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

  仪器信息网 ·  2008-06-29 10:09  ·  35471 次点击
目录
无线电通信
正文
配图
相关连接
无线电通信
正文
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电通信的方式有:双向通信、单向通信;单路通信、多路通信;直达通信、经过中间站转信。无线电通信建立迅速,便于机动,能同移动中的、方位不明的以及被敌人分割或自然障碍阻隔的对象建立通信联络,广泛用于地面、航空、航海、宇宙航行的通信,是战时的主要通信手段。但无线电信号易被敌方截收、测向和干扰;有的无线电信道不够稳定,易受电离层和大气层变化的影响。
起源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在其《电学和磁学论》一书中,总结和发展了19世纪前期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过程在空间是以相当于光的速度传播的,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从而建立了电磁理论。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H.R.赫兹在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磁理论的建立和电磁波的发现,为无线电通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895年俄国物理学家A.C.波波夫和意大利物理学家G.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
频率及性能无线电通信所用的频率(波长),分为12个频段(波段),见表。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449zz0n4330nplsdyny.jpg无线电通信
长波及更长波段的通信,能进行稳定的远距离通信,并可透入岩层和海水一定的深度,但需要有大功率发射机和庞大的天线系统。在军事通信中主要用于对潜艇通信、地下通信和海上导航等。中波通信主要用于广播,也用于航海、航空的通信及导航等。短波通信,可用较小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相对地说设备简单,容易开设和撤收,便于机动,在军事通信中有重要作用;但信道不够稳定,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大,也易受太阳耀斑和核爆炸的影响。超短波通信受干扰小,视距通信一般不受天候、昼夜的影响,通信较稳定。超短波用于超视距通信时有超短波接力通信、超短波散射通信和流星余迹通信。微波通信,频段宽,通信容量大,受干扰小,通信较稳定。微波用于长距离通信而采用接力的方式,称为微波接力通信;利用对流层散射传播进行通信,称为对流层散射通信;利用人造卫星进行转发,称为卫星通信(见通信卫星)。在地面上的超短波和微波视距通信,易受地形影响。
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新的频段,提高频谱的利用率,扩大通信容量;加强抗干扰能力;采用数字通信技术,提高通信的保密性和通信速率;采用微处理机技术,提高通信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采用微电子技术,缩小通信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提高机动能力;各种通信方式结合使用,组成综合的通信网。
配图
相关连接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