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求积仪的使用方法

  仪器信息网 ·  2011-03-24 00:32  ·  24913 次点击
求积仪的使用及操作过程
①仪器的检查使用求积仪之前,都应对求积仪的质量进行检查。求积仪的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如下:
A、计数轮转动平衡、自如,计数轮和游标之间的空隙不宜太大,但也不宜太紧。拔动计数轮后,计数轮应能自由转动;转动过程中不发生磨擦,最后悠悠渐停游。游标与计数轮的间隙不合适,可用游标旁的螺旋进行调整。
B、游标刻度与计数轮刻度对应计数轮上的任意九个要对应游标上的十个分划刻度。否则,不能作用。
C、计数轮的转动轴与描述臂平行检查的方法是利用检验尺按左、右两极位测算面积,如果两极读数之差在2-3分划数以内,可认为符合要求,否则就不任命质量要求。为了消除这一误差的影响,所以对控制面积的量算都必须进行左、右两极们的量算。量算结果相差小于3-4个分划数,则取其平均值。
D、求积仪的全部构件必须齐全,重锤底部的短针和描迹针是否弯曲或磨损。
②、固定图纸量算面积时,将图纸展放在平滑的呈水平状的图板上,并予以固定。
③分划值的测定求积仪的分划值表示游标上每一个分划刻度代表的面积,即求积仪单位读数所代表的面积。对一定长度的描迹臂,分划值是一个常数,一般用“c“表示,故亦称c值。在仪器盒内或说明书中一般都注有描迹臂长度以及图纸比例尺对应的c值。定臂求积仪的分草值只与图件比例尺有关。
求积仪常数有两种。当被量算图形面积较小时,求积仪极点放在图形外,按求积公式P=c(n2-n1)求积,式中c值称为求积仪分划值(乘常数),较大的图形应分成若干小块,用求积仪分别测定,然后相加求之。否则,要把极点置于图形内,方可顺利绕经全周,这时要按公式P=c(n2-n1)+Q求积,式中Q是求积仪加常数,通常不采用后一种方法求积。
为了更切合实际工作条件、仪器状态和工作人员操作水平,也为了防止出厂前测定的常数c的差错,最好在使用前先进行检查或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
A、利用检验尺测定分划值把检验尺带有刺针的一端固定在图板上作圆心,把描迹针插入检验尺一端的小孔内(或描迹镜紧靠检验尺叉口),固定求积仪的极点在适当的位置上,手持手柄,顺时针绕行一周。分别读取起始读数n1,终结读数n2,然后按(4—10)公式计算分划值:
P
C=——————
n2-n1
式中P为检验尺绕行一周的圆形面积(检验尺上刻有面积),一般为图上100平方厘米。
计算时,要按图纸的不同比例尺换算为实地面积。测定分划值要按量测面积的要求,分别求左、右两极的分划数差(n2-n1),在允许误差范围(3—4个分划数)内,则取平均值。
由检验尺测定C值比较适用于求积仪当时的性能状态。但是描迹针的行走完全受检验尺上小孔的限制,绕行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偏离的圆。这种状况不能反映作业人员本身的作业水平,与实际测算图斑面积时的作业水平有相当差距,同时有的检验尺上所刻的面积与实际旋转一周的面积不一样,这些是使用检验尺测定C值的主要缺点。
B、利用几何图形测定分划值在图纸上绘一已知面积的几何图形(如10×30cm2、10×20cm2的矩形等)。用求积仪测得此图形的分划数n1、n2,再按求分划值公式计算分划值。几何图形应当绘制在与图纸质地相同的纸张上。要十分重视几何图形在尺度上和形状上的准确性。
运用几何图形测定分划值与实际工作条件最接近,认真求算的分划值比较能代表作业条件和操作者的技术状态,但是图纸有伸缩变形,而几何图形无变形,这一差异对分划值的真实性,会有相应的影响。
C、利用图上坐标网格测定分划值为了消除图纸变形对量算精度的影响,一般要求在待测图纸上,利用坐标网格和图形理论面积来测定分划值。测定时,要求在图幅的不同部位分别取2—3个坐标网格(不小于200cm2),量算多次,取其平均值。
例如:在比例尺为1:1万的图纸上,分别选择两个不同部位的坐标网格甲和乙,每个测区都是二个公里网格,理论面积都是3000亩,求取平均分划值C。
坐标网格甲左、右两极量算平均分划值为1.5亩;坐标网格乙左、右两极量算平均分划值为1.4745亩,则平均分划值为:
1.5+1.4745
C平均=------------=1.48725(亩)
2
计算及记录可利用求积仪分划值计算表(表4—9)进行。
这种方法最大优点在于运用图上公里网格测定分划值,反映了实际工作条件、操作人员技术状态,有利于抵消图纸伸缩变化的影响。但有时图上公里网格不准,便会对分划值的测定带来误差。因此,在运用公里网格测定分划值时,测区至少应有两个,且均匀分布于图上不同部位,每一个测区应包括三个或两个公里网格,两测区分划值对误差在1/400以下,可取平均值。
D、描迹臂臂求积仪分划值的调整。为了便于计算,可把分划值调整为整数。如C=0.1、C=0.2等。根据描迹臂长与分划值成正比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和调整描迹臂长度。
R1C1C1R
------=-------,R1=-------
RCC
式中:R1为调整后描迹臂的长度
R为调整前描迹臂的长度;
C1为调整后分划值;
C为调整前分划值。
例:当求积仪描迹臂长度为149.2mm时,比例尺1:10000图纸分划值为1.4925亩,若要求把分划值调整为1.5亩,那么描迹臂应为多长?
根据公式(8—19)计算,得:
1.5
R1=149.2×---------=149.25(mm)
1.4925
调整臂长到149.95mm,然后再一次测定,进行校对,直至准确为止。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情况下,分划值也可不调整成整数。
④求积仪极位的确定使用求积仪时,如果需测图形面积不大,可将动极臂的重锤置于图形之外,并使极点的位置与图形长边方向大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量算时用描迹针大致绕图形一周,在绕转过程中,若计数轮不滚出图纸外边,运转无障碍,且两臂夹角在30°-150°之间,(夹角尽量接近90°),那么该点基本满足要求,可固定重锤。
求积仪极位有左右之分,置极点于左侧为左极,反之为右极,极位确定后,记入计算表。
⑤起始点的选择为避免因求积仪描迹针的起点与终点不重合而产生的读数误差,最好选择两臂夹角接近90°,且计数轮转动最慢时,描迹针经过的明显特征点作为起始点。
⑥描迹针的运行和读数
A、对准起始点,记录起始读数图,将描迹针置于离起点始还有1-2cm处,并严格对准图形界线于起始点上,停止绕行,记录起始读数n1填入记录表中。在运用具有回零装置的求积仪时,应避免使用回零装置,防止“假回零”带来的误差影响。
B、描迹及记录读数移动描迹针时,要按顺时针方向,速度要均匀、平稳;手握描迹针旁的手柄要轻,不要下压,也不要上提。在移动描迹针过程中,要使描迹针始终沿着图形的界线绕行;如出现较大位移,应重新开始。
同一图斑在同一极位情况下,应测量两圈。绕行第一圈后,记录第二个读数,此时第二个读数即为第二圈之起始读数n1,第三个读数即为第二圈的终结读数n2。
求积仪两次量算允许误差:分划数2000时,允许误差为4。两次量测分划数差值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应重新量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D、计算读数差(n2-n1)将第一圈的终结数减去起始读数,得读数差(n1-n2)。此值表示求积仪绕行图斑一圈的分划数。
在终结读数值小于起始读数时,应在终结读数的万分位加上计数盘的指针越过“0”位的次数,然后进行计算。
在量算碎部图斑时,每一个图斑应以一个极位量测两次;在量算控制面积时,每个图斑应进行左、右两极位的量测,在每一极位下量测两圈,每一极位下两圈分划数的差值应在上述允许误差范围内,两极位的平均读数差之间的差值应小于4。
⑦面积计算图斑面积(P)应为分划值(C)与平均读数差(n2-n1)的乘积,即:
P=c.(n2-n1)
例如:n1=5884n2=6885
c=40m2(图件比例尺为1:10000)
P=40*(6885-5884)=40*981=39240(m2)
⑶求积仪适用范围及过小图斑的量测,求积仪量算面积最适宜于面积大而长度相近的不规则图形(一般图上面积应>1cm2)。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长度之间差值越大,误差越大;图上小于1cm2的图斑,一般不宜用求积仪法量是算,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