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品质圈活动)QCC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4 17:31 · 51916 次点击
1.概念
这里说的品质圈活动,又叫品质管理圈活动。(即:QC品质管理活动,简单的又叫QCC)“QC”是品质管理的英文QualitiyControl缩写。“C”是圈Circle缩写。
2.来源
发明于美国,盛行于日本。最早是美国的一个博士于1950年提出的SQC(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理论,即用统计的手法进行品质管理,最初也有许多企业把它作为提高品质管理水平的方法应用。但是这种手法只有搞QC的专业人员才能应用,对现场生产的作业人员难以理解掌握。
后来,东京大学的石川馨(いしかわかおる)教授,把SQC的理念与日本的风俗、文化相结合,于1962年在日本的季刊志上发表了《现场与QC》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QC的理论和应用。之后,在日本不断得到普及与推广。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钢铁、电机、汽车、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被广泛引入。后来,又在金融、服务性行业等非制造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基本理念
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内部交流;改善企业经营;增加劳动意义。
4.基本做法
①成立品质圈:确定人员,明确分工,设定名称。
☆一般在10人以下(通常5-9人),太多会有与己无关的感觉。
☆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组长、书记、调查、统计等等)。
组长是选举产生,一般与职务无关。
☆名称亲切、通俗。有的取各成员名字的头一个字母组成一个词
汇来命名;有的以大家喜欢的花种来命名。
②设定题目、目标。
☆比较被重视的题目有:
---提高品质和服务;
---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环境、安全问题。
☆根据上司提出的方针设定项目的目标。
例:社长提出:“今年全公司的销售业绩要比去年提高110%”时,自己所在品质圈所销售的产品是公司的新产品或者重点产品,自己品质圈活动的目标设定就应该是“比去年的销售收入增加125%以上”。
如果社长提出今年的生产效率要比去年提高10%,那么自己所在的品质圈所属的车间班组,比车间的平均生产效率要低,那么品质圈活动的目标就应当是“良品率、改善率比去年提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