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4 19:49 · 39230 次点击
全面质量管理的的起源可以追溯二战结束以后。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类在科学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意识开始崛起,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光靠统计质量控制,不足以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质量的实现,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生产过程的合理性等等。在这样背景下,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兴起。
1951年,朱兰博士将当时关于质量管理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文汇编成《质量控制手册》,后来这本书风靡全球。
同一时期,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质量保证计划"(overallqualityassuranceplan)活动,宣传和强调从建立质量标准到产品最终处理为止的各种活动的重要性。
1956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A.V.费根堡姆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论文《TotalQualityControl》,首次提出了TQC——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961年,费根堡姆出版了书籍——《TotalQualityControl》。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和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整合为一体的有效体系".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统计质量控制发展到了对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关注的各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传播,服务业也开始普遍实行质量管理。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一些银行、航空公司为了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逐步开始运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质量管理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各国也纷纷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当属日本。日本从二战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能对当时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产生严重威胁,以及最近几十年里日本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这一切都应主要归功于全面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