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力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纪实
仪器信息网 · 2011-05-30 09:30 · 45141 次点击
□本报记者沈洪
4年来,广东省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的23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前茅。
4年来,广东8297家企业14541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全省主要工业产品平均采标率超过77%,名列全国第一。
4年来,广东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数量已由20个增长至目前的86个,在全国的排名也由过去的第8位上升至第4位。
三组数据折射出:广东以技术标准战略促进产业升级,正逐步建立起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三个层次的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掌握行业的话语权,实现了企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
86个TC/SC/WG
引领产业发展
广东的企业可谓星罗棋布,但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却相对较少。
这种现象,广东人称之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广东省质监局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推动全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大意义;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2005年5月26日,广东省召开的第一次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首次将标准化工作列为全省经济发展战略。
为此,广东省质监局按照全省的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技术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技术标准研制为重点内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全省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建立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体制,完善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探索标准化研制的创新机制,营造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投入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主要工业行业的技术标准数据库和服务支撑体系,拓宽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化以及国际标准化的活动渠道。
几年来,为突破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包围”,在技术标准战略的推动下,不仅使一些名牌企业以产业技术为重点,走自主创新的路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抢占标准制高点,增强了产业游戏规则话语权,而且也大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鼓励企业将专利和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从而有效地锁定技术标准的使用者。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是特种空调的专业生产厂家,近几年,该公司坚持技术标准战略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先后主导或参与制定了7项特种空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正是有了这一张标志技术进步实力的凭证,在近几年国家的大型民用项目与军工领域,申菱空调一直攻城略地,三峡工程、广州白云机场等重点工程,申菱空调一马当先,先进的技术、卓越的产品、完满的表现,申菱空调聚焦着数以万计消费者青睐和渴求的目光。
格兰仕微波炉申请国内、国际专利500多个,专利申请总量在行业内名列前茅。该公司不遗余力地推进技术标准战略,企业成立的标准化委员会以国内外先进标准和最新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微波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的制定。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他们还建立了微波炉行业首家国家级实验室,以及EMC实验室、环保研究室等近100个实验室,按国际化标准大力推进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广东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数量的增加,广东产业技术优势正通过相关标准的实施而得以在全国确立。
在家电、燃气热水器、陶瓷、铝型材等优势行业,广东企业主导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华为、中兴等通讯企业还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在高新技术、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大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批准发布了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的《车用汽油》、《广东省钢铁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标准。
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上,承担了国家级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1个,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上,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7个,稳步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广东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数量已由20个增长至目前的86个;全省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分别为148、1079、1284项。
这些自主创新企业,引领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两亿元专项资金
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技术标准已演化成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一道门槛和掌控市场的一种手段。
在广东制造业,不少企业经历了仿造、改造阶段。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制造业仍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科技含量低,人力投入多,资源消耗大。要摆脱被动落后的困境,必须加快组织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订标准,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抢占产业制高点,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
2006年11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确定将《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列入省政府重点专项规划,建立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2500万元,用于各技术领域研究制定标准。
引人注目的是,2007年8月,佛山市颁布的《关于推进产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其奖励办法》阐述了该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及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重奖企业用于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其中每年150万元用于奖励、资助公共服务、基础和共性技术等标准化科研项目的研究;250万元用于扶持建设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及WTO/TBT的跟踪和研究平台;600万元用于扶持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器、金属加工与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服装、食品等市重点行业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
围绕技术标准战略,佛山市质监局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抢占产业制高点。顺德、南海两区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扶持奖励政策,使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积极性十分踊跃,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尝到了甜头。众多佛山企业抢得了行业发展与市场开拓的“头啖”汤,奠定了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赢得了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美的公司在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过程中,向世界标准看齐,积极争创国际标准。该公司负责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国家各类标准达30多项,正在牵头或参与制定的标准近40多项,其中首创空调热水机技术填补了全球产业的空白,相关技术标准有望成为国际标准。
目前,佛山市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已达300多项,12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落户佛山。
另一引人关注的是,去年8月,东莞市出台了《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工程实施办法》,阐述了该市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突破口,以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强全市技术标准战略的研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建立专利技术和技术标准的相互促进转化机制,推动外源型经济向内源型经济并举发展转变。对每主导制定一项国际标准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每主导制定一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奖励50万、30万、10万元的奖励。这是东莞市对每争创一个中国名牌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后再次对企业实施的重奖。
此项政策推出表明,东莞市为扭转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自主品牌缺乏,以贴牌加工为主的东莞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竣的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区域竞争压力的局面,已把技术标准战略放在了突出位置。
东莞市质监局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抢占产业制高点。采用“谁受益,谁参与,谁投入”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市场为需求,研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标准,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两年前,东莞市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储物架、烧烤炉和圣诞灯饰,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是以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产品98%以上出口。通过全市技术标准战略的推进,该公司开始了大功率LED应用的研发,LED路灯经测试各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家一级公路使用安全标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产量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把重点放在技术含量较高的LED灯具灯饰产品上,销售额从2005年的2160万元,快速发展到近4亿元,增长率超过380%。
近年来,广州、深圳、汕头等16个地市、县(区)政府相继制定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规划或意见,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建立工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去年,省、市两级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就达到5199万元。今年该项资金将突破8000万元。几年来,省、市两级用于技术标准战略的专项资金已超过了两亿元,为推动广东产业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标准化工作环境。
119个“联盟标准”
掌握行业话语权
随着广东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加大,一批新兴产业和产品形成了广东的重点产品和优势产业。
“一镇一品”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经济是广东经济的一大特色。
为此,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将企业聚集在一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联盟为基础,以政府支持为后盾,由企业参与“联盟标准”的制定。
在制定中,质监部门以相关企业利益方的协商一致为基础,以保障公平公正为原则,从标准立项到制定的全过程公开、透明,杜绝标准为个别企业和部门利益服务的现象。
中山市质监局以“镇(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模式,推动、建立实施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推动产业集群不断聚集壮大,呈现骨干企业群体效应。据悉,该市以“镇(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模式,推动、建立和实施的12个产业集群“联盟标准”,不仅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实现了节能降耗,而且规范了企业生产管理和维护公平竞争,有效地促进了该市产业集群经济的加速发展。
“一项‘联盟标准’使中山市红木家具抢占了全国60%以上份额,几年来,产值由几个亿增长至近20亿,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山市质量技监局局长林凯谈起实施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所取得的成效十分兴奋。
上世纪末,随着城乡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山市形成了一批以镇(区)为地理单元,由成千成百家同类生产企业汇聚而成的庞大产业集群,构成了具有“锁具五金”、“红木家具”等一批“一镇一品”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特色经济。然而,在“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特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较小,且多为作坊式加工企业,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质量意识淡薄,相当一些产业没有产品标准或执行落后的行业标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以牺牲廉价资源和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竞争主要手段,成为制约中山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通过实施“联盟标准”,一方面,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产业技术门槛,促进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一些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后,实施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企业通过对标准的贯彻实施,将标准化渗透到生产各环节,避免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后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些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后,由于产业集群统一了“技术门槛高度”,有效地避免无序竞争,推动了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中山市大涌镇红木家具实施“联盟标准”后,企业纷纷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取缔原来落后蒸汽烘干方式,采用先进木材烘干技术及生产工艺,出材率由60%提高到95%,损耗率降低到5%以下,有效地节约了木材资源,不仅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而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在研制小榄镇《弹子插芯门锁》“联盟标准”时,为保持小榄镇锁具在全国同行领先优势,立足于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水平且与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的“联盟标准”,认真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标准,积极采用了目前最先进欧盟及美国标准技术指标,为制订高水平的“联盟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质监局组织企业和专家对该镇40多家洗、染机械企业制定联盟标准后,企业相互之间竞争发生了变化,以前暗斗,“斗”的是价格,现在明斗,“斗”的则是质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番禺区沙湾镇洗、染机械行业开始起步并发展迅猛,并远销中欧、美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以上。近年来,由于这种产品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便采用低质低价策略相互暗斗,个别大的企业迫于压力也加入价格战,导致产品利润迅速下滑,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007年3月,此事引起了番禺区质监局的高度重视,在该局和镇政府组织和引导下,沙湾镇7家大型洗、染机械企业走到了一起,通过交流与合作,成立了洗、染机械标准联盟,联合起来进行核心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并着手制定了共同的联盟标准。此举,以标准联盟的方式将企业聚集在了一起,使企业认识到只有制定严格的标准,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行业化”,合理设定行业产品质量门槛,才能避免通过降低产品质量破坏行业秩序的现象,引导市场从盲目混战走向良性竞争,间接争夺了行业标准话语权。
顺德的“联盟标准”遵循的是“高于国家标准,体现顺德优势,引领行业发展”原则,使“冷凝式燃气”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电压力锅“联盟标准”、“玻璃机械”联盟标准具有前瞻性并反映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南海以“政府资助、协会推动、企业主导”的模式,通过建立门槛,帮助筒灯产品企业建立联盟标准,提高整个区域的产品质量,该标准填补了筒灯产品在国家、行业标准方面的空白。
随着全省119个联盟标准的推出,不仅对广东经济发展、促进企业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建立标准联盟和制定区域性联盟标准,也将对国内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两万项国际先进标准
提升广东核心竞争力
广东因制造业发达而扬名,而忧患也恰恰在于制造业。
GDP稳居全国第一位的广东,不再单纯追求GDP速度,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更好地使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这就是,通过技术标准战略解决由“广东制造”转向“广东创造”的转变。
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东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好地树立“服务、科学和法制”的观念,把标准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稳外贸”的工作大局,推动标准化工作融入广东经济发展主战场。以技术标准战略促使“产业集聚”进一步升级,加大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力度。
措施之一:切实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一是建立体现广东制造业优势的先进标准体系,优先将十大振兴产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列入“十二五”标准化工作要点,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进一步加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的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先进企业标准研制。全省每年至少选择10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企业,率先建立起国内领先及世界一流的企业产品内控标准,推动重点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大力推动“联盟标准”。在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中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联合发展,打造区域品牌。
措施之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一是重点围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相应标准体系,推行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广东成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二是推动旅游产业标准化。在国家旅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指导下,推动成立广东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建立广东特色的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发布旅游业发展急需的地方标准;在已有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旅游业服务产品(承诺)公共监督机制。三是推动标准科技服务产业链的发展。加大对标准研究、咨询、服务、检测、认证等标准技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评价机制,规范认证市场;引进吸收精益生产模式(TPS)、全面质量管理(TQC)等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提升和供应链优化提供全程服务。
措施之三:强化现代农业标准化工作。一是支持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精品农业,其他地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将示范区建设与地理标志保护和区域品牌创建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省级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组织制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对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发挥标准化在农村内需市场中的保障作用。建立农村内需市场中农业生产物资、工业消费品等主要产品的国家标准审核机制,在农村内需市场的主要渠道,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保证机制。
措施之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的重点突破。一是选择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较强产业化的优势企业,开展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发挥标准竞争的整合优势,推动创新型企业组建标准联盟。推广“闪联”联盟经验和做法,开展高新科技产业标准竞争的运营模式研究。二是建立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相融合的长效发展机制。在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基础上,建设产、学、研联动创新成果标准化转移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调的机制研究,重点解决通过标准转化,提升专利技术利用率的问题。三是重点抓好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社区和区域终端信息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制定工作;研究制定配合信息安全强制性认证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四是推动应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提高全省物流业科技水平。
措施之五: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战略定位、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全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预案,加快建立健全应对工作协调组织、信息网络、预警体系、反馈系统、评议机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库、数据库和专家库,注重相关部门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分析、评议与对经济影响程度的研究和控制,整体增强全省出口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熟悉贸易规则,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保持广东外贸经济平稳增长。
围绕“五项措施”,广东将进一步加快组织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争到2015年全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量将突破两万项,采标率达到85%以上,从而将促进产业升级,大幅提升广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