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营煤矿设计若干规定
仪器信息网 · 2007-03-20 21:40 · 50310 次点击
一、总则
为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科学技术发展,使地方煤矿逐步达到“正规生产、安全稳产、讲求效益”的要求,使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矿井达到“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的目的,针对地方煤矿的特点。统一设计技术原则,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地方煤矿的设计技术工作,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煤炭工业各项具体技术政策。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设计年生产能力6-30万吨型的新建、改造、矿建的地方国营煤矿矿井(露天)。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以下的地方国营煤矿及乡镇集体煤矿的设计,可参照执行。设计年生产能力45万吨及以上的地方国营煤矿,原则上执行现行《煤工业设计规范》及有关修改规定。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的实际和地方煤矿的特点。
煤矿设计还应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技术规范和规程。
第三条要坚持基本建设程序,没有批准的地质报告和计划任务书,不能进行新井和改、扩建井的初步设计,设计部门要主动和地质勘探部门相结合,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积极同施工单位配合,为施工创造条件,缩短建设工期。
矿井设计,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乡镇集体煤矿及6万吨以下的地方国营煤矿,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均可简化,或只作方案设计,经批准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的深度应作为基本建议(改、扩建)投资贷款的申请依据,应满足主要设备订货,土地征购,劳动定员按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等需要。
已批准的初步设计中规定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施工图设计阶段不得任意变更,如因情况变化确有必要变更时,应报请原设计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准变更。
条四条新矿井设计,要做到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在巷道布置上应尽量减少井巷工程量,特别是岩巷工程量,多开煤巷以缩短建井工期,早出煤;要认真学习和总结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努力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地方煤矿机械化和安全装备水平。
第五条地方煤矿的技术改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扩建的重点是选择资源条件好,储量丰富,交通运输方便,有一定生产基础和已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矿井。编制矿井改造、扩建设计时,设计部门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生产矿井基础资料和图纸,尽量利用原有井巷工程,地面建筑,设备和设施。充分发挥原有生产矿井的作用,以减少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工期。
根据地方煤矿的特点,对地方煤矿的建设性质划分如下:
新建项目,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项目。
扩建项目:指生产矿井为扩大生产能力而新的建主要工程或车间的项目。凡按设计规定全部建成投产后,又在原有规模上进行新建设并增加生产力的项目,均应列为扩建项目(即扩建后能力在原设计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基础上,按本规定划分井型的类别升二级的项目)。
改造项目:指生产矿井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增加一定生产能力。对原有生产环节或原有设备,原有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并适当增加生产性工程及少量非生产性工程的项目(即改造后能力在原设计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本规定规划分井型的类别向上靠一级的项目)。
第六条要切实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按国务院颁发的《矿山安全条例》、《安全监察条例》和煤炭部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健全安全措施,防护手段,改善作业环境,为消除不安全的隐患,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创造条件(乡镇集体煤矿设计应执行煤炭部颁发的《小煤矿安全规程》)。
第七条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设计中,要认真进行方案比较,开拓方式等技术原则的确定必须提出两个以上方案进行技术比较和论证,否则,审查设计机关有权拒绝审查。初步设计文件中,要加强经济部分的工作,认真分析矿井建设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具有一定的贷款偿还能力、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设计应切合实际,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八条新矿区开发应先进行总体规划。矿区应根据资源情况,开发条件,结合国家需要,本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进行矿区总体设计。
矿区总体设计主要确定:矿区建设规模、开发布局、井田划分、开发顺序、井型大小、煤的加工利用、地面总体布置、地面运输、附属企业及生活区、供电、供水、通讯、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经济论证等内容。如作总体设计有困难时,可作总体规划方案。
矿区开发应先浅后深,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开发施工和生产条件比较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矿井(露天)。
矿区总体设计中,条件允许时,对煤炭加工、储装运、生活设施等可采用群矿集中和职合布置的原则,同时要正处理统配矿与地方矿,国营矿与集体矿、个体矿的关系。对煤炭资源要本着保护资源,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合理划分的原则。靠近城镇地区的国营煤矿,要结合城镇规划,将生活设施建立在城镇适当的位置,以便充分利用城镇现有公共设施。
第九条井田境界应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