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经济

  仪器信息网 ·  2009-06-20 10:59  ·  32019 次点击
目录
经济机理
类型特点
表现形式
问题分析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经济机理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3711jt7vhxkby27lzc0c.jpg集聚经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理论上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聚集形成企业,首先是由于规模经济的效果,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集聚体规模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一经产生,单位产品的成本停止下降,规模再扩大失去了规模经济的效益。各种生产要素仍然集聚,这种集聚是范围经济作用的结果。范围经济并不排斥规模经济,它本身就含有规模经济的要求(体现在成本的次加性,即追加新产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成本要低)。理论上不存在先产生范围经济后产生范围不经济的过程,它与生产函数、企业管理与营销等相关。如果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不存在,那么生产要素是否还集聚?生产要素还具有集聚的趋势,这是由于外部经济作用的结果。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直接相关,货币外部性与整个产业规模相关,技术外部性与企业间关系、企业环境相关,对于货币外部性而言,由于外部经济的动力,生产要素产生了集聚的趋势;当集聚到一定程度,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开始上升,就出现了经济要素扩散的趋向。对于技术外部性而言,吸引与技术—外部经济相关的经济要素(主体),而排斥与技术—外部不经济相关的经济要素(主体)。总之存在外部经济产生集聚引力,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导致经济要素的扩散。
此外,经济要素由集聚向扩散转变,还是集聚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分工的要求。当集聚体由一种经济功能向另一种经济功能升级转变时,往往扩散旧功能相关的经济要素,而集聚新功能相关的经济要素。所以,当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三者存在一个(不超过两个)时,并发生的经济集聚效果可以称作一般集聚经济;当三者都存在并发挥作用形成经济集聚,称作纯粹集聚经济;当三者都已经成为不经济时称作纯粹集聚不经济。根据分析形成了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集聚的机理模式。
类型特点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3711w85vq5kwyjw4g9wy.jpg集聚经济
经济地理学与产业经济学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对经济扩散进行了分类。主要将经济扩散划分为墨汁似(就近)扩散、等级扩散、跳跃似扩散、发展极似扩散、串珠扩散和随机扩散等六种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学将集聚分为偶然性集聚(由于区域因素导致的)和纯粹集聚(集聚经济产生的);纯粹集聚又分为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外部经济包含有地方化经济(货币性外部经济)和城市化经济(货币性外部经济与技术-外部经济),因此,可以用外部经济来解释和区别集聚。
一、经济集聚类型划分依据
本质上,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是并存的,是经济要素流动的两种表现方式,并且经济集聚与扩散具有共同的作用过程。所谓存在集聚与扩散之分,不过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即集聚是对于一个地方,有不同的要素流的汇集;扩散是对于一个地方,要素流的向外部流出。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可以说集聚是绝对的,扩散是相对的。因为要素流动,必然集聚(不同要素集聚才能产生经济活动);并且要素流的扩散是在形成新的集聚点。因而研究集聚更具有一般意义。
在任何科学中,现象的研究肯定包括其关联性在内。地理学现象的关联性或因果关系有两类:在一个地方不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地方诸现象的关系或联系。后者必然包括地区间运动在内。对要素流动直接相关的经济集聚进行分类,也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一是便于分析判断集聚体发展,二是便于分析判断集聚体对区域发展作用和意义。而以往对集聚与扩散的分类,如等级扩散、跳跃扩散、串珠扩散等,很难分清哪一种有利于地方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集聚中心。依据集聚分类的两个基本目的,可以制定集聚分类的两个依据:①经济集聚过程中的经济联系;②经济集聚过程中或集聚体形成的与地方之间的关联程度(经济的和社会的关联)。根据①可以将集聚分为关联性经济集聚和非关联性经济集聚,前者是指集聚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具有产业上的水平或垂直的联系,或者具有管理上的从属关系。后者是指不存在这样的联系或关系。根据②可以将集聚分为根植性经济集聚和非根植性经济集聚。前者是指经济集聚过程中经济活动与地方已经存在的经济活动或者社会活动形成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包括经济联系和社会关系。后者是指没有发生类似的经济联系或社会关系。
二、经济集聚的类型
同样,对经济扩散也可以根据以上两种依据,对经济扩散进行分类:关联性经济扩散和非关联性经济扩散,根植性经济扩散和非根植性经济扩散。只不过集聚是相对于要素流的“汇”而言,扩散是相对于要素流的“源”而言。概念上具有相应的含义。由分析得出经济集聚与扩散的一般类型和特点。
根据以上的论述,规模经济首先引起经济集聚,并且不断强化集聚的程度,直至产生规模不经济,形成的是以企业构成为主体的集聚产业点,是经济集聚区域的基本组成单元,一般地域范围不超过几平方公里,集聚了少数几个规模不大的企业,结构较简单,外围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往往依托于周围的小城镇或接近交通干道。集聚产业点形成后,由于范围经济的作用,经济进一步集聚,吸引更多的外来要素,企业间关系更加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经营与联合化生产,不同的企业(原有企业间或与新产生的企业间)间产生了水平或垂直的经济联系。形成具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企业群体,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同推动下,企业群体的发展为集聚产业区。一般集聚产业区在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集聚产业区内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基础设施(交通、通信、动力等),大大节约了企业外基础设施投资。并且加强了与地方社会经济联系的程度,以利于产业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整体发展。集聚产业区与周围大城市或口岸城市经济关系逐渐密切。当集聚产业区不能够为集聚提供范围经济时,外部经济作用继续使得产业区继续扩大,逐渐形成集聚产业核心区(或枢纽区),乃至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大的城市。集聚产业核心区一般在几十平方公里以上,成为区域一个或多个行业的增长中心,核心区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与外部的经济联系更加广泛,成为大量生产要素(人口、资本、技术等)的集聚体,不仅吸引生产性行业,而且也诱导生产者服务业(信息业、咨询业、金融产业等)的集聚,使集聚核心区的功能得到健全和发展。形成了经济集聚的过程中的集聚产业点、集聚产业区、集聚产业核心区的三种基本经济景观。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37110llvlcdk0uajcvcz.jpg集聚经济
三、几点说明
(1)尽管在经济景观形成分析中,先从规模经济开始,然后是范围经济、最后是外部经济。实际中不一定如此,只是为了便于理论分析。有可能后两者同时进行,或外部经济在范围经济之前起作用。这与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相关。
(2)在经济集聚景观形成中,规模经济是最基本的,没有规模经济就无从谈起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集聚体形成发展的基础。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三重效应叠加作用下,推动了经济集聚体从集聚产业点向集聚产业区、集聚产业核心区演变发展。
(3)并不是所有的集聚产业点都可以发展为集聚产业区或集聚产业核心区。起主要作用的是集聚产业点本身的性质,即集聚的关联性如何?地方的根檀性如何?汇集的流要素与“源”之间的关系,以及流要素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前两者,如果是关联根檀性的集聚,那么具有比较广泛的产业联系网络和地方联系网络,发展动力大,发展成为集聚产业区乃至集聚产业核心区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很小。当然还受产业区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是经济距离因素。
(4)既然集聚与扩散是共存的,并且经济集聚产业点向集聚产业区、集聚产业核心区的发展演变,不是“一帆冈顺”(不经济存在)的,既有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规模经济、集聚体升级演化等),又受客观条件(区位环境等)的影响,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都需要寻求一种协调手段,调控集聚与扩散以及集聚体的发展。
表现形式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37118pg680joe6q4kp67.jpg集聚经济
跨国公司对集聚经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能力的要求。
地区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往往来自于特定产业在该地区集中。跨国公司对制造业进行纵向一体化投资时要求该地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依托。体现在:生产上有前向、后向和水平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合作紧密,原材料能及时获得,中间产品能快速转产,最终产品能迅速销售,不断降低运输及库存费用,同时能对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2、对城市化的要求。
城市化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
第一,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市场的潜在规模。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规模增长较快,从而促使城市市场规模相应扩大,这对市场导向性的投资有较大吸引力。
第二,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大城市往往是大学或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法律咨询、广告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密集区。跨国公司制造业投资系统化过程中,需要服务业的配套支持,需要建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等服务性机构。
第三,基础设施规模效应。基础设施是维系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可或缺。从经济角度讲,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有一个人口限度支持,如航空港建设。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持,效益就会非常低下。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有足够的人口支持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优越的基础设施又会是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好,意味着区域内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容量大,整体功能强,也意味着使各种“流”向外辐射的能力强。
3、对外资集聚程度的要求。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FDI增量的区位选择受到特定区位FDI存量的影响。外商投资决策受许多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外商作为一个“陌生人”对某地区进行投资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收集公用信息(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和外资政策)和专用信息(如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外资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等)时又会涉及较高的信息成本。为避免这种问题,外商在选择投资区位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跟进”策略,选取外资集聚地进行投资。
问题分析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3712klwnnwhkqu6nw4k4.jpg集聚经济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地理上趋于集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这种集中能够获得额外的集聚经济。所谓集聚经济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因地理集中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既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内在的。例如,属于集合在某个特定城市同一工业部门许多独立企业的集聚经济效益,对每一个别企业来说是外在的,而对这一工业部门整体来说又是内在的。某些为城市中全部企业所共享的集聚经济效益,如共同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对每一个别企业和工业部门来说都是外在的。一般说来,集聚经济的效益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指向性相同或前、后向关联,的工业企业集中配置,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例如,针织厂、纺织厂、服装厂等相互提供原料或产品的工厂配置在一起,可以缩短厂与厂之间的距离,从而节约运输成本。炼钢厂与炼焦、炼铁、轧钢、重型机械厂配置在一起,可以大量节约劳动力、运费和燃料等。
(2)相关工业在地理上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区,可以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这些辅助企业主要包括3类:一是提供零部件或某些中间产品的辅助企业。如为汽车制造厂协作配套的方向盘厂、滚珠轴承厂、离合器厂、轮胎厂、散热器厂、制动器厂、变速箱厂、汽化器厂等。二是加工下角料或废料的辅助企业,如污水处理厂、废渣综合利用厂等。三是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辅助企业,如机修厂、模型制造厂、电镀厂等。辅助企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厂际分工协作,从而大大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并保证质量。并保证质量。
(3)工业的地理集中可以利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机场、站场、仓库、给排水与供电设施邮电通讯设施、教育与科研设施、商业饮食设施、文化陈设施以及一些其它的服务设施。由于某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提供,需要达到一定的最小需求规模,因此,只有在工业合理集聚的地点才有可能装备起一流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例如,只有在大城市地区才适宜设置机场设施,而配置铁路干线也需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城市规模。
(4)人口和工业的大量集中将会扩大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人口和工业在城市地区的大量集中,增加了城市自身的需求,为当地的工商业增加了潜在市场。工业企业接近于市场区,可以迅速掌握市场的变化,还可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实际销售成本。同时,城市专业批发市场和物资市场的树,可以统一安排购进原燃料,组织运输,使各工厂分享大批量购进原燃料的好处。此外,相互提供原料或产品的工厂配置在一起,还可以减少各工厂备用和原材料的储备量。
data/attachment/portal/201111/06/1037142o2ljb98jqjovnjv.jpg集聚经济
(5)人口和工业的集聚将有助于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同时,有才能的经营家和企业家的集聚也将发展起来。工厂可以雇佣到各种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经营家和企业家,从而节约工人培训费用,增强企业革新的竞争能力。
(6)大城市一般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拥有各种金融机构,如大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这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了方便。
(7)工商业的集中,可以使经营管理工作者和企业家面对面的打交道。这样,他们就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增进信任,并使得思想得以自由交流。同时,工商业集聚在一起也便于互通情报。
(8)地理集中还将促进企业的革新。由于一大批生产同样商品或可替代商品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城市里,必然飞会引起竞争,这样反过来就促进了革新。同时,地理集中有助于在商品生产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情报传播,这样商品生产者就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对产品进行必要的该进,开发一些新产品。比外,大城市拥有优越的通讯条件,以及发达的情报网络和新闻媒介,这样就能使企业迅速了解到国内外的革新和市场信息的变化。
相关词条
业务流程再造
生产控制
休哈特控制图
薪酬管理
临界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
战略规划
制造资源计划
精益战略
精益管理
卓越绩效模式
管理创新
企业核心能力
信息管理
战略联盟
服务链管理
生产管理
精益质量管理
外包
知识管理
精益供应链
企业远景
精益六西格玛
5S管理
忠诚管理
信息管理
薪酬管理
忠诚管理
生产管理
临界管理
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工会财务会计百科全书》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