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统一之路

  Aaron ·  2008-11-08 11:16  ·  41863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092046dfwuquddrw7mxd5u.jpg
目录
概念
研究现状
概念
解决了“粒子质量生成”问题,就能发现传递电磁力的光子,传递弱核力的中性玻色子W±、Z?,传递强核力的π±、π°介子,都是反引力在与引力对抗中的不同态,它们都是由夸克、轻子产生,结构材料相同,都是由反引力子与引力子构成。
在光子中,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是统一的,即表示为统一的反引力场。光子是反引力与引力完美的对立统一体,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完全对称,因此质量为0。其它有质量粒子都是因为存在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不平衡、不对称,才生成质量,“不平衡”就存在释放能量的需要,且不平衡度越高,生成的质量就越大,释放的能量就越高,如质子、中子的质量大,是因内部不平衡度高,因此释放的能量大,如强核力。再看电子、中微子,它们内部不平衡度越来越小,因此质量也小,释放的能量也少,只参与电磁力、弱核力的相互作用过程。
反引力如何分化成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光子、电子、中微子、夸克等单一粒子的差别仅在于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的分布、强度不同,反引力子和引力子的数量不同,其中夸克中的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很不平衡,极易衰变成光子,只有三个夸克组合成“质子引力场”,才能稳定,因此质子的质量大,夸克的不平衡使质子、中子等重子具有释放强大能量的潜力,当质子、中子组合成“原子核引力场”,在这种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核子的内源不平衡被瞬间释放出来,核子中的反引力子、引力子组合成光子,向外直线辐射巨大能量。
核子中存在着三种势垒,即三种反斥力,在10-12厘米附近为电磁力(库仑斥力),在10-13厘米附近为强核力,在10-15厘米附近为弱核力,这三种势垒都是在质子引力场或原子核引力场的束缚下形成的。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就是反引力的不同表现。质子中的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很不平衡,因此在10-13厘米以下表现为反斥的强核力,在其外围的引力子流也特别密集,表现为强大的吸引力;在10-12厘米附近,反引力场与引力场的对抗正好处在产生电荷的阀值上,使质子带电;在10-15厘米附近,反引力子与引力子数量少,对抗度低,因此表现为弱核力。
在电子中,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的对抗正好处于产生电荷的阀值上,使电子带电。在中微子中,左、右引力场,左、右反引力场相对平衡,低于产生电荷的阀值,因此中微子是电中性的,且质量小。
研究现状
目前发现的重子、轻子、介子、超子等众多粒子,使粒子物理理论出现一片混乱,人们搞不清它们之间真实关系,但真实的粒子世界必然是非常有序的,就象现在人们已了解的原子世界和分子世界。现在的混乱是因为人们对它还不了解,就象几世纪前人们对原子和分子的认知。现在的粒子物理学家就象几世纪前的化学家,目前人们对粒子是否为物质最基本单位的争论,与十九世纪的人们对原子的争论相似。
笔者提出的粒子模型非常简单、合理,显现大自然质朴、对称的美,在这种模型中所有粒子都是反引力子与引力子相互制衡的对立统一体,是反引力场与引力场的平衡体。所有粒子的差别只在于反引力子与引力子的数量不同,左右反引力场与左右引力场的强度和运行方向的差异。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稳定粒子是反引力场与引力场长期平衡、对称的产物,介子、超子等所有不稳定粒子是稳定粒子转化中不稳定的中间态,在这种转化中反引力子和引力子,反引力场和引力场还未形成平衡。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是反引力在与引力对抗中分化而成的。
今后可将粒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稳定粒子,只有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这四种,如果加上进入原子核引力场才变得稳定的中子及它们的反粒子一共是九种,稳定是粒子的常态,它们构成稳定的宇宙。另一类是不稳定粒子,它们都是稳定粒子转化时的中间态,在不同能量级的加速器中,稳定粒子转化时的中间态是极多的,也就是所谓“不稳定粒子”是极多的,就象是“万花筒”,够人类研究几万年。
过去,人们在探索“超大统一理论”时存在一个很大误区,即把统一所有粒子的希望寄托在寻找同级粒子上,实际上要统一这些能相互转化的粒子必须探索它们是由什么构成,因为它能相互转化必然还有内部结构,不可能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粒子就象一杯水。如我们要统一分子世界,就必须先找到它们是由什么构成,找到了一百多种化学元素,就能方便地将纷纭复杂的分子世界统一起来。如我们要统一原子,就必须先找到它们是由什么构成,找到了质子、电子、中子,就能简便地将所有原子统一起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统一所有粒子就必须从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着手,那什么物质比粒子小呢?这在目前的加速器中是观察不到的,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宇宙天体这个超级实验室,恒星是原子的世界,中子星是粒子(中子)的世界,由中子星塌缩成的黑洞里有什么?只有引力及其载体引力子,因此引力子必然是粒子的结构材料之一,但一种引力子不可能构成稳定平衡的粒子,因为引力子只产生向内的力,必须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力来制衡它才能形成稳定的粒子。我们再联想到宇宙大爆炸之初,引力是最先生成的,根据对称性原则,与引力子同时诞生的必然还有一种同量对称的反引力子,它们是反引力的载体,这些反引力子不可能消失,那今日它们又在何处?那要看引力时刻在与谁抗衡着,无疑是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由此可知它们是由反引力分化而成,所有粒子都是由反引力子和引力子构成。由于反引力的直线向外性,必须在与引力的对抗中才能稳定存在,因此由反引力分化成的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是以粒子为载体。
大统一能标1015GeV是一个极高的能量,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加速器的最高能量为103GeV,与之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如果按照原有的思路走下去,想用今后三百年内人类能制造出的高能加速器来建立“大统一模型”是极难的,因此必须借助于宇宙天体这种天然的实验室,那里的能量是加速器的1012-1030倍,而且是免费的。用现有加速器来建立大统一模型,就象点燃2公斤汽油来推测5000万吨级氢弹的威力,因为随着能量、温度的跃升,实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虽然人造加速器在建立“大统一模型”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但在人类探索粒子级物质的运行程序(运行规律)方面却有非常大的用途,通过仔细观察和计算,可发现粒子在低能量级上的各种运行程序,它是探索粒子奥秘的必要工具,笔者建议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合作建造更高能量级的粒子加速器,使投入的资源形成更高产出。
笔者同时建议创立“宇宙天体量子实验学”,利用天体的超级能量来研究粒子、引力子、反引力子、正奇子、反奇子运行的各种规律。这种天然量子实验室的能量级是人工机器在几十万年内都达不到的,不仅可以进行众多在地球上属不可能的实验,而且投入很低,只需设计高灵敏度侦测仪器。
在宇宙天体实验室中,时刻都在进行着四力大统一的过程。在原子中,引力与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实现对立统一的平衡。在恒星中,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与引力进行激烈对抗,并形成长期平衡,但最终必将是引力获胜,在恒星塌缩成的中子星后,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逐渐走向统一,集聚在中子中与引力作最后抵抗,最终引力将中子压碎,塌缩成引力子和反引力子,反引力子在巨压中转化成引力子,融入纯引力子的黑洞。在黑洞中,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与引力实现统一。加入正确引力的超大统一模型,能使四力简便地统一起来,能使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形成和谐的统一,而过去的错误,恰恰是人们对引力存在极大的错误认识。
目前物理学界探索超大统一理论,太注重理论计算推导,或者是一种纯数学游戏,有时难免走进死胡同。而没有有效利用宇宙天体这个天然的实验室,自然科学的任何真理都存在宇宙中,宇宙天体天天在演绎着各种科学真理,超大统一理论也在其中。真理就展示在我们面前,只在于找对方向。
一百种原子可以统一分子世界,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可以统一原子世界,一种引力子和一种反引力子可以统一粒子世界,一种奇子可以统一引力子和反引力子,统一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的源头是同一的,且越接近越源头就越简明、质朴。
如果将螺旋运行的反奇子与圆周运行的正奇子看成是“弦”,笔者的量子引力理论可容纳经修正后的“超弦理论”。由于传统理论的光速限制,以超超光速运行的类点能量“正奇子”和“反奇子”就被看成是两根“弦”在运动(见图39,40),两者都与普朗克尺度(10-33厘米)相当。正、反奇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其中的“波”态可以理解为“弦”,“粒”态即是指正、反奇子这种类点能量本身。正奇子(d)与反奇子(b)的不同组合就可以演化出宇宙万物,与“弦”的不同振动模式道理是相通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毕竟是近百年前的产物,当时人类的科学认知与今日有着很大差距,特别是相对论的光速限制和对引力子运行路线的错误描述,及对微观引力场的不了解。当爱因斯坦致力于建立“统一场论”,实际上是被他自己建立的理论掐死了,他描绘的引力场不可能与电磁场统一,也给后人建立“超大统一理论”设置了一个陷阱。爱因斯坦用3年时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用8年时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但却花了30年时间而未能建立“统一场论”,说明他的引力理论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电磁场理论已经实践证明为一种较完善的理论,而两者不能统一,问题只能出在他新提出的引力理论上,众多科学家沿着他的思路走下去,结果必然碰壁。从事科学探索工作,出错是难免的,就象爱因斯坦专门设计的“宇宙常数”,而且爱因斯坦的一些思想与当时新兴的量子力学相左,实践证明是量子力学一方正确,但这些错误并不影响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他的许多思想依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爱因斯坦遭受挫折的根源,在于他的方程本身的结构。30年来,他被这一表述中一个基本的缺陷所困扰,方程的一边是时空曲率,他把它比作“大理石”,这是因为它有一种美丽的几何结构,但他很不喜欢这个方程描述质能的另一边,他认为另一边是丑的,他把它比作“木头”,时空“大理石”清晰而精美,质能“木头”却是一堆令人讨厌的混杂物,它看上去形式杂乱,从粒子、原子、分子到岩石、生物、行星和恒星。爱因斯坦猜想有朝一日单靠大理石解释木头的所有性质。对于爱因斯坦而言,木头就是时空的扭折,然而量子物理学想到的是反面,他们认为,大理石能够变成木头,即爱因斯坦的度规张量能被转变成引力子,引力子则是荷载引力的离散的能量包,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人们一直认为不可能在它们二者之间达成妥协。实际上两者都有正确的成分,爱因斯坦指的是天体引力场的引力子运行的结果—“时空弯曲”,量子物理学指的是引力子这种类点能量“本身”,但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粒子和引力子是两种不同级的量子,引力子是粒子的结构材料,如果看到这一点,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在笔者提出的“四力统一公式”(引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中,公式左边的“引力”以引力子为载体,可以代表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代表“大理石”,公式右边的“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以粒子为载体,可以代表由粒子构成的宇宙万物,代表传统量子物理学,代表“木头”,因此推演出“大理石=木头”,两者是一体的,只不过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爱因斯坦站在宏观天体引力场中引力子的角度,传统量子物理学家站在粒子的角度。
从事科学探索工作,最关键是思路正确,如果沿着一条错误的思路走下去,那它的核心成果必将是错误的。
目前,自然科学正朝着“整体统一”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融合自然科学每一个领域,只有不被宇宙万物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不被各种人为设定的学科界线所束缚,才能找到宇宙质朴的真理。
§1.16量子理论的过去和未来
传统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实质上研究的是反引力和反引力场,与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是对立的,两者各有偏废,都是不完备的,即人们在研究反引力时,却时刻受到在其中起到50%作用的引力的干扰,形成混沌,所以在量子力学领域出现了众多的“测不准”、“不确定”和波函数的塌缩,只有将引力量子化,将引力和反引力统一起来,即统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才能臻于完善。而实际上反引力与引力,反引力场与引力场正是在对立中形成统一,在相互制衡中形成稳定的宇宙物质。
薛定谔方程与描写声波、电磁波的那些微分方程相似,属于反引力场范畴(参见图6,9,11,12,13,14,15,16)。
过去人们按照传统的点粒子场论(即反引力场)来处理引力量子化理论,这种方法必然导致无法重整化的发散,因为引力场恰恰与点粒子场相反,呈向内旋涡运行,而且引力子的尺度10-24厘米左右,并以超光速运行,加入上述数据,过去的疑难将迎刃而解。
在量子实验中,观察者的观察会干扰实验结果,因为我们必须接收实验物反射的光子,才能进行观察,而且观察者的介入,会改变实验环境中的引力场与反引力场的分布,也就是说引力子、反引力子、光子会干扰实验结果。
笔者的“量子引力理论”是融合当今天文学、量子物理学、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的产物,笔者发现宇宙中存在“粒子”、“引力子”、“奇子”三级量子,最终解决了困扰物理学界的众多问题。
笔者将相对论和传统量子理论稍加修正,便使之统一起来,不过这当归功于近百年来无数科学家创造出的丰硕成果,如果没有这些作基础,笔者就不可能将众多新旧模块进行重新组合。人类在过去百年内创造的科技成果超过之前三千年的总和,在如此丰厚的科技硕果中,不酝酿出一种具有巨大革新意义的科学理论,反而是件怪事。
在原子、分子、粒子中加入“万有引力”,将使涉及粒子、原子、分子的一系列理论都必须修正,自然科学领域将出现大革新,必将涌现出一大批新理论、新成果,这就为广大科学家提供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就象牛顿、爱因斯坦在不同时期创立引力理论后,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崭新气象。引力奥秘的每一次展现,都能为反引力的人类创造的反引力理论提供重大机遇。
从量子理论的发展方向看,如果将宇宙奇点量子化,就能建立一种包罗万象的、统一自然科学的理论,笔者称之为“量子宇宙奇点理论”,是一种终极理论的雏形,当然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人类的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