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艺术:领导方式也要“应景”

  Baike ·  2011-06-25 09:43  ·  39292 次点击
领导方式并不是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要来一个180°的转换,为什么?因为领导情境变了。领导情境会是什么样的情境,常规发展是一种领导方式,非常时期,出现危机的时候,又是一种领导方式,不同情境下,领导方式是不同的。
船长和大副的不同。船在正常航行时,一切有程序,大副足以应付,此时可以放权、授权。但非常时期,大副难以胜任,按部就班也显得苍白无力。船长就不一样了,他不会按程序办事,而是当机立断、力挽狂澜。非常时期来不得那么多的程序,救急如救火,所以船长就会提出不同的方案,甚至弃货。
总统和总理的不同。总统和总理都是首脑,总统统治国家,总理治理国家。表面上平分秋色,但当真正对外宣战的时候,则是总统行使权利。
老板和经理的不同。常规时期,更多的叫做管理,非常时期更多的叫做领导能力。这两个时期都有管理和领导,但是非常时期,领导的特征更重。什么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古代历史上,皇帝和丞相的关系就是领导和管理,丞相更多的是管理,皇帝更多的是领导。管理是常态的,领导是非常的,所以只有领导才知道非常时期怎么切换,如果不懂得切换,往往就会犯错误。
列宁的妥协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利用这一薄弱环节,取得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十月革命”后,世界大战并未结束,列宁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急需一个和平的环境。为此,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宣布退出战争,并立即着手在布列斯特与敌对国德国谈判,希望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但德国采取强硬立场,提出要以割让大片领土为条件议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么接受苛刻的条件,要么与德国作战。
当时党内相当多的人沉醉于革命的胜利中,以盲目的热情对待严酷的现实,反对缔约。而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缔结和约才能拯救国家。但中央委员会没有采纳列宁的意见,德俄和谈破裂。德国开始向苏俄发起全面进攻。
形势万分危急,列宁发表《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告人民书,号召人民起来保卫苏维埃政权。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踊跃参军,成功扼制住了德军对彼得格勒的进攻。但德军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形势每小时都在恶化。列宁先后作了8次发言,并声明,如果还继续采取空谈革命的政策,他就要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由于列宁坚持不懈的说服工作,会议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同德国签约的报告。
众所周知,共产党人宁死不屈,从来不向恶势力妥协,甚至可以用鲜血和生命同敌人斗争到底,但作为最高领袖的列宁,却在非常时期向敌人妥协。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以空间换时间,为苏维埃俄国赢得了建设国家的宝贵时间。
列宁的妥协换来了生机,经济危机下的企业领导者们是不是也需要忍辱负重呢?是打肿脸充胖子,还是收起你手里的刀?危亡关头,领导者需要的是有效领导,方式、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带领企业绝处逢生,凤凰涅。
领导的thldl.org.cn就是随机应变方显英雄本色,死要面子只能活受罪。
这就是领袖的思考,而卫兵的思考是什么?你不能进!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