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工作基础

  Aaron ·  2008-03-08 23:03  ·  26573 次点击
一、品管工作基础
1.检验工作--进料、制程、成品检验;计量工具、质量记录保存。
2.预防工作--缺点记录之分析、数据之分析、抽样计划的设计。
3.评价工作--顾客抱怨处理、全厂品质稽核、品质报告提出、改善对策的成效评估。
二、品管部机能
1.对全厂品质管制教育之实施
2.品质活动之制定与推动
3.品质规范之建立
4.制程能力之解析
5.异常之对策改善活动
6.提示管制图或品质报告
7.供料厂商之辅导
8.客户品质抱怨之处
9.品质成本核算
10.各种检查工作之执行
三、品管中英文表示
1.IPQC(InProcessQualityControl)-制程巡检
2.IQC(InComingQualityControl)—进料检验
3.FQC(FinalQualityControl)—最终品质检验
4.OQC(OutgoingQualityControl)--出货检验
5.QA(QualityAudit)--品质稽核
6.QA(QualityAssurance)---品质保证
7.QE(QualityEngineering)-----品质工程
8.QCC(QualityControlCircle)---品管圈
9.TQM(TotalQualityManaage)---全面品质经营
10.TQC(TotalQualityControl)-----全面品质经营
11.SPC(StatisticsProcesssControl)----统计制程管制
12.COQ(CostOfQuality)----品质成本
13.AQL(AcceptQualityControl)---允收品质水准
四、品管名词解释
1.品质管制(QC)――为了经济地制造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品质之产品或服务之方法体系
2.品质保证(QA)----为了保证充分滿足消费者所要求的品质,生产和服务者在品质系统内实施并依需要证明其能提供足够的信心。使人相信某一实体将会达到品质要求而所进行之系统性活动称为品质保证
3.品质检查(QI)――以某些方法来试验品质,并将其结果与品质判定基准比较,以确定各个物品为良品或不良品或与批定基准相比较以判定它是否合格。
4.全面品质管制(TQC)――将一个组织内各单位的品质开发、品质维持、及品质改进的各项努力整合起来籍以使行销,工程,生产与售后服务能以达到最经济的水准,使顾客完全滿意的有效制度。
5.全面品质保证――以顾客为导向从企画,执行、检查到回馈;包含了公司所有的部门及所有的成员不断地追求品质改善,依循零缺点的保证而成为习惯的一种方式。
6.质量――指某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之特徵,包括产品或服务明显和潜在之要求。
7.抽样检验―――从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相比较,再利用统计方法,判定以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称为抽样检验。
8.严重缺点(CR)――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之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点,谓之严重缺点。
9.主要缺点(MA)――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不能达成制品使用目的的缺点,谓之主要缺点。
11.次要缺点(MI)――某一实体只存在外观上的缺陷,实际上不影响产品使用目的之缺点,谓之次要缺点。
12.检验项目――一般产品有多种特性,而这种些品质特性所指定的检验品质项目,谓之检验项目。
13.不良品――如果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检验项目不合乎规格时,则这一实体即为不良品
14.良品――全部的检验项目都合乎规格的产品,即为良品。
15.全检――群体中每个产品每个项目都检验,谓之全检。
16.巡检――根据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对某一生产或服务过程依检验频率定时巡回检验。
17.限度样品――当产品的缺点需作比对,判定其有未超出样品的界限,从而缺点是否合格。
18.矫正措施――异常已经发生,采取各种方法作事后补救。
19.预防措施――异常尚未发生或对濽在的异常作防范工作。
20.持续改善――没有问题发生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五、品质历史及其趋势。
历史时期品质的历史面品质的观念面品质的制度面各时代的流行产物
十八世纪
1900年代
1920年代作业员的品质管制
领班的品质管制
检验员的品质管制
品质是“检查”出来的
品检(QI)
1.抽样计划(如MIL/JIS/)
2.检测方法(如ASTM/UL
3.检测仪器,工具(如SQC运用
1940年代
统计的品质管制
品质是“制造”来的
品管(QC)1.SOP/制程参数界定
2.QC手法,SPC中运用管制图
3.首件检查,自主检查与管理
品质保证
品质是“设计”出来的
品保(QA)1.FMEA/FTA运用
2.DOE(实验设计)运用
3.电脑化与防误装置
4.IE手法,QCC,CWQC
1960年代
全面品质管制
品质是“管理”出来的
全面品管(TQC)1.强调自高阶层到所有相关单位员工均参与品质活动。
2.重视“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3.标准化作业与合理化制度
4.TPM/TQM
5.内部网络;MRP,MRPII(资源需求计划)
1980年代
全面品质保证
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全面品保(TQA)
2000年代
创新,价值,速度
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全面品保(TQA)
1.强调客户滿意
2.持续改进产品,管理,生产,技术(NPS)……等,重视品质绩效。
3.资讯化,ERP,国际网络化。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