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7-06-20 21:40 · 12995 次点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理论指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即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能源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节约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快速发展经济过程中,节能是确保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减缓和治理污染的有效手段,是缓解当前能源约束矛盾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具体体现。
一、湖南省节能面临的形势
2005年全省实现GDP6473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1.40吨标准煤。湖南缺油、乏气、少煤,资源相对紧缺,是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中部内陆省份。到目前为止,省内尚未发现可供开采的天然气和石油,核能和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它动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煤炭、水能是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全省煤炭保有储量为30.45亿吨(折合标准煤18亿吨),主要分布在娄底、郴州、衡阳、邵阳、长沙、湘潭、株洲和怀化这八个市,其他地区的煤储量和质量都比较差,全省的煤炭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0.2%,人均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7,考虑到地勘程度不足、含硫过高等因素,煤炭资源供应较为紧张。
到2005年底,全省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矿井1790处(加上尚未发证的,实际保有矿井2216处),核定生产能力4622万吨(加上尚未发证的,实际生产能力约为5500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12万吨,地方煤矿780万吨,乡镇煤矿3230万吨。目前全省煤矿年开采能力已超过5000万吨,基本达到资源量的承载极限。
2005年,全省原煤消耗5923万吨(不含当年库存),其中本省生产4906万吨,从外省调入3000万吨(本省有一定的煤炭调出)。从2003年开始,我省由煤炭调出省份转为调入省份,2005年全省原煤净调入1300万吨,随着现有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消耗,煤炭需求缺口在逐年加大。
200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全省完成发电总量6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其中:火电40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水电24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全年购外省电量71亿千瓦时(本省也有一定的电力输出),同比增长30.43%。
国家提出“十一五”末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湖南省必须完成这一约束性指标任务。随着全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有色化工、建材、钢铁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解决能源约束问题,一方面要开源,加大省内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不下大力节约能源,难以支持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走节能的道路,湖南的新型工业化目标难以实现。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节能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大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贡献。
二、节能的基本途径
1、管理节能
自有人类生产活动以来,就存在管理的课题。节能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达到一定的能源、经济、环境与社会目标,通过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手段,协调能源使用过程中人与物两大生产要素的种种关系,使其最有效地结合。其主要目标是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国民经济稳定的、持续地发展,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要实现管理节能目标必须明确以下两点:其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节能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节能管理工作中的主题;其二,节能管理又是人们在不影响产品产量、质量、安全和环境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的科学地、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节能管理工作的共同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如同其他的投资项目一样,节能项目的实施取决于技术与经济的合理性。因此,节能管理需要进行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分析与评价。笔者试图从以下八个方面探讨管理节能。
(一)信息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湖南各级能源监测机构,通过分级能源审计,进行能源消耗普查,彻底摸清全省能源消耗的家底,准确预计全省节能的潜力与空间,找准节能的重点环节,建立全省能源消耗动态信息库;二是在能源消耗普查的基础上,重新依法确定重点耗能单位名单,完善重点耗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能源消费和废弃物产生、处置、排放报告制度,建立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流量动态数据信息库;三是建立全省能源需求与供应状况的信息库,及时预警,发布能源丰缺程度信息。因为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环境的能源供应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经济活动必须与能源生长速率相适应,要遵守自然界物质的演化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发展经济活动,而不是改变自然界。整个社会经济系统需要的能源趋近于自然界能源供应阈值时,就必须进行宏观信息预警,引导社会经济系统的适度调整,使人地关系重新回到最佳耦合共生状态,实现人的需求与自然界能源供给的动态平衡;四是建立节能专家和技术信息库,为全省节能工作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二)标准管理。标准化是一门技术管理科学。能源标准化是能源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实行全面的科学管理,达到节能目标要对能源勘探、开发、输送、转换和利用的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制订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包括生产、技术内容,同时也包括管理原则与方法。标准化体系把能源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使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各种要素(例如人员、设备与工艺、材料与配件、燃料与动力等)按照概念、实物、方法与管理四个方面的技术特性、管理标准、合理地联系起来。能源标准化管理是合理利用能源的有效手段,是用能设备管理、改造和更新的技术依据,是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能源标准也同样分为四级管理。能源标准分为能源技术标准、能源经济标准和能源管理标准。我国自1980年开始制订一系列能源标准,到1986年已经批准发布了能源资源、能源生产和使用、能源基础与管理、节能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国家标准480多个。1980-2000年所制订的主要国家能源标准90项,其中基础标准12项、管理标准42项、方法标准33项与产品标准3项。国家能源标准还会不断增加,也有一大批国家标准需要修订和完善。鉴于上述,地方在标准化管理方面有所作为的是根据实际制订地方标准,指导企业制订企业标准。目前在能源技术标准、经济标准、管理标准管理中,后两者比较容易取得效果。
当前湖南急需研究制订有色、建材、冶金、化工、石化造纸等高耗能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积极探索研究机关办公用耗能限额标准、商业用耗能限额标准、居民生活耗能限额标准,并配套出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限额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督促商业按照标准使用能源,引导公务人员和居民合理用能和节约用能。
要进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达到标准管理节能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和定额管理体系;二是制定和修订能源消耗定额;三是采取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保证完成定额;四是考核与分析定额完成情况。
(三)监测管理。我国自1990年6月1日开始执行《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1992年湖南省出台了政府规章《湖南省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02年修改后再次颁布。四是开展节能监测。根据《节能法》和上述规章的规定,省市两级节能监测机构每年对全省重点耗能单位进行监测,提供节能诊断,找出相应工艺和相应设备的现状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改进的途径。为重点耗能单位的合理用能、淘汰高耗能产品、降低产品能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为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通过监测了解企业执行节能法律法规的情况,加强了企业的节能管理,强化了企业的依法节能意识。但由于节能监测机构编制、人员、资金的限制,我省监测管理难以扩大覆盖面,监测管理的节能效应难以全面发挥。今后一段时间要努力完善能源利用监测体系,加强节能检测和监察队伍建设,扩大节能监测覆盖面,通过监测,全面“问诊”湖南能源利用状况,“医治”全省能源利用的症结。
(四)工程管理。节能的工程管理主要是全面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工作,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节煤技术、“绿色照明”、“变频调速”和“高压无功补偿”等节能技术,鼓励余热、余压和新能源发电,支持清洁、高效的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推广用能设备经济运行;加速低效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的更新改造,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推广高频晶闸管调压装置、节能变压器;推广交流电动机调速技术;应用蓄冷、蓄热技术;推行热处理、电镀、铸锻、制氧工艺专业化生产等等,通过工程管理,提高终端用能效率和优化用能方式,在完成同样用能功能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能源需求,达到节能和低成本用能的目的。
(五)目标管理。目标考核是我国政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考核评价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工作的检验,也包括当地政府对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检验。传统经济的考核评价注重的是人均GDP、财政收入等纯经济发展指标。要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必须改变考核评价体系,要把节能目标分解各地、各重点耗能单位,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列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列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考核内容,提高能源效益指标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以促进提高各地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六)示范管理。在一些能耗高的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较大、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能分别代表本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作为节能管理的示范试点单位,予以扶持和跟踪服务,引导他们总结研究管理经验,辐射带动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创新。目前,比照国家正在实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我们组织省内企业开展了“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把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定量下达,实行直接调度,跟踪服务,监督管理,力图掌握全省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趋势,及时提出有关对策措施。
(七)合同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专业化的能源管理公司(简称EMC)与用能单位合作,EMC组织专家为用能单位进行节能诊断,帮助企业查找能源使用中的各种问题,EMC自主融资实施节能项目,用能单位无需投入资金,EMC通过节能项目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的节能效益获得利润,合同规定的节能获利时限到期后,EMC在节能项目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归属于用能单位。从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EMC公司是不具备政府色彩的商业性的经济实体,与我国现有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有本质区别,因而不存在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错位的体制缺陷。合同能源管理因解决了用能单位的技术和资金瓶颈,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很受用能单位的青睐。在欧美,合同能源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后兴起的产业已取得显著业绩。据加拿大EMC协会的保守估计,加拿大的节能服务市场潜力约200亿加元,仅1990年至1994年,该协会所属公司的营业额每年就递增了60%。目前上海已培育了20多家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完成了各类节能项目178个,有2.1亿元的非政府资金投入,年节约能源11万吨标准煤,减少用电负荷6万千瓦,年减排二氧化碳7万吨,粉尘28吨,全部投资预计在3年内可回收。据调查,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湖南处于萌芽阶段,为了整合民间的节能资源,引进、催生、培育、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已势在必行。
(八)协议管理。相对于标准管理这种刚性约束模式,协议管理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模式。参与协议管理的企业和单位,其能耗水平一般能达到标准的规定,而且能达到优于能耗标准的规定。为了鼓励这些用能单位节能,政府与其签订节能自愿协议,明确协议的各参与方、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确定节能目标、评估和监测程序、支持政策等要素。节能协议管理是政府开展节能工作的一条较新的途径,是政府和企业为共同谋取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合作协议。目前,欧洲、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有了能源和环境方面的自愿协议管理的实践,而且效果很好。湖南省也有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可以创造条件在企业节能自愿协议管理方面进行初步尝试。
2、科技节能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节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节能是节能工作的难点,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科技节能的主要任务是:一是组织力量编制《湖南省节能技术科研攻关项目目录》,集中一定的资金和人才研发节能先进技术;二是针对节能实际情况,编制《湖南省节能实用技术汇编》,大力推广节能适用技术,为用能单位提供技术指南。三是目前全省要重点推广应用节电技术、余热余压发电技术、重油掺水乳化技术、蒸汽供热系统合理运行技术、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改造轧钢加热炉技术、采用新型炭黑生产技术、利用硫酸生产余热技术、高效节能水泥磨机技术、水泥生产预加水成球技术、双盘磨打浆机技术、罗茨真空泵技术、太阳能阳离子乳化沥青技术、干熄焦技术、高炉富氧喷煤技术、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LT法转炉煤气回收技术、锅炉燃烧高炉煤气技术、火炬气回收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及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高效余热回收技术、节能变压器技术等;四是要加快推广湖南省自主研究开发的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专利技术、复合循环流化术锅炉专利技术、煤粉燃烧专利技术。
3、结构节能
自然界中的能源按照它的来源,通常分作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50万吨煤炭的燃料热量。它是能量主要来源,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的化学能,古生物沉积演化而来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还有人类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和太阳辐射致使空气流动所形成的风能等。第二类是地球本身的能量,即地热能和物质的原子核能。地球中心温度高达五千度,地壳变动产生的能量如火山爆发和地震等,人类还无法控制利用,现在能被我们利用的主要是地热蒸汽和热水。地球上铀矿等原子核能是化石燃料总能量的几十倍。因此,原子能将是最有潜力的能源之一。第三类是来自天体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潮汐能。海水周期往复,永不停息的潮涨潮落,所产生的能量约十亿千瓦。结构节能主要是在正确认识能源的来源结构和实际供应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进而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供应结构,缓解传统能源的供应压力。
(一)调整消费结构。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取得节能成效的重要途径。目前,湖南省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是:一是要着眼于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能力,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外延式扩张;二是要致力于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鼓励开发和发展消耗低、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和产品,逐步从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实行产品升级换代,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促进第二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少污染的方向发展。
(二)调整供应结构。鉴于湖南省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调整能源的供应结构,开发新能源的重点是:加大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利用力度,新建一批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进一步推进小水电建设,加快核电建设研究论证,适时启动核电建设工程,扩大天然气管网,加大以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力度,加快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三、节能的对策措施
要整合全省节能工作的各种资源,全社会形成推进节能的合力,促使全省节能工作尽快进入操作层面,促进节能由倡导性的推进向制度安排上转变,必须加强对节能对策措施的研究和探索。
1、法制约束。进一步完善健全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突出能耗约束重点,科学地设置现有行业(企业)和计划上马项目的能源消耗的控制线,刚性约束其能源消耗强度,对那些超过控制线的企业或行业坚决予以法办,强化法律、法规对禁止发展行业和浪费型消费能源行为的刚性约束。抓紧制定和修订《湖南省实施办法》、《湖南省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办法》等法规,促使节能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行政调控。要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强融资支持、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等宏观行政调控手段,侧重调控经济活动的能源消耗的增量部分,通过增量部分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设计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调大生产规模、调高科技含量、调低能源消耗,全面提升湖南省的经济增长质量。
3、规划指导。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要加强规划指导,为全省的能源利用方向和能源利用结构提供指南。严格依据国家提出的相关目标,紧密结合湖南省的资源存量及禀赋条件,按照节约、高效使用资源的原则,充分尊重资源生长的自然规律,弄清资源供应潜力,科学预测资源的消费需求趋势,注重宏观性、战略性、长远性,力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省能源供应能力与消费需求总量大体平衡,能源的供应结构与消费结构基本耦合。充分发挥湖南有色金属等地区特色资源在产业经济活动中的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煤炭等区域紧缺资源在产业活动中的经济成本。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2006年国务院40号文和国家发改委40号令的要求,坚决限制高耗能、高耗水、浪费资源的产业发展,编制《湖南省“十五”节能专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省里能控制或能争取的资金尽可能向规划中的项目、技术倾斜,加快节能关键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落实规划,加强指导,引导社会人才、技术、资金流向规划所指的领域,促使全省人民的生产方式向节能型转变。
4、文化促进。能源问题涉及到我们人类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正,关乎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宣传节能的有关知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是我们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增强生态伦理道德意识,树立以下三种文化观念:一是新的科技观。即在考虑人自身发展,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资源的征服能力,而且要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的能力;二是新的发展观。即在评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分析增长方式。三、新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树立与生产对接的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