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甲基苯胺

  grxlj ·  2009-02-28 22:46  ·  39980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09jxx26zjj6a9xby4x.jpg
N,N-二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又称二甲基替苯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臭味,在空气中或阳光下易氧化使用泽变深。相对密度(20℃/4℃)0.9555,凝固点2.0℃,沸点193℃,闪点(开口)77℃,燃点317℃,粘度(25℃)1.528mpa·s,折射率(n20D)1.5584。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多种有机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合成物。微溶于水。可燃,遇明火会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vol)。高毒,高热能分解放出有毒的苯胺气体。能通过皮肤吸收而中毒,LD50141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3。
目录
基本信息
理化性质
应急处置
管理信息
毒理学资料
应急医疗
监测方法
国家标准
参考资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N,N-二甲基苯胺
英文名称:N,N-dimethylanilin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二甲基氨苯,二甲基替苯胺
CASNo.:121-69-7
分子式:C8H11N
分子量:121.18
危险标记:15(有害品,远离食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黄色油状液体。
熔点(℃):2.5
沸点(℃):193.1
相对密度(水=1):0.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7
蒸气压(kPa):0.13(29.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闪点:62.8℃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香兰素、偶氮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也可作溶剂、稳定剂、分析试剂等。
毒性:高毒。吸入其蒸气或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其毒性和苯胺大致相同。具有血液毒、神经毒和致癌性。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10-6。应避免与皮肤接触。操作现场应有良好通风,设备应密闭。操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管理信息
操作管理: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管理: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废弃管理: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1410mg/kg(大鼠经口);1770mg/kg(兔经皮)。
中毒机制:与苯胺相似,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能更为显著。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有溶血作用。经皮吸收会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长期大量接触也可致肝损害。
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小时,轻度刺激。
致癌性:IARC:可疑致癌物
应急医疗
接触机会:染料及其中间体合成、溶剂、甲基化剂和试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人体危害:毒性表现与苯胺相似,但比苯胺弱,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吸收后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发绀。接触后可出现恶心、眩晕、头痛以及血液的影响。
诊断要点:(参照苯胺)
(1)高铁血红蛋白症其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中高铁血蛋白含量成正比。血中高铁血红蛋白(MHb)浓度在10%-15%时,颜面、口唇、耳廓、指(趾)甲已出现发绀但患者可不出现自觉症状。MHb上升至20%-30%时,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动过速,已属轻度中毒表现。若MHb达30%-50%时,发绀明显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反应迟钝、嗜睡,并有泌尿刺激症状,若MHb上升至50%以上,除出现全身发绀外,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窘迫、各种心率失常、心电图出现T波S-T段改变或有传导阻滞,严重者发生急性循环衰竭、缺氧性脑水肿、昏迷、抽搐而死亡。
(2)溶血性贫血多发生于中毒后2-3天。常有乏力、畏寒、腰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重者发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尿颜色也逐渐加深,并可出现溶血性黄疸和肝损害。
(3)肾与膀胱损害中度中毒常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轻度血尿。若发生严重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管型尿,甚至无尿。肌酐和尿素氮可升高。但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较罕见。
(4)肝损害一般中毒后3-5天出现肝区痛、肝大、压痛、黄疸、血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尿胆原、尿胆素阳性。但功能异常多为可逆性的,一般2-3周可恢复正常。
(5)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和血赫恩滋小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6)尿中对氨基酚增高对氨基酚是苯胺在体内代谢的终末产物,其含量增高与苯胺吸收量密切相关,故不仅有诊断意义,对吸收量及中毒程度也有预测意义。
处理原则:参照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处理原则
(1)立即脱离染毒现场,脱去染毒衣着。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治疗①特效解毒应用,亚甲蓝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的特效解毒剂,小剂量时(1-2mg/kg)为还原作用,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一般先用美蓝1-2mg/kg加25%-5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缓注。30分钟内发绀就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缺氧症状迅速缓解,意识转清。若1-2小时后发绀消失和缺氧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可再重复使用常规量亚甲蓝直至发绀消失。②维生素C对亚甲蓝有协同还原作用,故在应用美蓝同时,以维生素C3-5g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③氧疗,应立即持续高流量吸氧。若已出现缺氧性脑水肿和昏迷者,有报告应用高压氧疗法可取得良效。④防治脑水肿与肺水肿。
(3)防治溶血可给地塞米松20-60mg加10%葡萄糖液20-40ml分2-4次静脉缓注,或于500ml补液内1次性静滴。并使用古拉定(还原型谷胱甘肽)1.2-1.6g加于250-500ml补液中静滴,有稳定细胞膜作用。也可用低分子葡聚糖500ml静滴。同时应用5%碳酸氢钠250ml,或口服苏打片剂1-2g每天三次,使尿液碱化。若已发生明显溶血者,应及早给予换血、红细胞成分输血疗法。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疗法。
(4)膀胱炎治疗加大饮水量每天2000-3000ml,或给5%葡萄糖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3000ml静滴;以利冲洗膀胱。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碱化尿液;普鲁卡因15mg每天3次,或654-2片10mg每天3次,缓解尿痛、尿急、尿频症状。如为出血性膀胱炎者,可给止血剂,如6-氨基已酸2.0g或氨甲苯酸0.4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维生素K310mg肌注。
(5)对症与支持疗法如防治盆血、保肝、防治感染、保持水电平衡。
预防措施:预防首先应当进行工艺改革,加强车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生产设备应严格密闭,防止有毒蕉气和粉尘的外逸,鼓励接触工人多饮水以促进毒物尽速排泄。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别
来源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空气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徐伯洪闫慧芳主编)
气相色谱法
空气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第二版)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最高容许浓度(MA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

5mg/m3
10mg/m3
2.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7)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055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0.1mg/L
参考资料
http://www.chemyq.com/xz/xz1/2735qoprd.htm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