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碳排放尽在掌握

  仪器信息网 ·  2011-05-30 09:00  ·  21057 次点击
本报讯(记者徐风)当碳关税、碳排放等概念还没有在公众层面受到关注的时候,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研制就在跟踪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的同时启动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的3项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标准已于今年1月完成报批稿,ISO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的转化正在进行中。
温室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碳排放首先是对二氧化碳,进而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据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玫介绍,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方面,标准化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报批的3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第2部分: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和《温室气体第3部分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正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方面的基础标准。这3项标准都是由ISO标准转化的国家标准。
据介绍,正在制定的碳足迹国际标准,酝酿中的碳标志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2002年,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成立工作组,已发布了4项标准。2007年,ISO/TC207成立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的温室气体审定员和核查员能力要求的标准成为委员会草案,将于2011年5月发布;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包括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和产品碳足迹的信息交流,将于2011年底发布。2008年10月,英国颁布《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针对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进行评价,包括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2008年7月,日本出台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产品的碳足迹系统项目,项目任务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标识、评估工作,其中碳排放的量化是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基础而正在制定相关标准。
据了解,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京都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不承担减排义务,但到2012年以后即后京都时代,我国就面临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我国相关方面都已行动起来。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目标,我国将节约6.2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一系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刘玫介绍,温室气体管理标准是温室气体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高度重视。已完成报批稿的ISO温室气体管理的3项标准的转化是2007年列入国家标准委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2008年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24名委员由来自生产、使用、经销等方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检测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消费者代表和认证机构等方面组成。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为是制修订通用性温室气体基础和管理标准,并对ISO颁布的相关通用性温室气体管理标准进行转化,形成国家标准;研究已实施ISO环境标志、生态标志等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参考国际经验,开展具体产品、服务等领域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学、温室气体报告规范和指南等。
前期研究自2006年展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在政府项目、国际基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国际相关标准、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学、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标准和政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排放源调查监测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奠定了基础,可以保证ISO正在制定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发布后即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中国质量报》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