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15193 次点击
摘要: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在提高。为满足这种要求,建筑中增设了多种建筑设备系统。因此而带来了建筑耗能的增加。面对能源紧张的局面,节能产品的运用则势在必行,就节能产品的应用与发展作简单论述。
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在提高。为满足这种要求,建筑中增设了多种建筑设备系统。因此而带来了建筑耗能的增加。国际上在经历数次能源危机以及对矿物能能源资源的不可回复性和温室效应对自下而上环境的负面影响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之后,提出了控制矿物能源用量的增长,提高用能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节能受到极大的关注。在我国建筑节能,重点的城市住宅建筑节能,也提到了工作日程。人们在思考和实践,寻求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策划、实施及取得持续实效的长期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在实施中涉及诸多技术与产品。而这引起技术与产品又涉及诸多专业及产业,纵横交错,相互推动和制约。在价值观上又涉及一次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与长远利益、产品增值效益等诸多利益的权衡取舍。在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冷热负荷的同时应对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服给予足够重视。
一、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一)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0.1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2001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中提出,从2000-2015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3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中,城市新增13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在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公斤标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1100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据预测,今后10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8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则10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1亿千瓦,约为我国2000年发电能力的1/3。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40%-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二)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潜力。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二、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100元);(2)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空间利益;(3)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4)政府考虑的是GDP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