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节能减排 循环中增收增效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82736 次点击
曹和平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化集团)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铜陵市,是在原化工部的倡导下。于1991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由当时铜陵市的三厂一矿(铜官山化工总厂、铜陵磷铵厂、铜陵市有机化工厂和铜陵市新桥硫铁矿)组建起来的大型一类企业,是全国化工100强和安徽省重点骨干企业,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之一。
铜化集团是以矿酸肥等化工产品为主导的化工企业,现有资产总额45亿元,在岗职工76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28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人。拥有两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国家乙级化工设计院和一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拥有八家全资子公司、八家控股子公司,其中上市公司两家(六国公司、安钛公司),参股子公司1家。六国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大型磷复肥生产企业,年产磷酸二铵50万吨,氮磷钾复合肥60万吨,磷酸一铵12万吨,产能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新桥矿业公司年产硫铁矿150万吨,是全国第二大硫铁矿生产基地;铜官山公司年产普钙50万吨,是全国三大普钙生产企业之一;有机公司年产苯酐5万吨,年产周位酸1200吨,苯酐装置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十名;安钛公司年产钛白粉3.5万吨,是国内最大的锐钛型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全集团公司共有产品10多个门类30余种,其中:“六国牌”磷酸二铵、“九华山牌”普钙是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六国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六国牌”复合肥、“天井牌”周位酸均系安徽省名牌产品;“九华山牌”、“安纳达牌”为安徽省著名商标。主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及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多年来,铜化集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为原则,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形成了以“创新中节能减排、循环中增收增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不断攀升。2007年全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6.0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7.66%;实现销售收入42.25亿元,同比增长37.18%;回笼资金45.27亿元,同比增长32.56%;实现利税3.43亿元。其中,发展循环经济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2007年12月,铜化集团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纵观循环经济发展历程,铜化集团主要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显成效
铜化集团的生产装置具有工艺复杂、流程长、用电设备多等特点,是本市能源使用的大户。一些老企业设备陈旧、产量低、能耗高。近几年来,针对上述特点,铜化集团先后投资2亿多元,不断对老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深入挖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铜化集团工业生产用电量为3.61亿kWh,原煤消耗量为24.96万吨,各种燃油消耗4896吨,余热发电达1.32亿kWh,能源消费总量23.88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66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13.75%,年节能量达3.81万吨标煤。
1、因地制宜,实施节水工程
铜化集团八大生产企业中除新桥矿业公司生产用水取自地下层、绿阳公司生产用水取自水塘外,其余单位用水均取自长江,年生产用水量约2200万立方米。为了实施节水工程,铜化集团一方面狠抓生产装置的节水改造,实行污水闭路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还因地制宜,大量回收淋溶水,减少新鲜工艺水的使用。六国公司不仅对污水进行闭路循环改造,还对磷石膏渣场的淋溶水进行了回收,且回收利用率达100%,既减少了工艺水的用量和酸性污水的排放,又回收了污水中的有效磷。据统计,此两项挖潜改造年增加效益均达500万元以上;铜官山公司对发电机冷却水、硫酸冲渣水等进行闭路循环改造,使工艺水用量明显下降;有机公司2007年对周位酸及苯基车间所有水进行闭路循环套用,大大节约了用水量;华兴公司将硫酸净化冲渣水(含雨水)收集于一沉淀池中,经沉淀处理后,一部分清水送至增湿滚筒供生产用,另一部分再循环用于冲渣,年节约用水40余万吨,年创经济效益近50万元;顺华公司将铜洗和碳化两岗位的含氨工艺水,采用净化回收、逐级提浓的办法,全部回收使用,不仅减少氨氮的排放,还节约了工艺水。另外,该公司还将铜洗和碳化两岗位的地面冲洗水,收集到造气工段作冲渣水,有效地减少了工艺水的使用;安钛公司于2007年3月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五条水循环利用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年节约水量达200万吨左右。
据统计,全集团公司六大生产企业水循环利用共达到1780万立方米,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