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管理艺术
Baike · 2011-06-25 09:44 · 25724 次点击
无为是人生观的至高境界,也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师法自然、顺应客观的管理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相应的整体素质。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而长远有为的一种企业管理与经营的策略。
一、无为并非不为
顺应客观,无为而治,并非是让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在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并制定合理的方针、策略。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人在许多场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只要默默无言,就足以使对方慑服了。就像诸葛亮布下空城计,看上去空空荡荡,反而给敌人一种受到包围的不祥预感,只得夹着尾巴溜走了。“欲擒故纵”、“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镇定自若,挥洒自如。这是在个人为人处世和企业经营或谈判技巧中都可运用的高招,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无为而治”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大治和大。“无为”表明的是管理者不必事必躬亲、巨细皆涉。如果这样,管理者自身就会陷入细末琐事,而忽略了企业“大政方针”的筹划和把握;反之,员工的创造性也极大地受到抑制。因此,“无为而治”的根本内容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得以“解放”各自不同的智慧能量。
索尼公司在这方面就堪称为一个典范。索尼公司对全体职员的献计献策活动实行奖励制度。现在的索尼,平均每个职员一年间提出的改革方案达13件,其中大部分都是使生产操作简单化、工程信誉高度化、生产流程效率化等方面的内容。
盛田昭夫经常劝告职员,对上司之言千万不可囫囵吞枣。他对企业领导人的要求是:把发挥部下的能力和独创精神看得高于一切。
盛田昭夫讲了他与一位美国合资的美方董事的谈话。那位董事说,他的出了一宗事故,但责任者却查不出来,十分挠头。继而他问盛田昭夫,在日本人的企业里,无论如何也无法确定一个肇事者,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盛田昭夫回答他说,大家对一宗事故都抱有责任感,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岂不是件好事?反之,就算查清犯错人并处以重罚,除了令全体职工不寒而栗、心灰意冷之外,又能收到什么效果呢?
所以盛田昭夫告诉他的职员:“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就大胆地去干;即使失败,也一定要从中学到一点什么东西,使自己绝不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
无为的管理艺术thldl.org.cn二、实现“无为”向“有为”的转化
“无为”是手段,是“末”;“有为”是目的,是“本”。一味地放任,不讲原则、制度、纪律,这样的无为肯定会造成胡为、乱为、无所作为。从放到收,实现“无为”向“有为”转化,才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无为”的反叛,其区别有三点:第一,领导者应尽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第二,不要实行使下属负担过重的政策。第三,对下属的各种活动尽量避免介入或干涉。那么,这是不是说领导者对一切都不管,而无所事事呢?事实绝非如此,聪明的领导者要随时留心下属的动向。但是,若因此而日出怨言或是发牢骚,那么这样的领导者并不称职。因为无论工作多么辛苦,都是自己应负的责任,所以表面上不应显出痛苦的样子,而要以悠闲自在的精神状态面对下属。
现代的组织也适用此理。如果主要领导事必躬亲,不但会打击下属士气,而且自己也会累得挺不住。身为主要领导,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是他的责任。日常的工作要交给各部门的主管去办。如此一来,自己才会腾出精力构想经营大计。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的领导者,其企业绝不会有光明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