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
仪器信息网 · 2011-06-24 10:24 · 45615 次点击
教育质量是中学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普及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知识和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核心是树立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注重学生个性、潜能、需要、兴趣、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校质量体系各要素和分体系都不能脱离整个管理而单独存在,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其在体系中的性质与功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社会质量管理体系都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另一方面,体系整体功能不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另外,质量管理体系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其他的管理体系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动态性是指结构的可变性。系统结构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性。系统结构是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向组合、由新的无序向新的有序自身螺旋式循环向上优化的。质量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说明:要管理好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对学校的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通俗地说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它是一种以为中心,强调制定严密的、完善的规章,强调服从性和统一性,强调定量考核与评价。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其自觉行为,主要包括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形象管理等诸多内容。它以管理人的思想(包括信念和价值观)为重点,强调将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加强情感、信念、价值观的培育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
任何管理都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在一定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想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具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目标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予以量化,制定具体的目标值。
学校在制定完质量目标后,要把质量目标与学校有关(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各(院)系等)结合起来,根据质量目标对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并在不同职能机构和层次间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上下沟通快,中间层次少,有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
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应该打破现有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化地为牢”的局面,加强不同学校间的协作,形成网络化的结构。
第三,团队化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都主张团队合作,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力求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质量成因分析必须引入因素。原因主要表现在:
第一,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合理调配教育过程的各种内生变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质量管理制度作为人在竞争与合作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契约综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保证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质量管理制度可以为各保证主体提供充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制度thldl.org.cn,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是学校实现质量目标的有利措施和基本方针,是学校价值观、管理哲学的反映,也是学校质量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体现。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之后,为使参与管理过程的各种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能朝着质量目标的方向有序运转,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构建教学质量管理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方面入手,按照“输入—过程—输出”,建立招生、、升学等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招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先修和重修管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考试管理(包括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试卷管理等)、学生奖惩制度、学位管理、学习管理、升学和高校的联系等相关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这些环节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教师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学科梯队建设制度、教师的职务聘任与工作量制度、教师教学规范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师奖惩制度(包括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比、奖学金发放、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师例会制度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