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时

  东方 ·  2008-09-04 11:57  ·  40165 次点击
目录
术语简介
计算方法
测量方法
术语简介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821sv1yfhfapuqdyf00.jpg恒星时
恒星时是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标示的天球子午圈值,是一种时间系统,以地球真正自转为基础:即从某一恒星升起开始到这一恒星再次升起(23时56分4秒)。考虑地球自转不均匀的影响的为真恒星时,否则为平恒星时。以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
春分点相继两次上中天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恒星日,等于23时56分409秒平太阳时,并以春分点在该地上中天的瞬间作为这个计量系统的起点,即恒星时为零时,用春分点时角来计量。为了计量方便,把恒星日分成24个恒星小时,一恒星小时分为60恒星分,一恒星分分为60恒星秒。所有这些单位统称为计量时间的恒星时单位,简称恒星时单位。按上述系统计量时间,在天文学中称恒星时。恒星日与太阳日。一颗遥远的恒星(小红圆)和太阳中天,在当地的子午线上。中间:只有遥远的恒星中天(一个平恒星日)。右:几分钟之後太阳才中天完成一个太阳日。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含24个恒星小时。所以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相对于本地子午圈的时角。因为恒星时是以春分点通过本地子午圈时为原点计算的,同一瞬间对不同测站的恒星时各异,所以恒星时具有地方性,有时也称之为地方恒星时。
计算方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8217kp3d7i3gg4zgzqr.jpg恒星时的起点
恒星时:是春分点距子午圈的时角。对应于地球上每一个地方子午圈存在一种地方恒星时。恒星时是世界时0时(北京时间8时)的格林尼治恒星时。
粗略地说,此恒星时可看作是各地子夜0时的地方恒星时,也就是当地子午圈上恒星赤经的数值。例如,5月6日子夜0时的恒星时为14时55分48秒。
此时可见牧夫座a星(赤经为14时16分)在子午圈偏西一点,天蝎座a星(赤经为16时29分)在子午圈东面。要求某地任意时刻的地方恒星时s可由下式s=m+So+Mμ计算。式中m为地方平时,M为与m对应的格林尼治平时,So为当日的世界时0h的恒星时,μ=1/365.2422。
例如求南京(经度λ=7h55m04s)3月31日北京时间19h35m时的地方恒星时。
由已知的北京时间求南京地方平时m=19h35m+(7h55m04s-8h)=19h30m04s;查天文普及年历可知3月31日世界时0h的恒星时So=12h33m52s;由地方时m求对应的格林尼治平时M=m-λ=11h35m,进一步求得Mμ=1m54s。
所以地方恒星时s=m+So+Mμ=8h05m50s。时角t=赤经a-地方恒星时s。
测量方法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0824u0kh33a0033gfmsu.jpg在黑洞吞噬恒星时才会产生的现象
1、干涉测量法(nterferometry)
是解决遥远星体观测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该方法将两个或更多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结合起来,所以观测结果的分辨率能够达到一种“超级望远镜”的效果,这个超级望远镜的直径等于这两个(或更多个)望远镜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可能会有好几百英尺。
这种超级望远镜干涉计(VeryLargeTelescopeInterferometer,简称VLTI)能够让天文学家达到1毫角秒(milli-arcsecond)分辨率的目标,这相当于在50千米之外看英文的句号那样的小点。
天文学家将干涉测量法和光谱学结合,或将不同的光着上不同颜色,来检测这些年轻恒星喷射的气体,这种喷射可能与恒星的形成过错有关。对于造成这种喷射的确切原因,天文学家们已经争论了很久。“至今这种年轻恒星气体喷射的原因仍在争论之中,因为以前的设备分辨率过低,不能用来研究靠近恒星周围的喷射气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射电天文研究所的斯特凡·克劳泽(StefanKraus)说:“但是结合光谱学和干涉测量法,VLTI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区别造成我们所观察到的气体喷射的物理机制。”
2、气体喷射
至今为止的大部分干涉测量法都只研究了紧紧围绕着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但天文学家想更靠近地观察同一区域内的气体。“尘埃只占拱星盘总质量的百分之一,气体是主要组成部分,而气体的喷射可能决定了正在形成的行星系统的构造。”该研究领导人之一,法国格勒诺布尔观察研究所(ObservatoiredeGrenoble)的埃里克·塔图利(EricTatulli)说。
科学家猜想,气体喷射可能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物质被吸到恒星表面上,另一种是气体就像来自于拱星盘的风一样喷射出。该研究为这两种机制都找到了证据。
对这六颗恒星的研究中,其中两颗显示出吸收物质的证据。另外四颗则显示物质流出的证据,不是作为恒星风(stellarwind)延伸出来,就是像来自于拱星盘的风。其中一颗恒星的尘埃区域似乎比预计的更接近这颗恒星。尘埃如此接近恒星,因此温度可能高得足以让它们蒸发。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所以天文学家怀疑,该区域的气体可以屏蔽来自恒星的光,使它们不至于被加热到蒸发。
这些新的观测报告显示,我们有可能研究围绕新生恒星的拱星盘中的气体部分,而将来的观测可能产生更多关于恒星形成的有价值的资料。恒星虽然遥远,相信将来会变的离我们的视线很近,人类的智慧是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肯能等不到那天,能感觉到它们一点点向我靠近。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