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系统设计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5 00:03 · 11490 次点击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
(1)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典型的检测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