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40313 次点击
摘要: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泉州市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迅速崛起的化工行业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该文分析了泉州市化工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瓶颈”,从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企业生产、企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化工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并阐述了在化工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意义。
关键词:节能减排化工行业探讨
1引言
化工业已经被列为福建省和泉州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指出要围绕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主导产品,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目前泉州市化学工业使用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因此,以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用节能减排生产模式取代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都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我市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化工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瓶颈”
我市化工型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着困境:(1)长期以来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规划,化工企业布局分散,大多数只能单独分散进行污染治理,造成重复投资和能源的浪费;(2)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的原材料能耗高,操作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方式落后,造成“三废”产生量多、物料流失多,污染严重;(3)中小化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承担着大吨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基本化工原料产品的生产,如合成氨、赖氨酸、涂料、油漆等,绝大部分还没有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较轻的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化工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根据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实例,从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企业生产、企业管理方面探讨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一些途径。
3.1产业规划方面
近年来,规划建设中的湄洲湾石化工业园区,包括南岸的泉港石化基地、惠安泉惠石化基地等都具备与泉港对接建设石化上、下游项目的条件。泉州如何以“炼化一体化”工程的开工为契机,将分散的、无序的化工企业,组合成产业链,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提供便利的条件,实现能源最优化和污染物集中的控制,是化工行业从合理规划、优化选址的角度,实现节能减排的先决条件。
3.1.1规划理念
用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将区域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充分融合到规划中去,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合理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实现化工行业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3.1.2规划原则
3.1.2.1物质循环再生、能量梯级利用原则。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使上游企业的产品和“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通过园区成员间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来实现整体在经济和环境的融合,使资源在经济系统内部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强度。
3.1.2.2系统性原则。遵循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来进行,不仅考虑空间上的系统性,还考虑发展阶段上的系统性。
3.1.2.3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耦合。通过化工产业园的规划,使工业园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关系,进行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使产业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化建设的过程中去,企业在区域经济过程中发挥不同的经济和生态功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过度耗竭,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1.2.4管理绿色化,运行市场化。建立能够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管理机制。颁布和实施绿色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来鼓励和诱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废物交换、资源综合利用。在制定发展规划、各项政策和确定产业发展导向的基础上,将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贯穿到化工新城整体建设过程中,以市场利益来驱动企业间的物质流。落实化工新城的相关建设项目,保证物质、能量、信息网(链)不断发展扩大,增加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3.1.2.5产业链稳定性原则。规划的化工新城产品链能体现柔性的原则,具有市场竞争和非正常运行的抵抗性以及能够持续发展,高度稳定性的产业链。
3.1.3规划模式
泉州市应以石油化工乙烯项目带动炼化一体化技术升级成为龙头,配置下游衍生(横向宽度)和延伸(纵向长度)产业,推动封闭回路系统的“配置型”;在企业间完成副产品交易,形成“废弃物交换型”;将周边的中小型化工企业迁入经串联形成“网络型”。规划化工产业园以福建炼化项目为龙头,以福建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等现有项目为基础,通过各个系统之间中间产品、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而形成工业生态链(网),使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副产品和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显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拉动泉州地区经济的发展,辐射东南沿海地区。
3.1.4产业规划策略
以建立产业共生、共存的工业生态链为指导思想,以“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回收—二次资源”的新观念,替代“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以“源头预防及生产过程控制”的清洁工艺取代“末端治理为主”的被动环保策略,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利用福建炼化一体化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条件,以产业关联度为依据,把泉港石化园区内各个互相作用的公司和工业视为工业生产环境,建立相关产业网络体系,将各个专业公司有机地联合成一个综合生产体系,统一组织物料的纵向和横向联合,形成生产链和生产网络,确保原料的充分利用,并消化各种废料、废品,实现物料的再循环(如图1所示)。推进园区人流、物流、价值流和能量流在整个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实现化工行业合理规划,优化布局,从而促进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
3.2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费资源来支撑,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应带来了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弊端,也使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难以为继。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3.2.1淘汰落后生产力
对于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应加大淘汰力度,引导企业向节能减排转型。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
3.2.2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先进生产力
国家发改委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遏制高耗能、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和产品的发展;研究制定能耗高、产品过剩的产品结构调整办法,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品和行业的盲目发展与重复建设,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的产业和推进结构升级,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使之从能源、资源高消耗型转变为节能型。
3.3企业生产
3.3.1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化工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来源主要是通过锅炉及导热油炉燃烧产生的热量供给。传统的锅炉及导热油炉主要以煤、石油作为燃料。我国煤的含硫量高,绝大部分的煤不经过处理就直接进入工业窑炉、工业锅炉内燃烧,产生的SO2等有害物质又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表1是对煤、轻柴油及天然气的各项性能作比较。
从表1可知,选用污染物排放量很小的天然气作为供热能源是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的直接途径。化工作为能耗大的企业,从能源使用方面入手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前,泉州大部分新建的化工项目及石化小区均规划采用清洁的天然气作为供热能源,以天然气逐步淘汰燃煤锅炉,减少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
3.3.2废物再利用,构建循环经济
一个工厂的废弃物可能是下一个工厂直接的原料,因而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进行再利用,构建循环经济。提倡工厂之间相互利用废弃物,是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由于化工行业中化学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副产物或多余的高温蒸汽,有的企业直接放空,形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若将这部分副产物或热量重新回用到生产过程当中或是用来发电制暖,不仅节约能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华邦树脂有限公司将顺酐生产车间产生的多余放空的热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与之邻近的化工企业作为供热来源,实现了生产过程余热再利用。华邦公司自2005年投产以来,顺酐生产车间产生的多余热蒸汽(43200吨蒸汽/年)直接放空。现在与之邻近的可发性聚苯乙烯企业筹划建设,生产过程需要供热蒸汽40000吨/年,两家公司互相合作可以满足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所需蒸汽量。这样与华邦树脂公司邻近的化工企业,就不用建设燃油锅炉用于供热,不仅节约能源、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