.4.2电缆内部受潮,必须锯掉一段电缆,使绝缘经试验合格后,再重新作头。
2.4.3电缆有比较明显的接地、短路现象时,可用外部检查或加高电压击穿的方法,找出故障地点后,进行处理。
3电缆的敷设
3.1准备工作
3.1.1电缆及路径的选择。
3.1.1.1直埋在地下的6kV电缆应选用铠装有防护层的电缆;1kV及以下的电缆,如无机械损伤及化学腐蚀的危险,可选用无铠装有防护层的电缆。
3.1.1.21kV及以下的电缆,敷没在沟道内或隧道内,采用无铠装电缆。
3.1.1.3敷设在管道中的电缆,应选用加厚裸铅包电缆(在穿越道路的短管中可用裸铠装)。
3.1.1.4室内及电缆沟中敷设的电缆不准带麻包防护层。
3.1.1.5按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电压、截面的电缆。
3.1.1.6电缆敷设应选择不易遭受各种损坏、在经济和技术上最有利的路径。
3.1.2电缆的搬运。
3.1.2.1尽量应用原电缆盘滚动,如已拆盘,应将电缆绑扎牢固,防止滚动时电缆松脱,滚动的方向应和电缆缠绕的方向一致。
3.1.2.2在滚动电缆时,不能碰伤、压伤、挤伤电缆。
3.1.2.3支好电缆支架、避免在放电缆过程中损伤电缆或碰伤人员。
3.2电缆的敷设条件
3.2.1敷设前的绝缘测定。
3.2.1.11kV及以下电缆,测量绝缘电阻应合格(一般用1kV兆欧表,绝缘在500MΩ以上)。
3.2.1.21kV以上电缆,除测绝缘电阻合格外,应作直流耐压试验并测泄漏电流、合格后方可敷设使用。
3.2.2电缆敷设时的温度及予热方法。
3.2.2.1电缆敷设时,当周围温度低于0℃应给电缆予加热。
其方法如下:
a)室内加热法:将电缆放在暖和的室内,如室温在5℃~10℃时,电缆放置72h,如室温25℃及以上时,电缆放置36h。室温达40℃时,电缆放置24h。
b)电流加热法,将电缆三相短路,用大电流发生器供给电流加热。其电流应不超过电缆的额定电流,温度不超过35℃。
3.2.3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为不使电缆的绝缘层、保护层受伤,在敷设电缆时,其弯曲半径与电缆外经之比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塑料多芯及单芯电力电缆为10倍。
b)塑料绝缘铠装控制电缆为10倍,无铠装的为6倍。
3.3电缆敷设
3.3.1敷设电缆的一般要求。
3.3.1.1电力电缆与操作电缆尽可能分开,并且中间垫以石棉板或铁板等耐火材料。
3.3.1.2电缆敷设应按需要留有足够的备用长度,以备温度变化的补偿和检修之用。
3.3.1.3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时,电缆外皮与管道间应有不小于0.5m的距离。并且热力管道应保温,电缆本身也应用石棉材料绝热长度不小于2m。
3.3.1.4电缆与热力管道并列敷设时,其间应保持2m的距离,并且热力管应有很好的保温。
3.3.1.5穿出地面的电缆应经过不少于2m长的保护穿管。
3.3.1.6密封电缆穿管的材料,应为绝热材料如石棉、水泥等。
3.3.1.7电缆应在下列地方装标示牌:电缆两端,改变线路的弯曲处,从一平面跨越到另一平面处,建筑物引入处及直线部分,每隔10m应悬挂有电缆规格和线路名称的标示牌。
3.3.2电缆在管道之中敷设。
3.3.2.1电缆穿管管口应作成喇叭形,管子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3.3.2.2电缆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
3.3.2.3对穿送较长或弯曲不易穿的电缆,可在电缆外皮擦一些滑石粉或凡士林膏。穿送时不得用力过猛,以免损坏绝缘。
3.3.3电缆在构架上的敷设。
3.3.3.1敷设在构架上的电缆应排列整齐,不应有交叉或过大的余度,不应承受拉力。
3.3.3.2沿墙壁、构架、天花板等处敷设的电缆,应于下列各处将电缆固定在支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