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操作方法
仪器信息网 · 2011-03-24 00:36 · 28622 次点击
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建立,发布土壤墒情信息,为政府部门准确地引导和组织农民适播适种适管,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农民适时采取补充灌溉及农田蓄水保墒措施,因土施肥,提高旱地补水和施肥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土壤墒情的建立方法如下:
测定土壤水分常数。各监测点应先完成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凋萎系数测定,确定监测点的土壤水分常数,用作以后监测数据的计算依据。
统一取样时间和方法。每月10日、25日取土样测试。如遇小雨(降雨量15mm)在雨后5天取样,大雨或连续降雨,可不取样仅报当地降雨量。在每个监测地块内,按0-10cm、10-20cm、20-40cm、40-60cm分别取样测定,最后取平均值。测试要求当天完成并填写监测记录表。
统一土壤水分测试方法。土壤墒情发布数据的标准分析方法为烘干法。墒情的测量可以使用定点墒情监测系统来进行操作,但必须在同一个监测点做烘干法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测量法对比测定,求出校对系数,消除方法间系统误差。采用烘干法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必须配备烘箱、天平、铝合、环刀等。
情况调查和数据分析。土壤墒情监测点建立后,要对监测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填写土壤墒情监测点基本情况表。每次取样化验后,按要求填写土壤墒情监测记录表和数据报表。根据土壤水分测定结果、土壤性状、土壤最大持水量、凋萎含水量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特征,给出土壤墒情评价,绘制土壤墒情变化曲线。土壤墒情评价分四个等级,良好、一般、不足和严重缺水。
土壤墒情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次监测数据和土壤墒情评价分析;近期降雨、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含水量是否满足作物播种或生长需要,当前作物生长情况,有关生产措施和抗旱措施的建议。季度和年度报告中,可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和专项监测要求,进行不同年份降雨量和不同年度同期土壤含水量对比分析;无补充灌溉条件下降雨量对土壤含水量、施肥、作物产量的影响;有灌溉条件下降雨量对土壤含水量、施肥、作物产量的影响;现有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措施;未来季节中土壤含水量情况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