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维修技术知识问答(五)

  仪器信息网 ·  2009-08-02 21:40  ·  9068 次点击
41、设备修理采用集中模式有何特点?
答:集中模式主要特点是集中企业维修资源,成立企业专业修理车间(包括机修和电修),负责整个企业的设备维修工作。其优点是:
1)能合理使用维修资源。
2)便于有计划地组织备品备件的制造和供应。
3)有利于保证检修质量和提高工效,集中化程度越高,资源(尤其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也越高。
4)有利于推行设备维修经济承包责任制。
5)易于控制设备修理经费。
其缺点是反应慢,处理设备临时故障不够方便。一般来说,集中化程度越高,反应速度越慢,不利于调动车间参加设备维修的积极性,有可能造成生产与设备修理的矛盾或脱节。选择集中模式的企业,其设备维修作业计划要制定得很周密。这只有设备数量不多,生产规模较小或车间比较集中的企业才易于做到。
42、齿轮传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答:齿轮传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下表。
齿轮传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失效形式
失效原因
排除方法
齿的折断
1、短时过载或受到冲击载荷
2、多次重复弯曲
3、齿根应力集中
4、淬火存在缺陷
5、齿轮轴歪斜,装配精度差
1、点动试车,减小冲击载荷
2、换新齿轮,严格按技术要求热处理
3、拆卸后逐步检修达到要求
齿面的点蚀
1、工作初期表面接触不够良好,在个别凸起处有很大的接触应力
2、齿轮硬度不够
3、齿侧隙偏大,齿根部有压痕
4、表面粗糙
1、提高齿面硬度
2、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3、在许可范围内采用最大的变位系数
4、增大润滑油粘度与减小动载荷
齿面的胶合
1、温度的升高引起润滑的失效
2、润滑油粘度低或缺油
3、齿面硬度低,表面粗糙,接触不良
4、轮齿超载
1、改进冷却方式
2、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3、提高齿面硬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4、检查其它件的磨损及变形情况
5、减小负荷
6、提高油面,使齿轮在运转时浸没2~3个齿
齿面的塑性变形
1、齿轮材料选择不当
2、承载过大
3、润滑油粘度低
4、齿面硬度低
1、更换齿轮,按要求合理选材
2、减小负荷,改善润滑条件
3、适当提高齿面硬度和润滑油粘度
齿面磨损
1、缺少润滑,油质差及硬的屑粒进入摩擦面
2、齿面粗糙
1、按规程保养
2、降低齿面表面粗糙度值
43、设备维修费用的核算包括哪些方面?
答:设备维修费包括日常维修费(含维护、检查、诊断、日常整修、故障和事故处理及清洗换油等费用)、项修费和大修费等项。
(1)日常维修费包括材料费和劳务费两大项。
1)材料费包括:配件和备件费、燃油料费、辅助材料费等。
2)劳务费包括:维修工人工资、协作加工费等。
以上各种费用应逐项统计,逐月上报。
(2)大修费包括材料费、劳务费、动力费、车间经费等。
1)材料费,包括:各种材料、配件、备件费。
2)劳务费,包括:修理单位人员工资、协作加工费等。
3)动力费,包括:水、电、压缩空气和蒸汽等能源消耗费。
4)车间经费,包括: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劳保费、工具费、设备折旧费、贷款利息、税金、低值易损品摊销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均应按修理任务单号分别由材料领用单、工时记录、劳务支出费等项原始单据进行统计核算,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应根据各基层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进行汇总,对全企业的设备维修情况,包括维修计划完成情况,万元固定资产产值、万元产值维修费、故障停机率、设备完好率等进行综合评价。
设备维修费用应尽量按单台单项统计与核算。维修费用的统计核算应以主要消耗定额为依据,要经常对构成实际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主要有效途径。
44、液体静压导轨的调整与维修方法有哪些?
答:液体静压导轨的调整与维修见下表。
液体静压导轨的调整与维修
名称
调整及维修方法
导轨间隙的调整
静压导轨的油膜刚度与导轨间隙、节流比、供抽压力等均有很大的关系。在维修过程中,主要调整好导轨间隙(即油膜厚度)。如果间隙太大,流量就越大,刚度则越小,导轨容易出现漂移;间隙太小,刚度能提高,但对怪轨的制造精度,尤其是导轨工作面的几何精度要求更高
导轨的间隙在空载时应调整为
中小型机床ho=0.01~0.025mm
大型机床丸ho=0.03~0.08mm
工作台不浮起的原因及维修
当供油系统的液压泵起动后,压力也达到规定要求,工作台不浮起的原因为:
1、节流器堵塞,压力油进不了静压油腔
2、过滤器堵塞或损坏,油路不畅通
3、导轨材料有砂眼,疏松等缺陷,压力油泄漏
4、导轨精度太低,有相互直接接触现象,未能形成液体润滑,可通过压力表观察
工作台浮起量均匀性的调整
当工作台浮起后,导轨的间隙往往是不均匀的,除了导轨本身加工精度的影响和弹性影响因素之外,还有承受的载荷不均匀所引起的,调整方法如下:
1、在工作台的四角点(或更多地方)用千分表测量工作台的浮起量
2、调整毛细管的节流长度或薄膜的节流间隙。对于间隙小的油腔要减小节流阻力,即提高油腔压力,增加油膜厚度。反之则增加节流阻力,减小油膜厚度。通过调整使工作台的浮起量符合规定的间隙值
45、提高设备维修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提高设备维修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如下:
1)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角度出发,购置节能性、可靠性、维修性好的新设备,不要只注意一次性投资的大小,而要综合考虑设备运转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支出。
2)要告诫设备的操作者,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正确操作,精心维护保养,避免非正常的磨损和损坏。
3)实施科学的维修管理,选定最适宜的维修方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使维修效果最佳化。
4)运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早期发现故障,适时进行维修。
5)合理选择修理方法,努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改善性修复,延长零件使用寿命,提高修理工效,减少停机损失。
6)积极、慎重地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7)加强设备维修费用管理,包括:加强劳动管理、工时管理、材料和备件管理,节约能耗,健全财务制度,健全维修经济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等等。
46、液压系统的拆卸有哪些要求?
答:液压系统的拆卸项目要求及说明见下表。
液压系统的拆卸
项目
说明
液压油的处理
拆卸前,应将液压油排放到干净的油桶内,并盖好桶盖,经过观察或化验,质量没有变化的液压油允许继续使用。取下液压油箱的盖时,必须用塑料板盖好,并用螺钉压紧
释放回路中残余压力
1、在拆卸液压系统以前,必须弄清液压回路内是否有残余的压力,拆卸装有蓄能器的液压系统之前,必须把蓄能器所有能量全部释放,如不了解系统中有无残存压力而盲目行事,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在拆卸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液压系统前,必须将挖斗或铲斗放到地面或用支柱支好
拆卸步骤
液压系统的拆卸,最好按部件进行。从待修的机械上拆下一个部件,经过性能实验,低于额定指标90%的部件才作进——步分解拆卸,检查修理
操作方法
1、拆卸时不能乱敲乱打,以防损坏螺纹和密封表面
2、在拆卸缸时,不应将活塞硬性从缸筒中打出,以免损坏表面。正确的方法,是在拆卸前依靠液压油压力使活塞移动到缸筒的末端,然后进行拆卸
3、拆下零件的螺纹部分和密封面都要用胶布缠好,以防碰伤
4、拆下的小零件要分别装入塑料袋中保存
5、没有必要,不要将多联阀拆成单体
拆卸油管
1、在拆卸油管时,要及时的作好标签,以防装错位置
2、拆卸下来的油管,要用冲洗设备将管内冲洗干净,然后在两端堵上塑料塞。拆下来的液压泵、液压马达和阀的孔口,也要用塑料塞塞好,或者用胶布粘盖好。在没有塑料塞时,可以用粳料袋套在管口上,然后用胶纸粘牢。禁止用碎纸、棉纱代替
47、计算机在辅助修理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应用有什么意义?
答:计算机在辅助修理管理与控制方面应用具有如下意义:
1)提高设备的出勤率。
2)充分发挥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3)随时对作业进行控制,以求达到最优的结果。
4)缩短维修工期,提高维修质量。
5)增强了职工的经营观点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6)提高图样、资料保存和查阅效率。
7)减少库存。
8)实现控制与管理维修一体化,状态监测技术在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广。
9)节省费用。
48、液压系统检修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液压系统检修中应注意事项见下表。
液压系统检修中应注意事项
项目
要点说明
拆卸前
必须先清除务元件表面粘附的砂土等污物
防尘
拆卸修理中,应在满足防止要求的专用房间内进行,如在临时性的简易厂房修理元件时,应该用塑料板(布)围成专用的操作室或支搭帐篷,以防避风砂
清洗和防尘设备
修理间应备有塑料板、塑料袋、塑料塞、纸张和棉纱、胶布和胶纸,清洗和冲洗设备,如高压空气和干净的油桶等
拆卸工具
应保证齐全和清洁
元件存放
应将拆下液压元件,保管在专门的柜子或木架上,不得放置在地面上
密封材料的选择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除了耐油性、耐热性、耐寒性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物理性能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反弹性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
活塞杆的表面处理
一般情况下,活塞杆的表面应镀硬铬,铬层的厚度通常为0.02~0.06mm
对于挖掘机的铲斗回转液压缸等的活塞杆,应先作表面淬火,硬度达到50~60HRC,淬火层深0.5~1mm,然后再镀以硬铬
防止密封件挤出或拧扭
由于压力的作用,使密封件从间隙中挤出或拧扭,这就会引起密封件挤裂而漏油;有时还会增加阻力,而不动作。为此需在不受压力的一侧加置挡圈,以防止上述故障的发生
认真保护密封件的唇边
唇形密封圈的唇边,是保证实现密封关键部位。唇边损伤,也就是密封圈失效,所以在液压系统修理的全过程中,必须认真保护密封件唇边
液压机械在不解体进行局部修理时
要注意保护液压元件。当进行焊修时,不能让电流通过液压缸,以免产生火花,引起事故
重要液压元件的试验
1、有承压通道的重要零件,在修理之前,都应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额定压力的1.5倍,保压1min,不得有渗漏现象
2、高速旋转的液压元件,在修理以后都要进行平衡与动平衡实验
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要适当
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是密封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表面粗糙会出现拉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密封,也都会发生漏油。但表面粗糙度值过小,在Ra=0.08μm以下,也会造成完全密封,工作面上形成不了油膜,从而加速了磨耗
49、进行维修系统效果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维修系统效果评定,是设备维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在具体目标指导下,对维修系统的各项活动进行考核,从而将这些活动推向更高水平的重要阶段。
进行维修系统效果评定的主要目的如下:
1)对各项维修活动效果作出评价,检验为实现设备管理目标而制定并执行的措施。
2)发现维修管理中的缺陷,及时采取更富有成效的措施。
3)提高各类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0、制定机械设备维修经济指标的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改进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制定一定的设备维修技术经济指标,并认真进行考核和分析。
制定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经济指标的原则如下:
1)指标的定义要科学,要能揭示管理工作的本质,要能解释统一。
2)可比性强,有统一参照标准或定额。
3)能定量表示,有一定的计算公式和计量单位。
4)数据便于采集。
51、修理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设备修理质量检验工作,是保证设备修理后达到规定质量标准,尽量减少返工修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检验是根据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采用测量、试验等方法将修理后设备的质量特点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和作出判断的过程。
修理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有:
1)自制备件和修复零件的工序质量检验和终检。
2)外购材料的入库检验。
3)设备的定期精度检验。
4)修理过程中,零部件和装配质量的检验。
5)修理后的外观、试车、精度及性能的检验。
52、设备修理采用分散模式有何特点?
答:设备修理采用分散模式,其特点是将设备维修工作分散到各车间,在车间内成立设备维修工段或维修组,负责完成本车间的主要或全部维修工作。采用分散模式,维修工接近现场,情况掌握及时,反应快;组织修理工作方便、灵活;有利于发挥车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产与设备检修,设备使用与设备维护紧密结合。但是,分散模式不利于实现维修人员专业修理和采用高效率的修理技术装备;难以保证修理工作高质量,修理任务不易均衡,维修人员闲忙不一,使维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维修费用也难以控制。
分散模式一般适用于生产规模大,车间比较分散的大型联合企业。
53、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如下:
(1)技术资料的管理技术资料的内容包括:设备说明书、设备易损件图册、设备制造图册、修理工艺资料、修理工艺装备图样资料、设备改造有关资料、设备维修技术信息等。所有的技术资料均应分类编号,建立账册卡片,并由技术资料室统一管理。技术资料室应建立技术资料借阅、查阅的管理办法。使这些资料能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修理图册的编制设备修理图册(含表格)是设备维修专用技术资料的汇编,它包括:
1)设备主要特性示意图,传动路线示意图,轴承位置图,电气、液压、润滑系统图等。
2)整机、部件、组件装配图。
3)备件、易损件图样。
4)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
5)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及代用品明细表。
(3)工艺规程和技术条件主要内容有:
1)修理工艺规程,包括整机、部件和组件的拆卸、装配工艺和修复工艺,零件修理工艺,工艺装置和非标准设备的明细表和图样等。
2)配件制造的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装置的明细表和图样等。
3)各种技术条件,包括零件分解鉴定技术条件等,装配技术条件以及试验技术条件等。
维修的技术管理工作,除了上面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零件修复及合理选择代用零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项工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