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igma 的本质与形式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4 21:35  ·  34221 次点击
经常会被人问到这个问题:“6sigma项目应该是什么样子?”细想起来,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呢。
当我们在一个项目关闭做审核时,如果文档显示,这个项目历程是按照DMAIC或者DMADV的思路,层层剥茧式分析直达根源,其间娴熟地使用各种工具引导推理,利用充分的数据一浪高过一浪地有力论证,置不可辩驳的方案和绩效于案上,真是一个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有口皆碑的6sigma项目啊!
然而世上完美之事总是凤毛麟角,我们见过的项目有九成不是这样的:如果它的思路没有那么明晰,只使用了少量的工具,个别步骤也缺少,数据不是那么充分,这个项目如何评价?多半我们会提出意见,希望负责人重新修改,但是负责人就会很疑惑:思路不那么明确,方向并不清晰,这是事实,因为6sigma就是要解决那些不知道原因和措施的问题嘛;数据少,有时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收集,有时是事件频率所限,现实就是我们公司的研发过程基础测量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的样本数据,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收集到满足统计要求的样本量了再改善呢?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这个项目不能通过6sigma认证,在项目结束之后重新修饰的话,这不是搞形式主义吗?
究竟在6sigma项目中,哪些是形式?哪些是本质?我也疑惑了。思考良久,我也不能为自己找到答案,于是我把自己的疑问拿出来与一些黑带沟通,逐渐有了一个大概的脉络,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争鸣。
要区分6sigma项目的本质与形式,首先要区分6sigma的本质与形式。何谓本质?就是觉得某个事物之所以是它而非别的什么东西的特征,是最重要的必要条件。我认为,从内而外,6sigma的核心是“ACFC”(以客户为中心)和“追求卓越”,它的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上,而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以下五个方面:
(1)Y=f(x),即由问题找原因;
(2)AllX’sàKPIVs,即从所有可能的原因中找出少数关键因子;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