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明

  grxlj ·  2009-03-01 11:35  ·  22078 次点击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384nuppaqpq9p9k8rq.jpg
杜长明
杜长明,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通过研究球形颗粒碳在气流中的燃烧,首先提出外扩散影响燃烧反应的理论,对化学反应学科的早期发展有益。他毕生从事化工教育,参与创办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并长期任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为培养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目录
生平概况
化学工会
人物评价
人物简历
主要论著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生平概况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389lp0404z1k47471b.jpg
杜长明
杜长明,字镜如,四川蒲江县人。1902年1月28日生。1918年考人北平清华学校,1926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两年后人研究生院,师从国际知名的燃烧工程专家荷泰尔教授,进行碳的燃烧试验。1931年秋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碳的燃烧速率》,研究碳的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燃烧现象。他把碳粉做成3厘米大小的球形,悬挂在炉中,并将空气以不同的速度送人炉中,进行燃烧,观测碳粒形状的变化及速率,从而求得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速度。他在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外扩散对于燃烧反应的影响。该文迄今仍被列为对化学反应学科早期发展有影响的论文之一。后来,英国燃烧学会在选录《燃烧》杂志发刊50年来刊登的有影响的部分论文专册时,杜长明的这篇论文也被选录其中。
1931年底,杜长明回国,应先期在清华学校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同学丁嗣贤教授之邀,在安徽大学任教。1932年秋后,他应中央大学之邀,赴南京,任该校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1937年秋,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央大学内迁重庆。杜长明亲自将化工系工业分析实验室和化工原理实验室的仪器药品和教学设备装箱运到重庆,使这两个实验室在重庆正常运转。它们不但为本校学生开出了课程表中所列的有关试验,还为邻近的重庆大学、兵工大学、中央工专等高校解决了学生试验的问题。1943年后,杜长明为了解决当时抗战后方物资供应紧张的问题,也为了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并为系内教师谋求一些津贴,在系内开展了一些化学品的制备工作,为航空部门提供了所需的塑料及溶剂,为橡胶厂试制了锌白等,受到了有关方面的欢迎和重视。
在重庆时期,他为高年级学生讲授“化工原理”,还为二年级学生讲授了一个学期的“化工概论”,使学生能较早地对化学工程的学科内容有所了解,以便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作准备。杜长明教育有方,深得学生爱戴。在杜长明到化工系任教10周年之际,尽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困难,但学生们还是特地为他举办了一个任教10周年的茶话会。除化工系师生外,工学院院长和各系主任也应邀参加。茶话会开得简朴隆重,气氛热烈,充分反映了学生们对他的爱戴之情。他的学生,包括现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鉴远、陈家镛、楼南泉、闵恩泽、陆婉珍、梁晓天等,至今还经常赞颂杜长明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杜长明在美国求学期间,与同时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的张洪沅、顾毓珍等人一道,于1930年发起组织成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杜长明被选任总干事。回国后他仍长期担任该职。在中央大学工作期间,杜长明还被选为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任职达8年之久。
1946年夏,中央大学由重庆迁回南京。杜长明因休假,仍留重庆,接任新建的重庆印刷造纸学校校长,并兼重庆大学教授。1946年12月中旬,杜长明到南京,向教育部述职,并为印刷造纸学校申请经费。次年1月28日他搭乘飞机返渝飞临湖北省天门县境上空时,因机械故障,不幸遇难。
化学工会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42jz7pqx1ppp66i86z.jpg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ChineseInstituteofChemicalEngineers)的前身组成部分之一。1930年由张洪沅及顾毓珍、杜长明、区嘉炜、吴鲁强等发起,于1930年2月正式在美国波士顿成立。程耀椿为会长,学会受到国内化工界的重视,侯德榜等闻讯申请参加。1930年9月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第一次年会,除宣读论文、进行学术交流外,并作出决议,尽早将学会迁回中国。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是以“研究化工学术,提倡化工事业”为宗旨,故在成立之初,即着手筹备编辑出版会刊,刊载中国化工科研论文,争取国际地位。同时,组织会员编译化工名词。至1934年初,会员多已回国,学会在天津召开了平津座谈会,决定出版刊物。会刊《化学工程》于1934年问世,年出两期,自1935年起所有论文均用外文发表,同时在国外发行,1936年起改为季刊。在化工名词的编译方面,到1935年已整理出10种专业,计八千余则专用名词。学会的其他活动因当时国家正面临外敌入侵的非常时期,仅1936年5月在杭州、1937年7月在太原、1944年9月在兰州与其他一些学术团体联合举行过年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分会先后恢复了活动。重庆分会于1951年8月举行大会,选出新的理事。天津分会为了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将《化学工程》全套重印,广为流传,并编辑出版《化学工业与工程》8期。1956年学会与中华化学工业会合并,筹建中国化工学会。
人物评价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45ewqqquuyvryfi9u5.jpg
杜长明
中央大学化工系奠基人杜长明,1902年出生,四川蒲江人。1918年考入北京的清华学校,1926年毕业后,旋即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师从国际知名燃烧工程专家H.C.Hottel教授。1931年获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底回国,任安徽大学教授,1932年应罗家伦校长之聘,到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央大学化工系自1927年成立后,由于系主任多次易人,学潮频仍,环境极不稳定,教学秩序难臻正规,全系师生对杜长明的到来寄予厚望。杜长明在MIT的博士论文“碳的燃烧速度”中,研究了碳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燃烧反应,发现在较低温度下是反应动力学控制,但温度升高时逐渐过渡到外扩散控制,首先提出了燃烧反应中外扩散的重要性与影响,迄今仍被列为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早期发展颇有影响的工作。英国燃烧学会在编选燃烧杂志《Fuel》五十年来所刊登的有影响的部分论文专册时,即将该文收入。他又是1930年在美国成立的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并曾任该会总干事,所以大家都指望他能对中大化工系的建设推陈出新,一展鸿图。
杜长明不负众望,接长系务后,相继开出适合该系需要的“化工计算”、“化工原理”及相关的选修课,其后又开设“工业化学”、“传热学”、“化工机械”等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大有提高。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研究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杜长明自始即予以注意,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也多方设法解决。例如,为了解决抗战后方物资供应紧张,他亲自主持涂料、锌白的试制与木材干馏的试验。为使生漆的干燥速度能加快,他让学生陈家镛在毕业论文中研究找出适用的催化剂或干燥剂等,使系内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大有起色,蒸蒸日上,杜长明实乃中大化工系的主要奠基人,该系化学工程从此稳步发展。到二十世纪50年代,在时钧教授主持下,遂成为较为完整的、现代化的以三传(传质、传热、动量传递)一反(化学反应工程学)为特征的全套化学工程理论教学体系。
1932~1946年,杜长明主系15年,先是内战频仍,强敌压境,外战一触即发,后是抗战军兴,人民含辛茹苦,学校经费极为匮乏,试验设备与试剂药品极为短缺,杜长明遵“多难兴邦”之古训,带领全系师生员工,不仅胜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当年培养的中大化工系学生,多已成为化工战线上的骨干,并已涌现出陈鉴远、陈家镛、楼南泉、张存浩、朱起鹤、闵恩泽、陆婉珍、梁晓天等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当他们今天回忆起当年杜长明教授对自己的教诲时,人人都称赞杜老师是热爱学生、循循善教的好老师,无不对杜老师后来的不幸罹难,深感悲痛。
作为系主任的杜长明,先后在罗家伦和吴有训两位校长的领导下,完成了学校从南京到重庆和从重庆回南京的往返大搬迁,保证了全系教学设备的完好,功不可没。
1946年中大迁回南京时,正值他的学术休假,后来他决定任教于重庆大学,并兼任重庆印制造纸专科学校校长。不意在1947年1月28日由南京乘飞机往重庆途中,在湖北天门县境上空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终年仅45岁。
人物简历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45ud6n9zzl6yhhqz0p.jpg
清华大学
1902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蒲江县。
1918—1926年北平清华学校学习。
1926—1931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获博士学位。
1931—1932年在安徽大学任教。
1932—1946年在中央大学任教授兼化工系主任。
1946夏—重庆印刷造纸学校校长,兼重庆大学教授。
1947年1月2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主要论著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06454z44s35awasok9o5.jp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Ch.M.Du,J.H.Yan,X.D.Li,B.G.Cheron,X.F.You,Y.Chi,M.J.NiandK.F.Cen.Simultaneousremovalof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andsootparticlesfromfluegasbyglidingarcdischargetreatment.PlasmaChemistryandPlasmaProcessing,2006,26(5):517-525(SCI/EI)
Jian-huaYan,Chang-mingDu,Xiao-dongLi,Xiao-danSun,Ming-jiangNi,Ke-fa,Cen,BrunoCheron.Plasmachemicaldegradationofphenolinsolutionbygas-liquidglidingarcdischarge.PlasmaSourcesScienceandTechnology,2005,14:1-8(SCI/EI)
J.H.Yan,Ch.M.Du,X.D.Li,B.G.Cheron,M.J.Ni,K.F.Cen.Degradationofphenolinaqueoussolutionsbygas-liquidglidingarcdischarges.PlasmaChemistryandPlasmaProcessing,2006,26(1):31-41(SCI/EI)
Jian-huaY,ZhengP,Sheng-yongL,Chang-mingD,Xiao-dongL,TongC,Ming-jiangN,Ka-faC.DestructionofPCDD/FSformedbypentachlorophenolviaglidingarcdischarges.TheDioxin2006conference,Oslo,Norway,21-25August2006
杜长明,严建华,李晓东,CheronB.G.,尤孝方,池涌,陆胜勇,倪明江,岑可法.滑动弧放电脱除烟气中多环芳烃和碳黑颗粒.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77-81(EI)
杜长明,严建华,李晓东,岑可法,倪明江,卫樱蕾,CheronB.G..气液滑动弧放电降解4-氯酚溶液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3):89-93(EI)
杜长明,严建华,李晓东,薄拯,孙晓丹,岑可法.气液两相流滑动弧放电降解苯酚废水.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26(3):534-536
严建华,杜长明,CheronB.G.,李晓东,倪明江,岑可法.滑动弧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热力发电,2005,34(5):1-6
相关词条
陈騊声
李乔苹
郑贞文
吴有训
王箴
韩组康
任鸿隽
丁佐成
虞宏正
吴承洛
俞同奎
张绍忠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30116
http://seuaa.seu.edu.cn/s/14/t/33/a/3024/info.htm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478/2007/20070612131300.html
http://www.qiji.cn/scinews/detailed/126.html
http://bbs.phoer.net/thread-33333-1-1.html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