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
仪器信息网 · 2011-04-15 09:43 · 48363 次点击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往来与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经过多年协调努力,在总结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基础上,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颁布了ISO8402《质量统一术语》标准。该标准为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质量术语、澄清模糊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1987年3月,ISO正式公布了IS09000~9004五个标准,即通常所称的"ISO9000系列标准"。现在又于2000年12月,ISO正式公布了ISO9000:2000版标准,共三个标准,把1994版的五个标准压缩成三个,它们分别是: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管理加速了国际化的进程,在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中,为了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化接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IS09000系列标准趋之若骛。在这股"ISO热"中,许多企业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和得ISO国际标准认证,其质量.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而一个ISO国际标准的产生,是ISO组织成员取得一致意见的结果。具体而言,制订一个国际标准必须获得组织成员3/4的赞同票。而ISO成员国间经济水平相差悬殊,能够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同时接受的标准必定是相互协调和妥协的产物。因此,ISO9000标准并非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最优评价,而只是满足最低限度要求的质量要求。
误区之二:只有需要出口的产品才须通过ISO国际标准认证
应当说,除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仍是供需双方满意合理的贸易合同。当然,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则是合同谈判的有利条件。事实上,美、日、奥等国亦曾宣布;进人该国市场的某些商品,须持有ISO9000合格证书,所以获得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将比未获认证的更具竞争力。但是,即使不是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当其贯彻质量管理到一定阶段,也需要对自己建立的质量体系能否满足标准和有效运行进行认证。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捉高其产品的质量信誉,扩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认证前的准备和认证活动,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方法。所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应成为所有具备条件企业的自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