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图
仪器信息网 · 2008-07-05 16:33 · 27948 次点击
目录
发展简况
类别
编制原则
表示方法
世界经济地图上的中国
发展简况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537e7x1xdi9t97wtah3.jpg经济地图
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始经济地图起源很早。随着地理学和地图学等学科的发展,经济地图的内容、形式和编制方法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在19世纪末经济地理学形成以后,经济地图发展很快。20世纪30年代苏联编制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其中第2卷包括大量的经济地图,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苏联工业、矿产、电力、农业及交通运输等经济发展情况,在资料完备、编印技术、学术水平方面都很突出。其他一些国家也出版了包括有一定数量经济地图的世界地图集,如英国、德国、美国等。6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还专门出版了经济地图集,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金陵大学J.L.卜凯教授编制的《中国土地利用图》图集,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统计地图集。40年代,中国地理研究所编制出版的《四川省经济地图集》,则是中国第一本省区级经济地图集,内容比较详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和省区地图集中大多数包括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概况图,部分省区还单独出版了经济或农业等专题的地图集。近20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为编制经济地图提供了更为方便、准确的工具和更多的信息,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地图的发展。
类别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537ss0w0ss6n22aj3r2.jpg经济地图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综合经济地图和部门经济地图两类。
①综合经济地图。反映制图区域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结构和发展水平综合情况,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多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又称经济地理图。
②部门经济地图是反映制图区域某一种生产部门的情况,还可以分为基本经济部门地图和专业部门经济地图。前者如工业地图、农业地图、能源地图、交通运输地图和商业地图等。后者如轻工业地图、重工业地图,甚至更具体的钢铁工业地图或纺织工业地图等。此外,土地利用图从广义来说,全面反映地面覆盖的情况,包括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其他用地,因此可以说是综合经济地图的一种;从狭义来说,可以着重反映农业用地状况,或者着重反映城市用地状况,所以也可以属部门经济地图。
编制原则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537l6uvi7h8mj8vxzh8.jpg经济地图
①突出地图主题,使编制目的明确。例如在选择底图要素时,要舍弃与主题无关的要素。
②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由于行政范围的变化,经济资料往往不够完整,需要将资料订正,使之与图上的行政范围吻合。同时,经济地图一般都是反映同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所用的经济资料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另外,选择资料的时期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从而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现象的特征。
③指标的统一性。编制经济地图所采用的经济指标应当完全统一,才有可比性。不能在一幅图上某些地方用产量指标,另一些地方用产值指标。此外,指标的比较值量应当相同。例如牲畜分布图,必须把大小牲畜换算成标准头数才能进行比较。在确定分类、分级的数量指标时,还要考虑能够客观反映经济现象的规律。
④地理位置的准确性。对于某些有准确地理位置的经济现象,应当保持它准确的地理位置(如工业地图)。对于某些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的概括性的经济现象,也要保持它所在地域的(如所在行政区)地理位置的相对准确。⑤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不同类型的经济地图的表示方法,要选择最适合内容的符号来表示,使之能明确反映经济现象。
表示方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537elp0ashah0wpp5rh.jpg经济地图
编制经济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下列8种:
①符号法:用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图形表示点状分布的经济现象,具有明显的地理性。它是经济地图基本表示方法之一。符号的颜色和形状可以表示经济现象质的差别,符号的大小可表示经济现象量的差别,符号内部的划分可以表示经济现象的结构,符号的位置可表示经济现象的具体分布。这种方法适于表示工业、城市人口、交通枢纽等地理现象的分布。
②范围法:用颜色、线条、图形等勾绘某一经济现象在地图上的分布范围。这是表示一定分布面积的经济现象的简便常用方法,一般适用于表示矿产的区域实际分布现象。
③底色法:用不同颜色把全部制图范围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只表示经济现象的性质差别,又称区域法。一般适用于表示经济区划、土地利用等区域现象。
④点法:图上绘出的每一个点都有固定点值,将经济现象的数值按点值折算为点数,根据点数疏密和范围反映经济现象的分布和数量。它是表示经济现象大面积分布的常用方法,一般适用于表示人口分布、作物布局等。
⑤等值线法:把图上拥有相同经济指标的地点连接成线,以表明制图区内各地生产发展水平的差异。编制经济地图所用的等值线法与地形图的等高线、海洋地图的等深线、气候图的等温线和等雨量线、等压线的方法相似,但由于经济现象在分布上往往是不连续的,只能利用相对数值制图。它适用于编制人口密度、垦殖指数等图幅。
⑥动线法:用各种有指向的窄带、或带箭头的线条来表示经济现象在区间移动的情况,也就是表示经济现象地理位置变更的路线、方向、方法和速度。它适用于表示商业贸易、运输路线等。
⑦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一种经济现象的相对数量指标在大面积范围内分布的状况。一般适用于表示按人口平均占有的粮食或按劳力负担的耕地。
⑧图形统计法:利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统计资料,以面积不同的图形表示经济现象的绝对数值。它与分级统计图法一样,都是以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不能表示行政区内经济现象的差异性。适用于表示各种物产增长、变化等现象。以上8种表示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几种配合应用。
世界经济地图上的中国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538l63nxuu8xw8yal2m.jpg经济地图
加入WTO后,中国在国际经济棋盘上究竟能够占据什么位置?这是政府和企业界都想求解的问题。一些战略分析员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最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的生产车间。而她在寻求更好增长水平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提高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定位:全球加工厂
在世界经济的大棋盘上,中国有两样东西非常突出:第一个是13亿人口和过去20年年均高达9%的经济增长,最终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性市场;第二,中国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使她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生产方面具有最佳的竞争力,这也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起点。“现在我们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单产在全球都数一数二,在国内打得头破血流,但它们的出口占整个世界市场的份额都只有1%左右。”中国银行行长经济顾问朱民博士说,“我们必须眼光向外,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基地,面向全世界提供工业制成品,这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但这个战略本身也包含很大的潜在风险。亚洲金融危机证明,技术、资本和市场都在外面,只有生产在国内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经不起冲击的。这就使中国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中国发展的基石是全球化的制造业,但亚洲金融危机表明这样做是很脆弱的。不过这也要具体分析,朱民说:“目前看来,对于市场在外,大家都认为是没有问题的;资金在外,如果有一定的市场条件加以规范,问题也不大;唯一的问题是技术不能在外,而这恰恰正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
香港贸易发展局前主席、香港利丰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国经认为,在未来中国的经济竞争中,产品的生产和分销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更像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将从国内向全球扩展,最终形成全球供应链。在这一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将是重要的一环,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制造与分销中心,成为它们向全球提供产品的基地。
这两方面优势的结合,将成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因素。然后还可以此为跳板,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香港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环节,不仅仅是运输中心,也会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的中心,并以此在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一个核心地带,凝聚资本、技术等资源。”冯国经说。
中国面临的两大挑战
高盛国际集团(亚洲)副董事长肯尼斯·柯蒂斯认为,中国在加入WTO后走向繁荣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国每年的新增存款高达4000亿美元,要比美国大很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却因为投资方向和回报的原因流到了国外。柯蒂斯大惑不解地说:“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中国各级政府想方设法在全世界招商引资,拿出了种种优惠政策;但另一方面,国内却有如此多的闲置资本没有被动员起来,最终或者是存进了银行,或者是流到了境外。”
存款大多通过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流向了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尽管比国企的增长要快三四倍,却很难得到资金支持。而资金一旦停滞在了某些领域不能快速流动起来,就非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是在不断损坏价值。“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广泛的改革,我们才能看到这些资本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使人们辛辛苦苦存下来的钱真正推动经济的实质增长,并且得到增值。”柯蒂斯说。
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有两个迫在眉睫的巨大压力使中国不能丝毫掉以轻心。一是道路、交通、通信、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它们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了明天的增长质量;另一个压力则是日益逼近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问题,随着老龄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年轻的人口,人口结构的金字塔就会发生倒转。如何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将是日程上的首要问题。其中,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则是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养老金资金,把它们投入到回报最好的经济领域和企业之中。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中国将会在增长质量和未来的养老金支付方面取得双赢的结果,否则就只能是双输的结局。
另一大挑战是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天中国城市化的比率是30%,30年后将会达到60%,也即意味着新增5.5亿的城市人口,这可是美国人口的两倍!到时候,将会有8到9亿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核心城市市场。柯蒂斯说:“这固然会对社会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投资带来沉重压力,但如果能够把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比较有效地开发出来,由此所释放出来的潜力将难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