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监测在集体驱动中装置的应用

  仪器信息网 ·  2009-08-02 21:40  ·  10610 次点击
林英志
摘要以分析、判断和排除一起典型故障为例,介绍集体驱动装里的故障诊断经验。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许多流水线都是由多台单元机共同组成,一般说来,这些单元机的驱动方式分为两种:单独驱动(由多台电机分别拖动)和集体驱动(由单台电机一并拖动)。仪化公司年产1.5万t涤纶短纤维后处理生产线,包括了担负着整个丝束后处理任务的导丝、牵伸、定型、叠丝及卷曲等单元机(统称为短纤后处理装置),由于受当时变频技术的限制,采用集体驱动的方式。其中的主传动组件(习惯上称为长边轴,其动力源为一台250kW直流电机)驱动着从导丝机到卷曲机的各单元机,以保证单元机之间在一定的牵伸比要求下,线速度协调一致,实现全流程同步运转。图1是中段短纤后处理装置传动系统图,其中包含了长边轴的MG、BG3、CG3、BG2、CG2五台减(变)速器和第二牵伸机(DF2)、第三牵伸机(DF3)两台关键单元机。
显然,长边轴在传递动力的同时,也传递着振动与噪声;而在正常生产时,纤维丝束成为各单元机之间的另一根纽带。因此,一旦某个部位发生了故障,这种故障信息往往波及其它部位,这不但给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对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造成了许多困惑。现以仪化公司涤纶二厂发生的一起典型案例,介绍处理的全部经过。
一、故障情况及分析
2002年11月17日晚,短纤10K生产线挂丝生产后,DF2即出现异常振动,并伴有规律性声响。当夜对DF2进行第一次开箱检查,检查重点为输入轴和过桥轴,未能排除故障。
18日上午,在空载状态下对DF2进行测试分析,图2、图3分别是在过桥轴和2#辊轴处采集的频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特征频率均是156Hz。
按主电机(M)输出转速1750r/min、挂轮传动比i≈1计算,156Hz恰是2#辊轴与浸渍辊中间轴之间的齿轮传动啮合频率。另外,图3中156Hz旁还出现了以牵伸辊工频3.52Hz为间隔的边带频,说明2#辊轴存在故障信息,按照以往经验,一般判断为轴孔松动、键剪切所致。根据分析结果,对DF2进行第二次开箱检查,检查重点为2#辊轴和浸渍辊中间轴,发现2#辊轴上42T齿轮与轴之间盘动存在周向位移,与监测结果相符。
对DF2实施检修,更换2#辊轴、42T齿轮、键等件。但再次挂丝开车后,异响并未就此消除。(事实上,从拆下来的情况看,轴孔及键配合尺寸超差并不严重,当时就觉得此处隐患不像是主因。)
接下来,又对与DF2毗邻连接的BG2、CG3进行了开盖检查,均未见异常。起初认为,既然声响由DF2发出,理所当然问题应该出在那一带(注:DF2与DD实际相距数米),其实这一观点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因此将监测扩大到其它机台。恰在此时(19日下午),现场发生了变化,长边轴中段以及DF3都出现了类似响声,而此时DF2的响声似乎并不明显了,这意味着症结不一定就出在DF2附近。
图4是19日晚在DF3过桥轴处测得的频谱图。从图中不难发现,过桥轴工频6.41Hz及输入轴工频11.38Hz均有明显的谐波频率成分,其中尤以过桥轴工频的4倍频25.63Hz和输入轴工频的3倍频34.15Hz幅值为最高,这说明DF3过桥轴、输入轴均存在问题。
图5为BG3处采集的频谱图,BG3啮合频率398.44Hz、DF3一级啮合频率307.37Hz、二级啮合频率179.29Hz周围均存在以DF3过桥轴工频为间隔的边带频,另外也有以输入轴工频为间隔的边带频(387.06Hz)。此外,MG、CG3等处也存在类似情况,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图6和图7分别是在BG2输入端和输出端所采集的频谱图,可清楚地看到,输入端显然存在上述故障信息,而此故障信息在输出端已经明显衰减。
20日上午,再作一次系统监测,长边轴几台减速器的测试数据(均为垂直方向)见表1。比较表中数据,得知BG3处振动最大,与其相连的单元机正是DF3。
表1长边轴振动数据表
而将前后两次在DF3过桥轴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又发现其并不稳定,见表2。
表2DF3振动数据表
综合上述情况,认为DF3输入轴、过桥轴存在严重故障。由于:①工频fn、2fn、3fn及高次fn成分均有出现;②存在以工频fn为间隔的边带频成分;③几台减速器中,与DF3相连的BG3振动最大;④故障部位在恒定转速、负荷下,幅值不稳定(“开”和“闭”两种变化)。因此判断,输入轴、过桥轴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裂纹。
二、故障排除
20日,对DF3进行检修,在拆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输入轴、过桥轴上的键已严重剪切,输入轴产生周向约270°裂纹,并由此导致前排几对齿轮已出现胶合现象,如果再拖几天,将会发生DF3大齿轮全部打坏的恶性事故。至21日晚开车恢复正常生产,异响完全消除,22日DF3检测数据见表2。
三、结论
由于第三牵伸机在纺丝生产流程中的特殊地位(线速度最高/负载最大),加之纤维丝束的纽带作用,可以将其看作主动机,而将第二牵伸机看作拖动机,亦即某种程度上主电机是在第二牵伸机处作负功。因此,当第二牵伸机存在薄弱环节(2#辊轴)时,其响声很大,但将其排除后,第三牵伸机自身的问题便逐渐暴露无疑。
最后总结一条重要经验,即对于此类集体驱动设备,开展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决不能仅对某台单元机或减(变)速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主导因素。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