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准在原材料检验中的运用
liusheng2532 · 2008-02-29 17:40 · 61798 次点击
浅谈质量标准在原材料检验中的运用
一套厨柜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环节,从产品设计、工艺定型、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生产制造、质量检验,都需要紧密衔接,互相配合,达到高度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要求,才能生产合格的产品,而达到这些要求和出好的产品,就必须正确执行标准,使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条不紊地、高效率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收到预期的经济效果,这里就原材料检验中如何正确运用质量标准谈点体会。
1、确保标准的完整性
每当检验一个产品,首先必须有现行标准,。这就要求公司一是标准制定要齐全;二是全面系统地消化标准;三是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四是按标准规定的判定原则判定。按照上述四个方面运作,形成的“产品”就比较完整比较全面。如果不完整地系统地执行标准,就可能事倍功半(不要求全检的实行了全检),或劳而无功甚至导致“产品”“报废”(如依据用错、结论与依据不一致等等)。故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只有牢牢树立严格按照标准办事的思想,用标准约束我们的行为,用标准指导我们检验的全过程。
2、准确理解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准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标准的技术含量越来越加大。这对机构来说,学习消化标准的难度也加大了。机构是依据标准开展监督检验工作的,也就必须认真学习标准、全面理解标准、准确应用标准。特别是对初次接触的产品,应加倍努力学习、消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产品”质量万无一失。在平常学习标准过程中,经常对一些表述觉得这样理解也行,那样理解也有道理的情况。如在钢丝绳的标准中,其中一条钢丝绳内每组(相同直径为一组)钢丝抗拉强度的允许差值见表(略),表中按不同公称抗拉强度和韧性号规定了具体数值。对这条规定不同人有以下不同的理解:①每组钢丝的抗拉强度与公称抗拉强度差;②每组钢丝抗拉强度之间差;③同一组钢丝的抗拉强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可见在理解标准上确确实实存在着能否准确理解标准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产品”的质量就没有保障,从而机构的科学性、公正性就无从谈起。
3、严肃执行标准
标准一经颁布,就是指导生产和质量检验的技术法规。机构无论是在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验,还是行政干预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都是依据标准对实物质量的检验,并按标准去衡量是否符合。所以说在执行标准时,来不得半点人为性或随意性,即就是标准中存在某些不合理性,未经修订亦不得人为变动。如我们在进行全省煤制品的统检中,按地方标准检验和判定。标准中将外观指标、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的实物质量按项目合格率来判定该项合格与否,如化学指标中共有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5项规定,项目合格率≥75%为合格。可以看出,煤制品发热量1项不合格其余4项合格,项目合格率为80%,该项合格显然不合理。但该标准作为统检的依据也只能按标准来判定。
4、充分利用标准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这将迫使机构要创造条件加快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进行技术改造,否则体现不出机构的形象、水平。但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未将领导潮流的先进仪器定为某项指标的使用仪器,而是给出了达到检测目的的原理和示意图。也就是说有钱可以买仪器,无钱有条件可以制造仪器,也可以用综合性的仪器仪表搭接等等,只要能满足标准规定的精度(属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不强求一定要求采用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我中心(国家包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口一套美国生产的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玻璃容器检测仪器,其中电容感应玻璃测厚仪由于量程小不能适应国产啤酒瓶的厚度测量,故目前还不能全面使用。为了检测,我们自制了瓶身、瓶底厚度检测仪。它结构简单,能连续反映瓶身瓶底各处的连续厚度值,为定量得出瓶身厚薄比提供数据。在国家局对中心认可和计量认证中,该仪器获得肯定,并被号称世界第一流的奥联玻璃有限公司移植去作为企业的检验手段在频繁使用。这一事例说明,机构在形成能力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追求不切合实际的高大精尖或洋化设备,应当充分发挥机构人员优势,自己动手研制或在原有设备仪器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造,使检测能力有所扩充或拓宽。
总之,标准是形成“产品”的依据。学习、理解、应用的深浅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水平高低。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应当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