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24010 次点击
摘要:煤矿企业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煤炭加工形成形成过程中来自于各选(洗)煤厂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时产生的煤泥水、洗矸、煤尘、噪声等;煤炭燃烧使用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SO2.氮氧化物和烟尘造成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发电厂、煤矿、机厂生产中产生的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电镀废渣等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煤矿企业内部环境保护
煤矿企业按照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将节能减排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经营相结合,突出重点领域,转变增长方式,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下,煤矿企业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煤矿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许多方面仍需改进完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项目立项方面
部分环保项目立项前期调研不充分或未作调研,造成一些项目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正常开展,一些项目在实施中则因前期考虑不全面、技术工艺不成熟等原因而半途而废,既浪费了财力,又浪费了人力;已立项的有些环保项目还存在功能和效果部分重复的现象;计划项目因技术方案不成熟、重叠而被取消。
2.环保项目实施方面
环保项目实施过程,常常会因资金保障不足而无法正常进行。环保设备如果未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购置资金则没有保障,使得企业下达的环保投资计划成为一纸空文,环保项目则成为空头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而不能实施。
3.环保资产管理方面
存在环保资产台账未建立或建立不全和账实不符的现象,环保资产管理有待加强。环保设施管理中对添置、更新改造环保设施、设备、环保台账设立等均作了明确的规定。专项检查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各级环保主管部门未能全面参与对环保资产的选型、采购、验收等环节,至使其对本单位或本部门部分新增的环保资产手中无帐、心中无底;环保资产台账统计没有使用统一规范的格式,造成企业主管部门汇总统计的环保资产不准确、不全面。检查中涉及的--等环保台账均存在上述问题。
4.环保节能监测能力方面
环保节能监测力量不足。随着煤矿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监测项目与频次大幅度增加,专业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满足企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节能监测虽然购置了部分设备仪器,但由于缺少监测人员,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其原因分析如下:
1.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有待提高
因企业各阶层对现有环境治理情况关注度不够,对现有管理制度因认识上的不到位执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环保主管部门最终成“救火队员”,出现问题后,忙于疏通关系,削弱了管理职能。鉴于国家对经济环境的日益关注,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面临的环境检查风险也日益加大。
2.重项目审批,轻“三同时”建设,未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凡环保标准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煤矿企业有些新建项目虽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取得环评审批文件,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及环评批复意见,其主要原因是未明确环保目标和责任,未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造成部分新建项目未能顺利通过环保验收。
3.环保意识薄弱,员工参与程度低
一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首先起源于人的思想认识和决策行为。当前,很多人还没有树立起真正的环保意识,对可持续发展仅停留在口号上,走的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或为了局部利益而加重污染的歪路。
通过煤矿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审计,解决的对策及建议如下:
1.从战略高度认识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影响广泛而深远,关系到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环境影响又具有后发性,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爆发,会严重损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作为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环境问题,调动各种有力因素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保护的成效。
2.强化事前防范和过程控制,构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机制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强化企业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新建项目“三同时”,严格禁止先建设后补手续的行为,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机制。
3.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日常考核力度?
长期以来,经济指标已成为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使各级领导只注重经济指标的完成。由于在考核中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明显约束,一些单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往往预算内的环保配套资金都难以到位,造成环保投入长期不足。
4.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全面开展环境监督检查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督的相关制度,对重大决策环境影响和重大环境工程效果的审计,必须聘请专家帮助工作。要及时总结环境审计的经验,逐步建立起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环境审计打好理论基础。
5.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员工参与程度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企业广大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弘扬先进,鞭挞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唤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以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各级组织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建立起有效的员工参与制度,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使员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真正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