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出口企业不得不跨的门槛

  仪器信息网 ·  2010-10-11 12:55  ·  38460 次点击
认证——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形式
认证除了其本身是合格评定的主要形式外,近年来,它也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实施各类技术法规的外衣。最典型的就是欧盟的CE认证,它囊括了欧盟所有相关的技术法规,而较新的美国《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也是通过第三方认证,来执行其中的各项具体要求。
从认证的类别上来看,出口企业面临的认证可以分为企业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ISO9001质量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安全认证,以及近年来越来越热的社会责任认证SA8000、WRAP或BSCI等都是很常见的体系认证。此外,某些行业还要面临一些特殊的认证,如玩具企业通常被要求通过国际玩具协会的ICTI认证、食品行业要求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等。相比之下,产品认证的种类自然要多很多,不同产品、不同的出口市场,都对应着不同的认证要求,如针对机电产品,有国际电工委的CB认证、美国UL认证、欧盟的ROHS认证、德国VDE认证、日本的PSE认证等,对木制品有FSC国际认证、美国CARB认证等。
虽然相当一部分认证属于自愿性质,但对出口企业来说,只要是进口方要求的,那就是“强制性”认证。而且,德国GS等类似认证,虽名为自愿,但相关产品如果通不过,几乎就进不了德国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企业还频频遭遇一些大型买方自行设置的认证,沃尔玛、迪斯尼的验厂等类似措施,以及对应其自设标准或其他私营标准的产品认证,都属于这一类。
企业——
应利用认证优势提高竞争力
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货物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认证作为其实施和执行的主要平台,任何出口企业都无法绕开。同时,虽然认证会给出口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但也要看到,在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强化的趋势下,认证至少是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认证可以减少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成本。对于进口国来说,产品获得认证后,就被纳入市场监管的范畴,一般不需要在口岸进行批次检验,因此对出口来说,可以相对节省费用和时间。这与那些在口岸还需进行检验的农产品相比,就是明显的优势。其次,认证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通过认证后,潜在的客户很容易就能直观而全面地了解制造商的资质、能力,以及产品的质量,省去了反复考察、检验等必要程序,企业更容易受到客户的青睐。最后,认证可以明确地给出产品符合相关技术法规的证明,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有权威检测和认证机构的背书,这都有效地减少了出口后被判为不合格的风险,增加了贸易的确定性。
因此,出口企业应积极地化壁垒为优势,尽可能规避和化解认证给管理、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和不利影响,利用其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此,检验检疫部门也给出三个建议:
一是要根据产品和出口市场的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认证,同时注意各个认证间互认的内容,避免重复认证,浪费不必要的金钱和精力;二是选择适当的认证机构,在需要第三方出具有关证书时,应选择距离较近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下属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通常分布比较广,价格也更为合理,并与相当多的认证机构签有互认或合作协议,可以更便捷、经济地实现认证;三是密切留意出口市场相关认证要求和程序的变化,加强自身的理解,避免被认证机构牵着鼻子走,同时注意更新现有的认证证书,避免过期,失去效力。
此外,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应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认证,引导出口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可以给予企业适当的认证补助,尤其是针对一些新的、企业有畏难情绪的、对节能环保有促进意义的认证项目;二是经常性地开展有关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主动开展认证的意识,以及满足认证相关要求的能力;三是为本土认证机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除了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外,还应帮助他们开展对外谈判,提高国外对其认证结果的接受度,从而促使出口企业能获得更便捷和质优价低的认证服务。
影响——
出口成本提高、难度增大
根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的调查,交通工具、机电仪器、轻工玩具、农食产品等与消费者安全健康最为密切的行业受认证措施影响最广、最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2008》中针对全地形车的强制性标准认证一经正式生效,就导致宁波众多相关企业不得不放弃订单,机会损失大幅增加,占到了交通工具行业受技术措施损失的三成左右。
整体来看,认证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出口成本提高,以及出口机会的降低。宁波检验检疫局进一步调研发现,企业在出口认证问题上主要有三个困扰。
一是费用高。一般的体系认证费都在万元以上,而每项产品认证费用则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企业每年在认证上的花费,多的占到其出口额的5%左右,甚至更高,少的也可达到1‰以上。虽然差别较为悬殊,但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宁波出口来说,普遍压力较大,尤其是家电、玩具等企业,近年来认证费用普遍都有10%~20%的增加。
二是时间长。体系认证一般需要2~6个月,如果加上整改和重审,时间则更长。更关键的是产品认证时间,如CE认证,则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碰到程序更复杂的,或者检测认证机构相距较远等不利因素,企业完成一项产品认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要近半年,这显著影响了出口周期和资金回笼,提高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三是难度大。近年来,新的认证项目层出不穷,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企业反映,类似ICTI等体系认证中的某些要求存在一些不符合国情的地方,执行有一定的困难,同时产品认证上的新技术规定和标准,也给企业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工艺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即使最终攻克这些要求,也往往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的,在价格不能获得相应提高的事实下,企业的困难可想而知。另外,不同认证机构对标准的理解差异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困扰。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