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件在制壳工序产生缺陷的消除

  仪器信息网 ·  2009-08-02 21:40  ·  8314 次点击
【摘要】熔模铸造的生产工序多,周期较长,产品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制壳工序可能产生多种缺陷,如铸件轮廓不清、表面粗糙、金属豆及凹凸等。分析制壳工序中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了生产效益。
熔模铸造能制造出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较高的铸件,它是机械制造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少或无切削工艺。但是,由于熔模铸造的生产工序多、周期较长,产品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随着机械工艺的飞速发展,对熔模铸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产品质量就要严把各道工序的质量关。在实际生产中,熔模铸件很多缺陷都与型壳质量有关,要消除这些缺陷需要综合考虑铸件使用的可靠性、工艺的可能性、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本文拟介绍熔模铸件在制壳工序产生的缺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措施,供铸造工作者参考。
一、熔模铸件由于制壳不当而产生的缺陷
铸件轮廓不清
这类缺陷通常发生在铸件的沟槽部位。这是因为涂料涂抹不均、涂层堆积,导致有的部位涂层厚薄不一,凹凸不平。涂料在流淌阶段一般会产生流痕,蜡模组树翻转后,涂料在沟槽处大面积堆积,导致最终铸件轮廓不清。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涂料粘度太大,屈服值太高,流动性差。因此,要降低涂料的粘度及屈服值,增加涂料的流动性;同时,需要合理控制流痕,通过摇晃或毛刷消除流痕,还要控制蜡模组树的倾斜角度及撒砂速度。
铸件表面粗糙
这是因为涂料的流淌过度出现在涂敷流淌阶段和流平流淌阶段。涂料粘度太低,流涂过后,涂挂性差,未形成足够的涂层厚度,撒上的砂粒会穿透面层涂料,且涂料在干燥的过程中会收缩,于是型壳在干燥后内表面便有细小的孔洞,浇注的过程中金属液侵入孔洞内,导致铸件表面粗糙,影响铸件表面质量。另外,也可能是由于流涂时操作不当,导致某些难涂敷处未施涂上涂料;或者第二层原砂粒度偏粗,引起砂粒裸露。
要解决这种问题应适当提高面层涂料的密度和涂层粘度,调整涂料的触变性,还要控制面层砂子的粒度,保证面层充分的干燥时间。还有一种情况是铸件表面出现麻点,则是由于型壳干燥时反应不充分,残留的钠盐较多。浇注时钠盐受到高温合金液体的作用而挥发,产生的气体与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密集的麻点,要减少残存的钠盐,就应充分保证型壳的氨干和自然干燥时间。延长型壳的预焙烧时间或提高焙烧温度,同样可以消除其有害作用。
铸件的拐角处、不通孔底部出现金属豆在铸件的不通孔底部、拐角处等地方经常会出现芝麻粒大小的金属豆,如果零组件尺寸较小,清除金属豆很困难,甚至无法清除。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1)在不通孔、拐角及凹槽处可能存在蜡屑未清理干净,结果被型壳复制下来,最终出现金属豆。
(2)涂料在涂刷过程中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拐角、不通孔及凹槽处不容易浸润,在模壳与蜡模之间残留有气孔,金属液浇注后就出现这种缺陷。
对于第一种情况,要求操作者在清洗蜡模时认真、仔细,用毛刷清理干净蜡模。而第二种情况则可以将拐角处、不通孔底部适当修改成一定的圆角,减小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涂料与蜡模更容易浸润。操作者也可以在涂料时用毛刷轻轻刷涂这些地方,去除气孔。浸涂料时根据模组具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角度使模组进涂料,还要上下左右转动,目的是使涂料能渗入到上一层骨料间隙,并良好润湿。取出后检查模壳表面,如出现未沾涂料部位则用刷子重点刷匀,并在甩料桶中甩掉多余涂料,防止涂料过厚或堆积;挂砂时,砂粒应均匀覆盖模组,防止局部未粘砂,挂砂后抖落浮砂。而具有较长不通孔和深孔的铸件还会出现大块多肉的情况,这是由于不通孔内气体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涂料不容易进入,则应该直接用毛刷涂抹涂料。
铸件不能浇注成形
在浇注的过程中,型壳突然开裂导致无法浇注成形。这是由于零组件体积较大,型壳强度不够,或者在某些部位蜡模棱角过尖,在涂料时不易粘附砂粒型壳厚薄不均,脱蜡时型壳膨胀收缩不均存在很大的内应力。使用硅酸乙酯涂料,自然干燥时间过短还会产生裂纹。解决的办法是适当增加撒砂的粒度和层数,以增加型壳厚度,在不易粘砂的尖角和拐角处采用毛刷补刷后重新撒砂,并延长其自然干燥时间等。
铸件有非金属夹杂物
在铸件表层或近表层出现非金属夹杂物,形状不规则。如果失蜡后的型壳产生了裂纹,在浇注时沿裂纹向内发生冲砂,或浇口杯的边沿有损坏,在浇注时砂粒随金属液进入型腔。这与涂料的粘度及干燥条件都有关系,要严格按工艺规程的参数进行调试。
铸件表面有线状毛翅
在铸件的表面边沿有线状毛翅。这是因为第二层涂料通过裂纹进入到了面层,虽然裂纹被堵住,但铸件还是会产生不规则的表面。面层裂纹产生的原因是涂料和干燥地方的温度及湿度的波动,在面层完成后会导致蜡模和涂料之间膨胀的差异,蜡模的膨胀或收缩在面层上引起裂纹。此外,空气流动使干燥过程不稳定,并使型壳处于受力状态,由于面层厚度不均匀,使得不同厚度的型壳层干燥速度不一样,导致在型壳厚薄交界处应力集中,都会产生裂纹。因此,制壳作业间需要有湿度计、温度计等随时监控,空气的流通要有专门的装置。
铸件凹缩或凸出
型壳向型腔内鼓胀,铸件便凹缩;型壳向型腔外鼓胀,铸件局部凸起。型壳鼓胀通常在大的平面上产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压型不清洁,压制蜡模时脱模剂使用过多,蜡模上带有过多的脱模剂,使面层涂料不易粘附。
蜡模组树方位不当,蜡模的平面在浸涂料时应该垂直进入涂料中,使重力从蜡模上牵扯涂料的作用减到最小程度。
撒砂粒度分布不合适,使面层和后继层分层,加上浇注时高的金属静压力头,使型壳在浇注时变形。
复合型壳各层的膨胀系数不同,也是导致型壳鼓胀的一个原因。
熔模应力能在提涂时释放出来,使涂层从熔模上脱落。第二层涂料粘度应较面层大些,撤砂粒度也要较面层粗些,如果前两层未充分构造好,型壳的强度将难以保证。蜡模要采用中性清洗剂清洗,用干抹布擦拭浇口棒,彻底清除蜡模表面的油污。另外,还要按照铸造工艺理论,结合铸件实际情况改进制壳工艺,问题都可以解决。
铸件表面出现严重的气孔
型壳在脱蜡时,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全脱完,有残余模料。焙烧后也没有全部烧掉,残余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当高温合金液注入型壳中后,会产生下列反
但型壳强度低,而且会产生气孔。还有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型壳涂层太厚,型腔的拐角及孔槽处在浇注时气体不容易及时排出,造成“憋气”现象。在保证不跑火的情况下,减少涂层厚度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以上缺陷的防止都要综合考虑干燥条件、涂料成分及性能、失蜡及焙烧工艺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涂挂面层时和涂挂完成后,模组周围的干燥条件对各种型壳缺陷形成的影响比其他条件都大,故需仔细控制其干燥条件,以保证涂料的收缩。空气流动速度不适当,使从胶态粘结剂中带来的水蒸发得很快,会使薄的型壳很快收缩在熔模上。另外,模组周围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超过),熔模就会释放应力于薄的面层涂料上,使型壳干燥和收缩不稳定。因此,为避免型壳裂纹、铸件夹砂或凹陷等缺陷产生,应严格控制干燥条件。保持涂料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是使型壳性能稳定的关键。涂料中保持’的恰当含量,可保证型壳的强度;涂料中’含量高的型壳强度比’含量低的要低;润湿剂、消泡剂和水三种附加物会降低型壳强度,要适当使用。
模壳装入脱蜡设备不能过多,否则模壳表面积增加,需要的热量增多,设备工艺参数就会达不到要求,因此不能仅看总的型壳数目,还需要考虑模壳总的表面积。胶态粘结剂中带来的水蒸发得很快,会使薄的型壳很快收缩在熔模上。另外,模组周围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超过),熔模就会释放应力于薄的面层涂料上,使型壳干燥和收缩不稳定。因此,为避免型壳裂纹、铸件夹砂或凹陷等缺陷产生,应严格控制干燥条件。保持涂料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是使型壳性能稳定的关键。涂料中保持’的恰当含量,可保证型壳的强度;涂料中’含量高的型壳强度比’含量低的要低;润湿剂、消泡剂和水三种附加物会降低型壳强度,要适当使用。
模壳装入脱蜡设备不能过多,否则模壳表面积增加,需要的热量增多,设备工艺参数就会达不到要求,因此不能仅看总的型壳数目,还需要考虑模壳总的表面积。模壳焙烧工艺除了对温度和时间有要求外,还要考虑炉子中氧气的含量。氧气能与含碳的残留蜡反应生成4E’,如果焙烧炉超载,氧气含量不足,残留蜡烧失不完全,也会使型壳产生缺陷。在组装蜡模时,蜡模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否则会使型壳散热条件差,从而造成铸件表面缩陷。
三、结语
型壳生产与前道工序压制蜡模及随后的脱蜡、浇注、清整一样,要强调的是操作工艺的重要性,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必须执行各个工序的工艺卡及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并要在贯彻执行中不断完善有关文件,以适应正常生产的需要。铸件在制壳工序产生的缺陷,需要在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岗位进行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前后配合,才能够降低精铸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