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中国与国际比较中的误会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36909 次点击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在急剧加大,中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十分严峻。目前国家已将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一次基本国策,提出转变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万元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
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我国完成节能减排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于完成节能减排形势以为我国的节能认为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切实抓紧抓好,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之上。”
看来要搞好节能减排,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而认识上的障碍首先是中国目前的能源效率水平是高还是低,而中国能源效率水平的高低评价决定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的比较。本文着重讨论一下中国与发达国家能源效率比较。
一、国际对比的指标体系
世界能源委员会在1995年出版的“应用高技术提供能效一文”中,把“能源效率”定义为:“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根据这个定义,衡量能源效率的指标可分为经济能源效率和物理能源效率两类。经济能源效率指标又可分为单位产值能耗和解决成本效率(效益);其中单位产值能耗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能源效率指标,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个指标。每个国家都有一次能源消耗量和相应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两数相除就可以得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这就是单位产值能耗。物理能源效率,可分为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和单位产品能耗。中国与发达国家能源效率比较一般是指单位产值能耗,物理能源效率和单位产品能耗的比较。
二、单位产值能耗的国际比较
现在有许多人一谈到节能减排,就认为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认为节能4%,“十一五”节能20%是很容易实现的。他们说:“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每一个单位GDP的能耗是欧美的5到6倍,是日本的9到11倍,我们降40%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太远了。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在很多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国外了,如果说我们在居住条件、日常生活方面比发达国家差一些,就会感觉是耻辱,那么在能耗方面,单位能耗比欧美,日本相差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还不知耻辱呢?”(中国电力报2007年3月20日第4版)。说中国单位产值能耗与发达国家有那么大的差别这完全是一种误会,这里有许多不可比的因素。
关于中国单位产值能耗的国际比较在一个“能源效率和节能”的研究报告中,曾引用日本能源经济研究的《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2003年版资料,对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OECD国家等作过按汇率及购买力平价(PPP)两种方法计算的,以吨标煤/百万美元为单位的比较。但研究报告随即否定了这种比较。报告明确指出:单位产值能耗的国际比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按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美元不能反映各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物价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按购买力平价(PPP)是以一国实际购买力水平为基础,用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美元表示的一种国际币值,计算可能比较接近实际。根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按汇率计算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2000年中国每百万美元GDP能耗为1274吨标准煤,日本仅131吨标准煤,中国是日本的9.7倍;欧盟为214吨标准煤,中国是欧盟俄6倍;世界平均为377吨标准煤,中国是世界平均的3.4倍;实际上中国产值能耗与发达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距。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单位产值能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很小,2000年中国仅比日本高20%,比发达国家(OECD)平均值甚至低8%。总的说来,中国按汇率计算的单位产值能耗被明显高估,而按PPP计算的产值能耗又可能偏低。用汇率法单位产值能耗直接进行国际比较,特别是同发达国家比较是不恰当的。用PPP法单位产值能耗进行比较,可信度也不高。世界银行在进行中国单位产值能耗的国际比较时,是把中国与条件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而不是同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得出2000年中国汇率法单位产值能耗比非OECD国家的平均值高60%左右,1990年高1.4倍左右。(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