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当务之急:如何加强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11-04-02 14:39 · 29919 次点击
引言
常言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这句话更有份量。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
各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应该按GJB9001A-2001(或其它相关标准)建立质量保证搭建基本的框架。但在实际中,各单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当然,不能说有了产品质量问题,就否定一切,否则GJB9001A-2001就不会存在“8.3不合格品控制”这一章节。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认识问题并有效地整改,将产品质量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达到杜绝的理想水平。
在一段时期,笔者曾经从事过某系列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如何进一步地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的切身体会。
产品质量理念,已从早期的检验质量发展成当今的全面质量。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自然离不开“人员”。GJB9001A-2001所依据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其一就是“全员参与”,说明了人在质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一些人员的质量意识与现在重点型号产品的质量要求准则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质量理念不够强,认为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几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2)对重点型号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
3)人员流动性大,不以一项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长期目标。
“科技是品质的源泉”,也就是说,要有好的产品质量,首要因素是产品的设计水平。GJB9001A-2001也强调对“设计和开发”的控制,分别从“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控制”等方面来规范设计过程。
多年来,在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造就了一批过硬的设计师队伍,提升了设计水平,对设计质量的重要性也有了高度的认识。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这主要体现在4方面:
a)订立的设计指标与用户实际的使用条件有差距,这里不是指设计余量,而是产品的实际用途。例如:某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先空载激活,后带载工作;而在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检验条件是带载激活,产品按带载激活条件设计,致使实际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
b)有时迫于进度方面的要求,忽略了“设计和开发”所必须的控制程序。
c)由于设计人员专业技能的限制,其综合设计能力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形势迫切的需要。如某化学类产品的设计,要兼顾线路设计(无线电)、结构设计(机械)、热设计(物理)等。
d)4以上的产品只做设计定型,不做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后,一些产品就会暴露出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
目前,虽然对原材料/元器件环节有所控制,但仍存在着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原材料认识的技术屏障
例如:对于某型号产品,原材料中的哪些特性将决定最终产品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认识。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旦确定原材料的某些特性后,就可直接做出合格产品,而必须经过一定数量的产品性能实效考核,才可反向决定使用哪批原材料。
b)原材料6元器件的管理问题
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存在多个控制环节,有脱节现象,因此,在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某型号产品,用户指定了所用电阻的规格、型号,但承制单位误将其它型号的电阻装入最终产品中。
c)产品质量的控制问题
尤其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
GJB9001A-2001重点内容之一是“过程控制”。落实到产品质量管理thldl.org.cn制造上,应该是各工序人员的操作质量,尤其是对那些部分性能指标不可检验的产品,操作质量更为重要。目前操作质量控制的难点主要有4方面:
a)人员的流动性。一旦人员岗位稳定性不强,操作熟练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熟练操作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上岗培训考核合格者也须如此。
b)产品的流动性。由于交付进度等原因,个别产品生产时出现流动现象,即不固定组别制作,这样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c)部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
d)检验人员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
GJB9001A-2001多处强调“评审”,有“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新产品试制中的“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评审力度的加大,可能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
1)评审(会议)时间短,不易评透;
2)评审过程中,一些评审点容易被忽视(见本文“3.5(2)”条款);
3)生产前状态评审的频次、力度还不够。
a)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
在宣贯过程中,如能穿插具体的实例将更有说服力,同时可避免枯燥性。
b)定期编制“警示”影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
c)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可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首先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评价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质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