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天气预报是这样“出炉”的

  仪器信息网 ·  2011-03-24 00:08  ·  48924 次点击
气象预报员每天要看几十张气象云图。
气象观测站有很多这样的百叶箱
各种气象观测仪器都放在百叶箱中。
明天白天到夜间,晴,有时多云,气温……”天气预报是大多数人每天必关注的信息。那么,天气预报究竟是如何“出炉”的?昨天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记者走进鞍山市气象局,探秘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
30多个气象观测站分布鞍山各处
如大家所知,鞍山市气象台位于二一九湖南的一个大坡顶,最高处的空地就是一个气象观测站。空地上树立着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等仪器,打开其中一个百叶箱,里面是有着多个指针的仪器,“这是测实时温度和湿度的。”气象台台长助理向旬说。按规定,要每隔3小时到外面的观测点测量一次。因此到了规定时间,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冰雹闪电,他们都要到外面观测并做好记录。
向旬介绍,鞍山市有气象观测站30多个,其中4个基本站均位于周边城区,需要有人观测,还有30多个加密自动站由仪器监测。
除了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数据,还需要通过高空探测网来收集高空中的气象数据。
一次预报得看几十张图
一说天气预报,大家就会想到颜色鲜艳的气象云图。气象预报员们正是通过看图来了解天气走势。
昨日,记者在气象台观测平台看到了可预测天气的图。其实它并不像电视天气预报里的那样颜色鲜艳,而是由众多曲线和数字组成,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个子丑寅卯。
向旬说,他们每天主要做的就是看这些图,这也是天气预报的第一步。除了要看全省、全国的图,还要看国外的图,由于鞍山处于西北系统影响带,所以着重要看俄罗斯、蒙古的气象图,还有周边的韩国、日本的气象图也要看,“如果仅仅看中国、看鞍山的图,没法报天气。而预报员每作一次天气预报,差不多要分析几十张天气图。”
向旬透露,现在通过国际气象组织,全世界各国都实现了气象资料的共享,这种共享远远领先于其他领域。
天气预报也得专家“会诊”
看完图就是分析,而且要通过专家“会诊”,才能预报出去。
每天多个天气预报人员分别看图,之后在中午时候进行会商,就自己分析出来的内容发表意见,最后确定一个结果。“这个和医院专家会诊一样,有的人看出的是小雨,有的人看出的是中雨,有人觉得早上下,有人觉得可能要晚点。”
得出结果后,上报给省气象台,国家气象台,以及各家媒体、通讯部门。
遇到“疑难杂症”,这种“会诊”就变得更频繁,更高级。“下暴雨、暴雪的时候,我们几乎要随时会商,并且与省里专家会商,省里专家还会与国家和其他省市气象台会商,更准确地了解未来天气变化。”
预报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大家有时反映,天气预报咋不准呢?这是因为气象上不可避免误差。
向旬解释说,“虽然我们每天看几十张气象图,但全部气象图却不仅仅这些,如果把全部图都看完,第二天的预报就来不及了。所以只能有取舍,取那些最接近、更精准的,舍的就是误差存在的部分。”“就像医生看病,每个医生的结论和治疗方案也会因人而异,不同的预报员知识结构和水平也决定了其值班时的预报准确率。这些都决定了其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
◆什么样的天气预报起来有难度?
答:下雨、下雪可能会产生较大差距
大晴天一般都不会预报错,但下雨、下雪,可能就会产生较大差距,如下的量多少,什么时候下,这些都需要通过看更多气象图,运用知识更细致地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的预报。
◆为什么有时市气象台和省、国家报的不一样?
答:预报的时段不同
不是不一样。比如今天晚上电视上报的天气预报一般就是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的,而第二天早晨报的就是当天早晨到夜间的,时段不同。而气象变化是不会停止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前一晚和第二天获得的信息也不同。所以,看天气预报一定要注意时段。
◆为什么报的温度高,却感觉不到暖和?
答:体感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风、光照有关
对,这个感觉是对的。我们观测的气温是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5米,没有阳光、风等因素干扰的环境的气温,能体现天气大趋势,和外界肯定不一样,只是个参考。而且体感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风、光照有关,像昨天风大,虽然气温接近10℃,但也没有今天感觉暖和。还有每个人体质的不同感觉也有差异。
记者刁巧云文并摄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