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依据的探索(下)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4 21:24  ·  29743 次点击
(1)理解差距
所谓理解差距是指供方组织不了解顾客真正需求而造成的差距。由于该差距形成的"理解缺陷"是源头性的,所以必须把好第一关。
(2)设计差距
即使能充分地理解顾客的需求,也不一定能设计出完美地体现这种理解的产品而产生的差距称为设计差距。
(3)过程差距
在产业链中,由于主要是制造过程工序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差距称为过程差距。
(4)运作差距
由于过程控制不力不能稳定地、一致地保证所期望的产品特性而造成的差距称为运作差距。
(5)赋予差距
由于价格不适中、供货不及时、运输不便捷所造成与顾客要求间的差距称为赋予差距。
(6)营销差距
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营销率,这样既能实现企业的生产目的,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所谓的营销差距是以(1-营销率)表征的。
(7)服务差距
所谓服务差距就是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它所作的服务承诺和行业服务规范间的差距。
(8)感觉差距
最后提供给顾客的、经包装、赋予后的商品及其相关的服务与顾客感觉间的差距称为感觉差距。
二、克劳斯比的"零缺陷"管理为六西格玛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
"零缺陷"(ZeroDefect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Philip.B.Crosby)于1962年在生产导弹的马丁公司任质量经理时首次提出的。他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isfree)。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美国许多公司常耗用了相当于营业总额的15%~20%去消除缺陷。因此,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Doitrightatfirsttime),亦即人们在每一时刻、对每一作业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只有这样,那些浪费在补救措施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可以避免,这就是"质量是免费"的含义。克劳斯比还总结出质量管理的四条定理,其中定理一强调"质量是符合标准",定理三指出"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的"。他指明:狭义的产品质量只要"符合标准"即可,并不一定要追求"零故障"、"零波动"、"零缺陷"。事实上这种要求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产品精度要视情而定,否则会产生不经济的生产状态。而过程的工作质量却要求是"零缺陷"的。实际上,"零缺陷"的理念与朱兰的两元定义在质量的构成的认识上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理解"零缺陷"时,必须注意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在概念上的区别:"缺陷"属过程工作质量的范畴;而产品质量不仅是由质量特性体现的、而且也是通过过程工作质量形成的。所以克劳斯比的"零缺陷"理论为六西格玛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六西格玛管理的对象是过程的"工作质量"。因此,对过程要设计、调整、优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使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能不能实现工作中的"零缺陷"目标,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态度问题。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