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学
仪器信息网 · 2008-10-23 11:50 · 19001 次点击
定义和研究范畴
科学计量学(英文:Scientometrics)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如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产出(如论文数量、被引数量)和过程(如信息传播、交流网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学分支学科。
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有一定的交迭。由于科学活动的产出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科学文献,因此对这类文献进行的定量研究既是科学计量学研究,又是文献计量学研究。同理,用定量方法处理科学信息的产生、流行、传播和利用,则既属科学计量学研究,也属信息计量学研究。但科学计量学也有独特的研究领域,如对科学创造最佳年龄结构的研究,出重大科技成果时科学家年龄的频度分布规律的研究,等等。
科学计量学的研究结论较为客观,它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从而为科研管理工作和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学科发展史,国内外研究现状
1961年美国科学史家普赖斯发表《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为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他通过对科学杂志、文献等统计研究,论证了科学知识指数增长律。由此他被认为是“科学计量学之父”。
1963年,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加菲尔德博士创立《科学引文索引》(SCI),为科学计量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前苏联学者多勃罗夫和纳利莫夫在1969年提出科学计量学这一术语。1978年国际知名匈牙利科学计量学家布劳温等人创办国际首家《科学计量学》杂志。前苏联与东欧各国在科学计量学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1994年,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1SSl)在荷兰正式成立,德国克雷奇默(H.Kretschmer)博士(女)为首任会长,1995年由印度学者森(SubirkSen)博士和出版商潘台(Dr.Pandey)博士创办同上述学会同名的学会刊物,标志这门学科已得到国际认可。
这门学科研究范围很广,同情报计量学难以区分。凡是科学学研究中的定量问题均是其研究内容。如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科技指标、科技力量分布、科研绩效、科学发现等定量研究均有成功之例。
按照ISSI的宗旨,其定量研究的领域有:科学技术和其他重要学术情报的定量研究;科学学、技术学、社会科学、艺术学和人文科学的定量研究;情报的产生、传播和使用的定量研究;图书馆、档案和数据库等定量研究,以及情报方面的数学模型研究。对同一个科学学问题采用不同定量方法,其结果可能差别很大。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和统一定量标准,提高其应用的权威性、标准化,是其理论、方法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国外,欧洲的荷兰、匈牙利、比利时、德国和英国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且形成了一些研究中心,如荷兰莱顿大学。美洲的美国有一批活跃的科学计量学研究者,但没有形成很集中的力量;墨西哥近年来在该领域的进步较快。在亚洲,目前印度的科学计量学研究最强。
我国的科学计量学由已故的赵红州先生开辟了道路,并吸引了相当一批有志者的投身参与。90年代是我国科学计量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表现在:中国科学学和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了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几次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已有十几种学术期刊发表该领域的论文;各级各类基金,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别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社会各界对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成果给予更多的承认,并试图将之应用于科研绩效评估、科学基金评审等。国际科学计量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比利时的Egghe先生1998年底在参加北京“大学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研讨会”时认为,中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具有相当的水平。如果增加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它应当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主要科学问题
科学计量学试图通过定量方法寻找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或准规律,并为更有效率地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指导。典型的科学计量学问题有如:
(1)科学研究的生产率问题;
(2)科研资金投入的最优化;
(3)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和确定资助重点;
(4)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识别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以至科学活动同技术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跨学科研究和理性的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5)通过科技产出指标进行科研绩效评估;
(6)描述科学活动规律和准规律的各种数学模型,如“成功导致成功”的数学模型,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帕雷托分布,等等。
(7)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研究科技人才和科技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