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治本之策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33116 次点击
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社会,突破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要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的综合性措施,但最根本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通常分为粗放和集约两种类型: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增长方式不仅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性流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型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表明: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只有转变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十多倍。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循环使用,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的生产中,已经实现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我国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却成了废弃物。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大障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今后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
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其核心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降低发展成本,以更小的代价实现更快的发展。按“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十一五”规划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了我国增长方式转变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的硬指标。这些指标为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确立了标准。今后,经济发展既要重视总量增加和增长速度健康平稳,又要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以及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节约整体水平,是建立节约型工业、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结果。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治本之策.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建立起节能降耗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二、转变增长方式的实质在于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三令五申仍难以转变,归根到底在于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我国企业整体科技装备大约只有30%左右达到国际水平,而其余70%还相对比较落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30%,大大低于世界上60%~70%的平均水平。
转变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是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研究和解决包括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这一极其巨大复杂系统中的许多难题.所需要的科学是与社会科学相联系的科学.所需要的技术是与社会技术(如社会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倍加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并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要树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立足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推动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