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选择”有力量

  Alu ·  2010-10-11 10:07  ·  37264 次点击
面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几十家NGO(非政府组织)提出的重金属污染质疑,缄默了4个多月之后,包括苹果、索尼、LG等在内的几家国际知名IT企业日前终于做出回应,但却对环保组织提到的其供应商问题态度消极,打上了“太极拳”。苹果公司更是玩起了它的惯用伎俩,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更多信息。
我们知道,如今的IT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和采购,像苹果这样的跨国IT品牌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外包化,由此而产生的一个结果是,污染排放也随着供应链的延伸而向外扩展。如果IT品牌企业的环境管理没有相应延伸,仍停留在直接供应商、一级供应商等层面,它就可能对二级供应商的环境违规问题毫不了解,并可能以此为借口推卸环境责任。
针对IT产品重金属污染等不断侵害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情况,一些环保组织主张,消费者应该行使自己的市场权利进行“绿色选择”,通过手中的购买权抵制涉及重金属污染的IT企业产品,或者是以用户的身份要求IT企业兑现其销售时的绿色承诺,以推动这些企业解决其供应链存在的具体污染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环保问题上来自消费者“绿色选择”的力量有时比来自政府方面的监管力量还要大,其作用也更加彻底。知名环保人士马军在评价苹果公司的环保态度时曾说:“苹果总裁乔布斯先生可以不在乎一些环保组织的批评,但他一定会在乎消费者的看法。当他收到成百上千封消费者的批评信件后,你一定能感觉到他说话语气的变化。”事实上,正是有数以千计的海内外消费者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向几家曾拒绝回应环保组织质疑的IT品牌企业去信,才促使它们最终打破沉默,开始就供应商违规问题进行沟通说明。这充分证明了消费者“绿色选择”的力量之强大。
然而,就当下情况看,我国消费者“绿色选择”的力量尚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远没有发挥出来。以食品为例,消费者一般关心的问题还是食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至于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环保要求,则并不关注。此外,一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选择”需要付出更多代价心存顾虑,比如,绿色产品通常市场售价要高于普通产品。缺少消费者的“绿色监管”,其结果就会出现即使企业有污染行为,但却并不妨碍其产品在市场上热销,这就给企业传递了扭曲的市场信号,企业就会在环境标准上“向下竞争”,通过减少环保投入来赢得市场竞争。苹果虽正遭环保质疑,但其产品在全球依旧卖得很火,即是例证。
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决定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学术机构,而必须激发公众的有效参与。倘若社会倡导消费者在购物时选择环境表现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一环节启动,其后的连带效应就是以终端消费需求这一经济利益倒逼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使其污染物排放达标,从源头上制止工业污染对环境的侵害。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