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RoHS-3C认证制度即将出台
仪器信息网 · 2011-05-30 09:07 · 47260 次点击
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进入《目录》的产品必须经过3C认证才能上市销售,这是否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上市周期的延长,这也是生产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以首批进入《目录》的打印机为例,目前打印机产品的更新周期为一年半到3年,各厂商在春秋两季都会发布一些新品。毫无疑问,进入《目录》以后,会对业界产生相应的影响,也会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
一名不愿透漏姓名的某企业人士表示,欧盟的RoHS指令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国内不少企业早已开始着手应对,在产品和技术上一直在做着准备。虽然现在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等几个相关的标准,但认证模式、检测要求等关键点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生产企业关心的是检测机构、认证单位、监督管理部门将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对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技术负责人杨檬认为,由于3C认证是强制性的,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所以肯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一次认证大概需要几万元,而同一型号的产品只需做一次认证,分摊到每一台机器上的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而且‘水涨船高’,不会影响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同时,杨檬强调,在进行3C认证制度设计时,有关部门会坚持“简化程序,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为基本原则,以达到“方便企业,减轻企业负担”的目标。
“RoHS-3C认证制度出台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认监委将联合推出‘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国推自愿性认证’,其认证的结果将被RoHS-3C认证采信,将成为RoHS-3C强制性认证的基础和良好搭配。”杨檬举例,假如一台机器共有10个零件,其中有8个零件进行了国推自愿性认证,那么在进行3C强制性认证时,可以借鉴其认证结果,只进行剩下的2个零件的3C认证,这样可以尽量缩短认证周期,方便生产企业。
从2007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之初,关于“产品越早进入《目录》是否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讨论就从没有停止过。在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组织的“2007电子污染防治英雄会”辩论会上,来自法国的李远明博士就认为,产品进入《目录》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鞭策,会尽早推动企业提升自己的品质,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蒋京鑫主任也认为,虽然产品尽早进入《目录》会提高一些成本,但会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门槛,会排除一些不利的恶性竞争,同时可以树立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对整个行业发展是有利的。
在《目录(第一批)》公示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建忠表示,三大类产品能率先进入《目录》,说明这三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产品绿色制造工作下了真功夫,污染控制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说:“应当采取措施,褒奖三类产品生产企业,全行业企业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的杨檬也持相同看法。“《目录》虽然名字叫做‘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但其实它是一个‘绿色目录’。根据《目录》的制定原则,进入《目录》的产品实际上是污染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产品,做得不好的目前还进不了《目录》。因此,进入《目录》的产品完全可以打出‘绿色产品’的牌子。”杨檬还透漏,为了提升进入《目录》的产品的竞争力,他们正准备修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将进入《目录》的产品的标识与其他产品的标识区别开来,这样更有利于消费者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